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朱红霞
为弘扬老一辈工人坚韧不拔、朴实真诚的“包棉精神”,深入了解包头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近日,民盟内蒙古包头市委会副主委任志燕带领部分民盟盟员赴“包棉1958”和包头文学馆参观学习。
走进“包棉1958”,斑驳的红砖墙、老旧的纺织设备,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火红的年代。民盟盟员们通过翻阅档案资料、车间照片,参观复刻的纺织场景,回顾了包头棉纺厂开基立业、辉煌发展到转型创新的完整历史脉络。
“包头棉纺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在包头兴建的5个重点项目配套建设的市属重点项目,也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甚至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企业。”民盟盟员、包头棉纺厂老职工王嵩淼还向大家介绍了纺织工艺流程和老机器的操作技巧,言语间流露出身为纺织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位民盟盟员。
随后,大家来到包头文学馆,从九原长歌、阴山悠歌、钢城飞歌到北疆高歌、呦呦《鹿鸣》,民盟盟员们了解了包头古代文学、包头近现代文学、包头当代文学以及包头本土著名杂志《鹿鸣》,认识了包头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和文学现象,感受了积淀千年的历史、多元交融的文化在包头大地代代相传、熠熠生辉的繁茂盛景。
“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珍贵的文物藏品以及现代化的展陈手段,拉近了我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平台。”民盟盟员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界别优势,通过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等,为包头文学事业的发展和延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中医养生集市”送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