(来源:纪要头等座)
1、机器人产业链变化与电机环节分析
·特斯拉机器人动态: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3研发进度上,7月20多号消息显示,预计3个月后出原型机,明年年初完成定型。产能目标方面,马斯克对60个月(即5年)后月产10万台较有信心,对应年产能约100万台。技术细节或于10月6日股东大会披露。近期机器人行业催化剂多,包括AI大会及下周北京机器人大会,本周产业链有新标的及边际变化,围绕特斯拉供应链展开,第三代机器人供应链或引入新电机供应商、更改四杠方案及调整身体减速器等。
·电机环节市场空间:人形机器人电机分手部微型无框电机和身体无框力矩电机。手部电机,过去关注的空心杯电机较贵,后续特斯拉或改用微型无框电机(无刷直流永磁槽电机),单价约300元,单台机器人需30个以上,价值约1万元。身体无框电机单价400-500元,单台机器人需20个以上,价值约1万元。单台机器人电机总价值近2万元。按特斯拉5年后月产10万台(年约100万台)产能算,电机市场空间约200亿,20%净利率对应利润约40亿。
·电机环节重点标的:电机环节涉及兆威机电、鸣志电器及雷赛智能、伟创电气等工业自动化企业。前期热门的兆威机电和鸣志电器,估值中机器人业务溢价高;工业自动化企业主业扎实,二线工控企业主业市值约60亿,机器人业务市值溢价未充分体现。若40亿电机环节利润空间按20倍估值算,对应800亿市值空间,按十家左右公司分配,单家公司或有80-100亿市值增量。部分工业自动化企业积极对接新供应链变化,尝试送样或获批量订单,若有边际变化,机器人业务市值弹性大。
2、科达利与祥鑫科技业务进展跟踪
·科达利机器人业务进展:科达利在机器人业务领域布局明确,早期与伟创成立合资公司对接英伟达相关产品合作,并通过自身下游结构件业务直接对接特斯拉渠道。公司已完成谐波减速器产品开发,同时拥有摆线等相关减速器产品,目前与特斯拉的接触主要围绕谐波产品展开,摆线产品后续将沿原有业务合作脉络推进送样及测试。谐波减速器送测自2月、3月启动,截(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至当前已完成至少两轮样品交流。主业方面,科达利以新能源结构件业务为主,过去1-2年受下游电池厂压力,行业结构件单价平均降幅达25%-35%,但公司在降价过程中盈利能力表现稳健,净利率保持稳定,盈利额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从当前时间点(2025年中)看,公司2025年主业业绩预期已初步明确,预计为17-18亿元,对应估值约16-17倍。对比锂电产业链公司(如宁德、亿纬等)约20倍的估值水平,科达利即使不考虑机器人业务期权,主业估值也无风险,叠加机器人业务的延伸潜力(包括摆线产品后续合作拓展及国内客户群开发),整体投资吸引力显著。
·祥鑫科技业务动态:祥鑫科技业务主要围绕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展开。公司通过投资女娲公司,成为富士康ToB端工业用机器人灵巧手的独家供应商,目前灵巧手相关产线及方案定型已进入筹备阶段,进展快于仅处于送样阶段的部分企业。产业催化方面,8月、9月富士康或计划发布ToB端工业用机器人产品;公司与极目、华为长期保持密切合作,且依托女娲平台(富士康为女娲股东),后续有望衍生出增量客户线索。业绩与估值方面,2025年公司业绩保守预计4亿元,较好情况下接近5亿元,对应估值约20倍出头,处于中性略便宜水平。结合八九月份富士康新品发布等产业催化,公司值得关注。
3、一级市场对机器人产业观点
·中美产业发展节奏:一级市场对中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显示,中国机器人产业落地节奏较快,尤其在硬件(运动控制、非大脑部分)层面进展快于美国。中国产业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机器人产业节奏。
·软硬件发展差异:当前机器人软硬件发展差异显著。硬件上,运动控制能完成基础任务,但执行复杂任务仍有障碍,核心问题在于推理能力(大脑)受限。2025年硬件成本下降趋势明显,且越往后下降越快。如宇树机器人,2025年价格为3.99万元,预计2026年降至0.99万元,2027年可能降至0.49万元,甚至后续低至千元级。目前硬件成本下降曲线已显现,与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有关,越多成本下降越快。软件方面,模型推理能力(大脑)尚未取得突破,复杂任务执行障碍主要源于推理能力不足,需等待数据端或模型端突破,这对机器人使用场景的扩散、泛化至关重要。在此之前,运动控制等硬件能力仍需提升。
·应用场景价值逻辑: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价值核心是取代‘人+工具’。在物理世界中,机器人代替人用工具完成任务,其产业价值需考虑工种人力成本和工具成本。若工具成本高,该工种因产业价值大更易被机器人取代。机器人普及会使硬件工具成本降低,高成本工具功能会内化为机器人动作能力,即机器人既替代人,也替代人使用的工具。
Q&A
Q: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3的最新进展如何?
