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两年前,小童(化名)因课堂走神、作业拖拉等问题备受困扰。在老师的多次反馈下,焦急的母亲带其至南医大二附院儿童保健科就诊。该科盛晓静副主任通过专业问诊及评估发现,小童智力良好但注意力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值。根据DSM-5精神障碍量表诊断标准,小童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针对小童的病情,盛晓静团队制定了“药物+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初期,小童需要按时服用药物以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同时,治疗师还通过行为疗法帮助小童学会自我控制、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童的课堂专注力和作业主动性显著提升,获得了老师的特别表扬。在持续两年的规范化治疗中,小童的计划性和学习效率持续进步,成绩稳步提升。
盛晓静介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非普通顽皮,而是需要专业诊疗的神经发育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所在。通过“医-校-家”三方协作模式,每个孩子都能克服障碍、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潜能与优势。在治疗过程中,盛晓静还积极与家长沟通、协作,共同为小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今的小童已经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 时乔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