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王计兵已经是第二次来合肥了,只不过这一次除了“外卖诗人”的标签,又加上了一个“春晚报幕员”的人物弧光。在和诗人吴少东的对话中,他坦言参加完春晚回来之后,就送了两单外卖——还是配合媒体还原那个场景。他把自己称为文学爱好者,虽然他已经写了30多年,他深知自己和很多“素人作家”一样,自己是吃着“外卖”的红利走出来的,“有时候有约稿,写到很疲惫的时候,我就跟家人说我要出去放松放松。家里人就知道,我要出去送外卖了。”今年八月份,王计兵的散文集就要出版了。他也不止一次说,自己写作的社会意义高于文学价值。
送外卖
给我拆掉了所有围墙
新安晚报: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
王计兵:《手持人间一束光》,首先是阐明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我一路走来,从《赶时间的人》被大家关注,再到《低处飞行》。我阐述的是,不是所有的翅膀都可以展翅高飞。我一直说我是一个不发光的人,我只是被光照耀,但是现在就感觉不管我发不发光,我都已经是一个聚能体,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光源。我应该把这束光怎么使用起来?就是说手持人间一束光,把路照亮给更多人。 新安晚报:打工人的生活和写作之间会有冲突吗? 王计兵:社会身份转变经过了一个迷茫期,打工时发现阅读可以缓解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是可以抚慰自己内心的,就从那一刻开始,我真的彻底喜欢上了读书。一开始给我读的书续写故事,写着写着写出了兴趣,发现自己写的和原作者写的有相似的地方,然后你就会产生一种年少轻狂,原来我也可以当作家,就这样坚持下来。 新安晚报:骑手的这个经历,如何具体转化为诗句,灵感重要吗? 王计兵: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因为我是在网络上写作,吃着网络百家饭,网友一口一口喂大的一个写作者。当我开始送外卖,我再把我的作品发到网络上,然后有很多熟知我的老师说,我的作品在发生转变。因为我生活中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我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但是送外卖逼迫你必须每天和不同人打交道。最早期我一送外卖,灵感迸发特别多,自己会不断地去壮大创作的那根弦,会不断地写作。如果说送外卖之前,我是通过我自己的房间,通过我的门窗观察世界,那送外卖,就给我拆掉了所有围墙。 新安晚报:有想过把“外卖诗人”的标签撕下来吗? 王计兵:我不会刻意去撕,如果大家不需要外卖员王计兵了,可能这个标签他自然就会脱落,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无论我是不是继续送外卖,王计兵始终是一个坚持写作的人。当然,大家还是叫我文学爱好者吧。我有一首诗歌叫做《请叫我王计兵》,我不否认“外卖”这个标签是持续地把我垫高。可能大家读到一首诗歌说《赶时间的人》是王计兵写的,是一个外卖员写的,大家会给予他高度的赞誉,因为他是外卖员,他可能和文学是不沾边的。但如果把标签换掉,说是一个博士生写的,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我想告诉大家,其实外卖员这个群体里面有很多人才。其实我还有一句话,现在不要去轻易地给王计兵一个定义,让他自己往前走吧。等多年之后,我希望自己始终是一条安静流淌的河流。 有不安
人生的平衡已经被打破
新安晚报:其实您是个老文学爱好者了。
王计兵:我是从1988年开始一直写到今天,已经写了37年,而送外卖只占我生命中的7年。 新安晚报:您送外卖的朋友们现在怎么看您? 王计兵:可能跟你理解的有点出入,我送外卖一直是脱离人群的那一个,我喜欢安静。当然认识我的小哥也有,我从春晚回来到我家去聊天的也有,但是极少。其实送外卖只要进入工作状态,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的。 新安晚报:以前为了家庭和睦规避写作,现在家庭关系变了吗? 王计兵:应该说是相互理解吧,过日子就是这样嘛。没有家庭是没有矛盾的,人生就是在酿一场蜜,不要在意过往经历的有多苦,就是不要纠结于过去。其实平衡已经完全打破,我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因为以前我写作是不被家人支持的,突然走到前台来的时候,家人又反过来,好像我的事情是天下最大的事情。爱人这两年白了很多头发,走下春晚的时候,她曾经问我“我们是不是要发财了”。哈哈。我就和她说,在我没有成名之前,你看低了文学;当媒体关注我们之后,你又看高了文学。文学不是你心目中那个样子,它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 我愿意
继续笨拙地爱这个世界
新安晚报:现在有很多从事普通行业的“素人作家”,你们会互相交流吗?
王计兵:经常交流,我们在很多的场合共同参与过活动。素人写作这几年突然热了起来,我相信这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往前继续推移,我在猜想啊,可能若干年后这也会被另外的事物所替代。我倒是更希望大家退回到文学的本身来聊。你知道一个写作者多么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当读者认可你的时候,你真的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新安晚报:你觉得为什么是文学,为什么是诗歌? 王计兵: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爱好来支撑自己。我从来不认为文学的爱好,就高于别人的爱好。有的人喜欢体育,那些运动员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荣誉,比我们要高光得多。就像我有一首诗写道:“从一小时里感受第61分钟”,写的是我们外卖员的生活,多出这一分钟就是我对待生命的态度。前几天我和朋友说,人可能是有层次的,但是生命是没有层次的。我们来到人间,生命给我们的这一杯水都是一样的,都是纯净水,当我们品尝的时候会往里面不断地加入调料。 新安晚报:你已经先后出了四本诗集,有没有一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王计兵:那太多了,真的是太多了。不仅限于诗歌,对文学爱好者来说,梦想是梦想,生活是生活,我们不要搞混了。我一直坚持说,生活是固态的,梦想是液态的,一定首先要守好自己固态的生活,梦想随着生活会自然找到缝隙。有的时候,我们梦想会过于放大,生活可能就会坍塌,那才是最糟糕的人生。 新安晚报:你有本书叫《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您觉得诗歌对于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王计兵:我认为笨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一种方式,笨拙是不需要技巧的。我们只需要真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实习生储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