A:特斯拉于7月下旬提及,Optimus3预计三个月后推出原型机,明年年初完成定型。马斯克表示难以预测1-2年后的发展,但对5年后月产10万台产能有信心。具体技术细节或于10月6日股东大会披露。
Q: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有哪些?
A: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围绕电机、丝杠和减速器展开,涵盖特斯拉机器人及国内机器人领域。
Q:机器人电机环节的具体情况如何?
A:机器人电机环节分为手部电机与关节无框力矩电机。手部电机此前主要采用空心杯电机,后续特斯拉或改用微型无框电机,单价约300元,单台人形机器人需30个以上,对应价值量约1万元;关节无框电机单价400-500元,单台需20多个,对应价值量约1万元,整体单台机器人电机价值量接近2万元。若特斯拉五年后实现每月10万台产能,电机环节市场空间约200亿,按20%净利率计算利润空间超40亿。国内相关公司包括兆威机电、鸣志电器、雷赛智能、伟创电气、信捷电器、众辰、步科股份等,其中工业自动化厂家如伟创电气、雷赛智能、信捷电器、步科股份主业扎实,机器人业务市值溢价较低,具备市值弹性潜力。
Q:减速器环节有哪些潜在机会?
A:国内宇树链、特斯拉链在减速器环节存在潜在新供应商机会,重点关注行星谐波、行星减速器领域。具体标的包括:众辰科技;高测股份。
Q:应关注哪些机器人相关公司?
A:应关注主业扎实、有利润基石且机器人业务市值未充分反映的公司,包括伟创电气、雷赛智能等工业自动化厂家,以及众辰科技、高测股份等。
Q:机器人板块后续有哪些催化剂及展望?
A:机器人板块后续催化剂包括:下周机器人大会预计披露新产品及供应链参与企业信息;11月特斯拉股东大会或披露技术细节。板块自2月底至3月初以来持续平台震荡,部分新标的股价创新高,当前股价处于低位。随着催化剂落地,后续看好板块表现,其中新供应逻辑标的或有更优涨幅。
Q:从中美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落地的节奏如何?
A:中国机器人产业落地节奏较快,特别是在硬件层面,尤其是运动控制、非大脑部分,进展快于美国,且中国产业节奏可能代表整体机器人产业节奏。
Q:机器人在模型能力和运动控制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
A:模型能力方面,当前突破不明显,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存在障碍,主因推理能力不足;运动控制方面,基础任务可行,但复杂任务执行仍存在障碍,同样因推理能力不足。软件或模型的突破需等待新的模型能力出现。
Q:机器人未来使用场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机器人的价值体(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现在降低硬件基础设施成本或取代高成本硬件工具,其产业价值通过取代人和工具实现,具体取决于工种的人力成本与工具成本,工具成本高的工种更易被取代。硬件工具的工具属性将内化至机器人能力中,进一步推动对人和工具的替代。
Q:目前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趋势如何?
A:硬件方面,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宇树今年推出的产品成本为3.99万元,预计明年降至0.99万元,后续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下降速度与行业数量正相关;软件方面,模型能力提升需依赖数据与模型突破,是当前核心瓶颈,软件突破对场景扩展至关重要,当前机器人可能优先在垂类场景应用,预计2-3年软件模型将取得突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下一篇:上海交大研究生院:6名学生被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