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石油管道”“钻探井”、工业风旋转楼梯、空中连廊、梦幻大滑梯、视觉系书店咖啡厅,还有各种亲子、养老服务平台,你以为走进了“网红”公园,实际上这是位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石油共生大院。
7月15日上午,“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委员工作站进行现场参观,感受了政协委员以工作站为依托,把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组织广大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和社会治理,有效化解基层难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日常工作。
由于历史等原因,石油共生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区域以前是一个“四不管”地带,有的单位和租户盖起了违建,搭起了围挡,安全隐患很大,还进来了修车、喷漆、小餐饮等业态,环境秩序脏乱,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为了落实街区规划,现在的石油共生大院在前期“疏整促”以及拆违、治脏治乱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在地区专家智库的指导下,按照“七有”“五性”“三感”等要求,打造了“六区一站”,包括党建空间、文化空间、亲子空间、健康空间、美食空间、便民空间和街区工作站,满足基层党建、居民议事、文化生活、安全稳定、便民服务等需求。
海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勇介绍,海淀政协的建站工作启动于2020年5月,像石油共生大院这样的委员工作站在海淀区一共有33个,后面还会增加调整,把政协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刘勇表示:“政协在乡镇街道是没有机构的,但我们大量工作、百姓反映在基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不建机构建机制,以在社区乡镇建机制的方式建立委员工作站,进行参与协商,基层治理,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下一步,还将如何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刘勇表示:“海淀区政协将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海淀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新举措,着力发挥好‘中国式商量’特殊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