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1、杨靖宇 在**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
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2、***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挺身而出。
向连长请战:“我是**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 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4、王二小 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
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5、赵登禹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
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
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
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
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
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 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部队━━回民支队。
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
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
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
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 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
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 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方志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阳县人。
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
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雷锋做好事常不留名,所以他一生做过多少好事已经无法统计。
1962年8月15日雷锋逝世后,**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题词:“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此后,全国特别是青少年当中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
雷锋精神主要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螺丝钉精神、公而忘私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现在,雷锋精神已成为“做好事”的代名词,并漂洋过海成为世界人民的楷模。
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1946年秋天,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敌后武工队”,刘胡兰觉得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料敌人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昂首挺胸大义凛然,敌人故意在她面前用铡刀连铡几个人,她依然铁骨铮铮,向着气势汹汹的敌人怒吼一声:“我咋个死法?”然后坦然躺在刀座上,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三、重于泰山的革命战士——张思德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为掩护战友而牺牲。9月8日,***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专门撰写了纪年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张思德给予了极高评价,文章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
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革命烈士的名言:陈辉(革命烈士,死在渣滓洞)的名言: “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戚继光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烈士裘怀古英勇就义前的名言:“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革命烈士邓中夏:“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革命烈士李大钊同志:“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胜 利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胜利就是你的了!清明情思—献给烈士七律?纪念抗日女英雄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
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豪情万里驱倭寇,功德千秋忆羽裳。
璧碎山河铭国耻,汗青巾帼字生香。烈士事迹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
“五四”运动时,即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
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曾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等。
1928年,在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反革命军队作战中被捕。
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黄 励(1905~1933) 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
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5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
1933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1934年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
刘伯坚(1901~1935)四川平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1924年赴苏联学习。
1926年回国,1931年任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牺牲。
罗世文(1904~1946)四川威远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
1940年在成都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逮捕。1946年10月18日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被害。
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