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呈现强劲走势,一度双双拉升超200基点,升破7.23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值至7.2281,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值至7.2257。
而在强势升值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回落至7.24附近。有分析人士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要保持基本不变,年内来看,着眼于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弹性趋于加大,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但会持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在岸、离岸人民币盘中收复7.23
Wind数据显示,2月24日盘中,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后升破7.25、7.24和7.23关口,均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超200基点。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前一交易日收盘报7.2515,盘中最高升值至7.2281;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前一交易日收盘报7.2524,盘中最高升值至7.2257,两大市场人民币汇率报价双双创下2024年11月末以来新高。
整体来看,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呈现V字走势,在盘中触及升值高点后波动回落。截至当日17时45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461,日内涨幅为0.08%;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472,日内涨幅为0.07%。
从月内表现来看,2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0.07%,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03%。而再将时间线拉长,年内在岸人民币累计升值0.73%;离岸人民币升值幅度则达到1.23%。
人民币中间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717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1696元,贬值21个基点。
回顾上周(2月17日—21日)走势,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全周涨124个基点,涨幅达0.17%,收报7.2530;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全周涨70个基点,涨幅0.10%;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收于7.1696,全周上涨10个基点,涨幅0.01%。
谈及近期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升值走势的原因,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分析指出,其一,特朗普上任后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举措,减缓了市场对贸易战的过度担忧;其二,特朗普表态利率应该降低,以及日本央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元指数的上扬势头;其三,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AI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市场对国内经济信心得到提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同样提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叠加日本通胀上行,市场预期日本央行加息步伐加快,以及美欧公债利差缩小等影响下,近期美元指数波动下行,2月24日也出现一定跌幅。这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非美货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被动升值。
美元走势影响人民币汇价
特朗普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经贸政策走势紧密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就在美东时间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并声称将对芯片、汽车、药品等产品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并称将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此后更是宣布了一系列细化举措。
关税政策支持下,美元指数前期呈现偏强走势,后因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有所转弱。Wind数据显示,近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波动回落,跌至107关口下方。截至2月24日17时45分,美元指数报106.5840,上涨0.06%,处于年内低点位置。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关税是扰动汇率的重要因素,并且具备反复性。王青指出,就短期而言,美元走势仍将成为影响人民币汇价的最主要因素。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市场正在密切关注其贸易政策动向,这是后期牵动美元指数及特定经济体货币汇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判断,鉴于美国新政府贸易政策出台节奏、加征关税幅度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指数还将处于大幅波动状态。这意味着人民币等非美货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概率也不大,宽幅波动过程有望延续一段时间。”王青如是说道。
杨海平提到,短期看人民币汇率依然维持区间内震荡的态势,震荡的主要来源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出牌的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王青特别提醒称,年初以来在美元出现一定跌幅的过程中,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较缓,CFETS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稳中有降,显示人民币贬值压力正在有序释放,这也将为后期人民币汇率积累更强韧性。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2月21日当周,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下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63,按周跌0.43;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5.87,按周跌0.45;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24,按周跌0.26。
人民币汇率弹性趋于加大
均衡波动的走势之外,人民币汇率国际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1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3.79%。自2024年11月人民币超越日元、重返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之后,人民币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强调,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要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跨境支付、计价、投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发挥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行作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出口结汇率低和人民币海外信贷增速高可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但需注意这些资金的避险属性。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需关注内部风险溢价下行及外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
王青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要保持基本不变,或固守某个具体价位,而是指CFETS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并与经济基本面变化相适应。年内来看,着眼于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弹性趋于加大,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但会持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如是说道。
连平建议,把握好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内外部均衡,合理安排调降利率的操作时机与操作幅度,及时出手并应用好工具箱内所拥有的多项汇率调节工具,避免汇率超调并控制超调预期。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以强硬反制和沟通谈判两手来积极、灵活地应对美方的挑战,降低中美经贸关系受挫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持续的不利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