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7点,河南郑州市西区职工体育中心的广场天地之中亮一嗓大舞台上,精致妆容的演员在灯光映照下格外夺目。台下,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满怀期待地看着“角儿”。舞台边,工作人员和达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直播设备,现场忙而不乱。
天地之中亮一嗓大舞台由郑州文旅体集团联合亮一嗓戏曲户外直播团队打造。近年来,“亮一嗓”积极投身各类戏曲文化活动,在河南省“咱村有戏”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团队称号。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他们举办的“我要办村晚”亮一嗓戏曲村晚更是火爆。连续7天的演出,线上每天都有数十万人观看,线下不大的场地里每次都挤进来几千人。
自2021年开播起,“亮一嗓”戏曲户外直播活动便注重创新形式、数字化传播和文旅融合,在河南省的十八个地市举办了1600余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24亿。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闪亮名片。谈及活动初衷,创始人郝晓亮说:“我们希望用现代方式,把戏曲送到更多人身边,尤其是让年轻人也爱上这门古老艺术。”
“亮一嗓”的发展并非坦途。起初,团队在郑州的大小公园四处辗转。回忆起那段日子,团队成员满是辛酸。好在郑州市文旅部门及时协调西区职工体育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专属演出场地——天地之中亮一嗓大舞台。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后,团队在全省各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开启城市巡演,一座座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大舞台在各地搭建起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河南戏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亮一嗓”充分发挥户外直播的优势,不断创新场景,用充满时代感和时尚味的演绎方式扩大戏曲影响力。在李树建、杨华瑞等戏曲名家以及青年演员、明星擂主的助力下,“亮一嗓”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戏曲活动,从“和美乡村唱起来”戏迷擂台赛到纪念曲剧泰斗马骐大师诞辰100周年演出,再到关爱困难人群的百场公益慰问等,每一场活动都精彩纷呈。
持续努力下,“亮一嗓”的直播间人气爆棚,不仅有河南本地观众的热情支持,北京、上海、广东、海南、新疆等地的戏迷也纷纷捧场,甚至在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观众也成了他们的忠实粉丝。
“亮一嗓”还为普通人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亮一嗓”的舞台上,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漯河市临颍县的盲人牛国平,妻子同样严重弱视。听闻“亮一嗓”百姓大舞台后,夫妇俩相互搀扶,换乘多趟公交车来到直播场地。牛国平一亮嗓,豫剧《南阳关》《春风吹得人心醉》等经典唱段惊艳全场,台下掌声雷动。牛国平难掩激动地说:“来‘亮一嗓’演唱后,认识我的人多了,还能靠演出赚钱养活自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濮阳市的王相浩,因小儿麻痹腿脚不便,身材矮小,曾经十分自卑。在邻居的帮助下,他登上了“亮一嗓”的舞台。在这里,他找到了自信。如今,他能通过演出赚取生活费,抖音账号“小板凳唱戏”的粉丝数量超过了1.2万人。王相浩笑着说:“是‘亮一嗓’让我打开了心扉,现在的我生活得可开心了。”
郝晓亮说,还有一位来自新疆的戏迷让他印象特别深刻。这个戏迷关注“亮一嗓”3年多,年前专门赶回郑州,在舞台上唱了3天。他说:“我一直有个舞台梦,大舞台我可能上不去,但‘亮一嗓’的舞台特别亲民,只要爱唱就能来,感觉特别温暖。”像这样从山西、陕西等地赶来过戏瘾的戏迷还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亮一嗓”还在直播间策划了“推荐家乡好物”活动,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亮一嗓”团队在新乡市原阳县举办了为期7天的“咱村有戏”Dou来亮一嗓比赛,单场直播间点赞参与度近1000万,实时在线观众达2.6万人次,直播同时与助农带货结合,各类农产品交易总额超75万元。凭借出色的助农成绩,“亮一嗓”获得多地颁发的“助农大使”称号,成为各地品牌的优质合作伙伴。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亮一嗓”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的活动形式。观众能登台过戏瘾增强了互动感;场景化演出将直播设在景区、古镇等地,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吸引力十足;数字化传播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此外,丰厚的奖品设置也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活动的传播效果。
从当年的小戏迷到如今的戏曲传播达人,拥有250余万名粉丝的青年戏曲传播者郝晓亮,正带着“亮一嗓”在舞台上用独特的方式,让戏曲“圈粉”无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着精彩篇章。
“亮一嗓”团队演出受到大家欢迎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