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记者 徐沛宇 研究员 尹路 编辑|韩舒淋
碳排放水平将成车企竞争要素,参考欧洲标准,现有燃油车技术难以达标
正在制定的机动车国七排放标准,将拓宽排放物的监管范畴,或对车企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发布会上表示,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排放标准,比欧美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国七标准),并实现机动车减污与降碳协同管控。
李天威在发布会上手举柴油车排放数据表介绍情况 摄影:徐沛宇移动源主要包括交通领域的个体。据生态环境部统计,目前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排放来源。
李天威没有披露国七标准的具体内容,但指出了两个重要的政策方向,一是对标欧美,二是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中国制定和实施机动车排放标准从2001年开始,当年7月1日,汽柴油车辆国一排放标准在全国实施。目前,该标准已实施到第六阶段,即国六排放标准。2023 年 7 月 1 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汽车。
国六(b)标准的主要指标包括:轻型汽车一氧化碳排放不超过 500mg/km,非甲烷总烃排放不超过 35mg/km,氮氧化物排放不超过 35mg/km,颗粒物排放不超过 3mg/km。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限值降低至每千瓦时0.2克,颗粒物排放限值为每千瓦时0.01克。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是指,除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还将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纳入监管。李天威表示,减污降碳协同已经成为各国移动源排放管理的共识,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实施,推动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应用。
中国历次修订实施机动车排放标准均参考了欧盟的相关标准,步伐也相对一致。欧七排放标准(EU2024/1257)于2024年5月28日生效,实施时间具体为:2026年11月起,轻型车新车型及其制动系统实施欧七标准;2027年11月起,所有新注册轻型车辆必须满足欧七标准。重型车方面,2028年5月起,新车型实施欧七标准;2029年5月起,所有新注册车辆实施欧七标准。
欧七标准拓展了此前六个阶段排放标准的管理范围,不仅对车辆型式核准认证有要求,还针对车辆制动系统和轮胎提出了认证要求,重点管控制动系统和轮胎的颗粒物排放和磨损。同时,还对所有车辆的里程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欧七新规适用于所有车辆,尤其是对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有了新的要求。
欧盟是目前对机动车同时进行污染物和碳排放管控最严格的地区,除欧七标准外,欧盟还根据EU2019/631和此后补充修订的EU2023/831法规,从2025年开始对车企销售的全部机动车的单车平均碳排放进行限制。无法达到欧七标准无法销售,超出碳排放标准的车企,超标1克碳排放需要按照销量乘以95欧元缴纳罚款。
根据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双重管控要求,车企通过技术改进相对容易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想依靠现有的燃油车技术达标碳排放标准几乎不可能,要么加大纯电动或插电混动车型的销售拉低整个车企的平均排放水平,要么加大投入在小排量,可变压缩比,分层燃烧,颗粒物回收等新技术上对内燃机进行升级,这些都需要更大的投入以及面对来自销售的更大挑战。
从欧盟的管控情况来看,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势必对车企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环保署(EPA)于2024年4月发布了2027—2032年美国新车排放标准,要求到2032年包括轿车、越野车和皮卡在内的美国轻型乘用车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空气污染物的平均排放量减少近一半。按照新规,到2032年,美国轻型车新车排放上限为每英里85克。不过,特朗普政府有意推翻该标准,计划不再限制对机动车的排放。因此,美国的排放标准实施情况还有较大变数。
生态环境部2024年8月28日发布的《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504号建议的答复》显示,该部已于2024年4月邀请国内主要发动机、整车、零部件企业,以及检验机构和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国七标准预研究工作,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整车测试程序、限值方案等重点内容进行了研讨。标准预研工作组联合发动机企业对新开发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
另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丁焰在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4年度会议上介绍,国七标准的名称将由过去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改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准”,将统筹引导电动车、氢能车等零排放车辆技术的发展。
丁焰称,国七标准不仅管控单车排放强度,还要统筹考虑单车和总量,包括对生产企业进行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的考量。同时,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比如氧化亚氮、车用空调的HFC(氢氟烃类物质)等都会制定相应的限制,倒逼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平衡整个产品线,把零排放车的权重加入其中,从而在总量上达到持续减排的目的。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对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利控股集团前碳中和总监、资深碳管理咨询师汪军对《财经》记者表示,历次排放标准的提高都对车企有较大影响,目前看,国七可能会让碳排放成本成为车企的重要竞争因素,甚至可能会引起车企大洗牌。如果国七还要求对车辆生产过程和燃料的碳排放溯源,那么纯电动车、氢燃料等各种新能源汽车都不再是零碳排放车辆了,这涉及的利益面将非常广。
上一篇:武剑就任中国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