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春季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而言是“敏感”挑战季。医学和疾控专家提醒,春季过敏并非普通感冒,而是免疫系统对花粉等过敏原的异常反应,需科学预防、及时干预,尤其要关注严重过敏反应。
每年2至3月起,松树、杨树等树木花粉浓度激增,易诱发过敏人群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或哮喘。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眼痒红肿,严重者可能出现喘息、胸闷等哮喘症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艳良表示,若春季反复出现类似感冒症状且持续数周,应警惕过敏可能,及时就医鉴别。
针对春季成人过敏防护,马艳良提出三大关键措施。一是药物预防“早行动”。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花粉季前2至4周使用鼻喷激素类药物,哮喘患者需遵医嘱预防性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膜炎患者可提前使用抗过敏滴眼液。
二是物理防护“全方位”。专家建议过敏人群关注每日花粉指数预报,当浓度>100粒/m³时,外出可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居家可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归家后及时清洗鼻腔、更换衣物。
三是急救药物“随身带”。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剂,若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专家表示,如果常规措施无法缓解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需持续3至5年,部分患者有望实现“脱敏”。
不同过敏性疾病高发年龄段有所不同。比如低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比成人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
“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显著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研究员齐金蕾说,尽管过敏性疾病可发生于全年龄段,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表现类型存在随年龄增长而演变的过程,在某一年龄段某种过敏性疾病也可能更为多见,要特别关注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儿童。
儿童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霉菌等,食入性过敏原则有牛奶、鸡蛋、坚果等。严重过敏反应是指在接触上述过敏原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会迅速发生可危及生命的严重表现,须给予紧急救治。
齐金蕾建议,若孩子有严重哮喘、花粉症、湿疹或特应性皮炎、坚果过敏等情况,家长可为患儿制作“医疗信息卡”,注明过敏史及紧急联系方式,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送医。
专家表示,过敏管理是“持久战”,需要医患协同。确诊过敏原后,应最大限度规避接触;无法避免时,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忌自行调整剂量。此外,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寝具、减少高敏食品摄入等生活细节也至关重要。
“预防过敏,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人。”马艳良表示,通过科学防护和主动管理,过敏人群亦可享受明媚春光。
来源:新华视点
作者: 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