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2月24日,最高检召开“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4月立案办理的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以及“长城保护公益行动”的最新进展。
2024年4月,最高检决定直接立案办理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在今天召开的“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这个案件再次被提起。发布会指出,要充分发挥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有重大影响力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布会上通报了该案的最新进展:聚焦采矿和尾矿库污染、城乡水污染、农业养殖污染、船舶污染、河湖“四乱”、水土保持监管、水生态流量监管等七类重点问题,流域检察机关采取上下联动、一体履职的方式开展办案工作,同步办理关联案件1915件。如江西省赣州市检察机关积极落实最高检珠江专案部署,针对东江源流域存在的跨区域水土流失、畜禽养殖污染、采矿污染等多种公益受损问题,借助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精准认定违法行为;通过一体化办案,分层监督、整体推进,一体守护东江源流域水生态环境。
跨省域系统性公益损害问题如何解?发布会上提到了2024年最高检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针对长城点段“应保未保”、巡查防控措施不到位、保护性修缮不规范、开发利用不规范等跨省域的公益损害问题,最高检指导长城沿线15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中华文脉,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601件,制发检察建议412件,提起诉讼9件,并针对制度漏洞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从源头上系统解决公益损害问题,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作者: 李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