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情况。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三农”工作取得哪些成绩?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问题怎么解决?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陈规陋习如何整治?这场发布会说清了。
Q1:2024年“三农”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韩文秀: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丰富,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稳中有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三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到2.34∶1。
四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上,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农村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是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了底气,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Q2:“两持续、四着力”如何理解?
会上介绍,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系统谋划和有效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
“两持续”,就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始终守住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四着力”,就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必须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年度性、针对性、实效性。文件从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既着眼当前,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中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些要事实事;也放眼长远,着力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Q3:5年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会不会“急刹车”?
中央财办、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绝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性任务,过渡期之后也必须长久、永久地守住守牢。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党中央对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总要求、大方向是明确的。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是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对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促进这些地区振兴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让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上来。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表示,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有了明显改善,差距更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软件”上。
Q4:事关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最新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文件特别强调,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医疗方面,重点是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办好中心乡镇卫生院,让农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对于那些连续参保基本医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通过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来给予一定激励,让参保的农民得到实惠。
养老方面,重点是针对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聚焦农村养老的痛点,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Q5: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陈规陋习如何整治?有关负责人解读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表示,抓陈规陋习整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央一号文件对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把道理讲清楚,既要坚决对不良风气说不,又要帮着农民想出路、找办法。比如,针对高额彩礼问题,要结合实际拿出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也要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需要强调的是,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有个过程,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用疾风骤雨、“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而是要常抓不懈、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2025年2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实录
编辑 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