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心得体会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小小一个教室,容纳了大几十名学生,所以,当一个学生生病时,往往会传染给别的同学。这就需要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预防。
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5类:接触传播、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食物或水传播、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一、疫苗接种。
儿童青少年,他们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身体的抵抗力还非常的弱,卫生习惯也比较差,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青少年儿童当中,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因此给我们儿童少年,开展疫苗接种就是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措施。
二、运用各种方式普及卫生知识。
利用班会课、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比如,教学生如何预防红眼病,让学生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
三、做好班级卫生和消毒。
教室内外要注意做好清洁卫生,要常通风消毒,夏天要注意灭蚊,避免动物媒介传播。
四、切断传染源。
班上如有学生得了传染病,教师要及时处理。如是流感等病,应马上通知家长,让其把孩子带回家进行治疗,病好后才让其返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孩子们常常生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易感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需对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详细具体的了解到各种传染病的症状、传染方式等等。并且制定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幼儿户(室)外活动时。空调使用中应保持半扇南向窗户敞开,但应注意防止冷风直冲幼儿。
2、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4、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5、衣、食细节要注意。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注意关注易出汗幼儿,及时为幼儿擦干背部的汗。对个别爱出汗的幼儿,可适情为其背部垫一毛巾。
6、严格晨午检制度。晨检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关注幼儿头面部及躯干是否起痘,有无痒、痛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班内做好即时消毒,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各班教师应在教室门口进行晨间接待,与家长做好交接。晚来幼儿亦应由教师迎出接待,家长门外止步。
7、做好家长工作。 传染病高发时节,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对有出疹子、发热幼儿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排除传染性方可送幼儿入园。对园内的防病措施,涉及到需要家长配合的(如家长教室外止步规定),应及时告知家长。
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隔离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不要喝生水,生水中带有病菌、病毒,喝下去很容易生病。
要喝水,应当喝开水,或者喝经过消毒处理卫生合格的水。 二、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
未洗净的瓜果,或用河滨水洗的瓜果,皮上可能沾有病菌病毒,吃了很容易得病。 三、不要吃过期糕点。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糕点容易变质,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吃。 四、不要吃馊饭菜。
饭菜馊了以后,即使经过重新蒸煮,吃了仍旧有害。 五、不要吃或尽量不吃凉拌菜。
环境卫生条件差,凉菜特别是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应注意凉菜的卫生,同时吃一些生大蒜。 六、不要吃霉米面。
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人吃了有害。
半年来,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在特克斯县畜牧兽医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保障畜产品质量,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全县各族人民吃上“放心肉”。
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半年来特克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几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治知识,继续实施 “放心肉”工程。 “三下乡”和“法制综治宣传月”中,在城镇和重点乡开展街头宣传,参加人员达36余人,赠送法律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大幅标3幅,展出挂图5张,展版2个。
于2008年4月至5月份组织全体检疫员在畜牧兽医局举办为期三天的法律法规和动物检疫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一次,邀请州动物卫生监督所老师三名对学员进行以民汉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结束时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的检疫员发放《动物检疫员证》,不合格的检疫进行再学习处理。 上半年的学习参加人员共36人次,理论考试95份以上6名,90-85份28名,85以下2名,实际操作94份以上18名,94以下85以上18名。
二、坚持报检制度,狠抓产地检疫 自2008年1月以来,坚持实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根据畜禽流通量大小,在我县喀拉达拉乡和乔拉克铁热克乡等处设立“动物报检点” 四处,实行“政务公开,收费公开,制度上墙,先报后检,有报必检”,严格实施到场到点检疫,做到一畜一证制,同时做好产地检疫记录。到目前为止产地检疫共14316头(只),其中牛1321头,羊13195(只),使产地检疫率达到92%以上。
三、强化屠宰检疫,实施同步检疫 全县三座畜禽定点屠宰场,建立检疫工作室,实行了“制度上墙,业务公开”,根据屠宰量的大小,配备3名动物检疫员,一个动物产品快速检疫箱,一套检疫刀具,一只体温表,实施同步屠宰检疫,完善屠宰检疫记录,落实了责任制,回收畜禽免疫耳标和产地检疫证。上半年屠宰畜禽共11335头(只、羽),其中牛350头,羊4812只,生猪384头,屠宰检疫禽5789羽,无害化处理畜禽脏器325个,上市畜禽肉胴体检疫率达100%,持证率100%,使产地检疫证回收率90%,免疫耳标回收率69%以上。
四、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督工作,稳步推进“放心肉”工程 按县食品安全部门的有关要求,上半年成立“肉食品安全监督稽查组”分不同路线对县城集贸市场牛羊猪肉摊、生活超市、大中型餐饮饭店、畜禽定点屠宰场、卤肉店、白条鸡店、冷库等肉品流通和出售环节的畜禽肉类是否经过检疫、加盖验讫印章,是否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宰后检疫是否到位,胴体上是否有检疫切口,是否存在未经检疫或经营病害、变味肉类等违法违规现象实施定期性的监督检查。根据上半年的检查情况来看,在肉类流通环节中存在以下个别的,未经检疫、没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的违规现象。
于2008年2月份的肉类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中查出未经检疫畜禽产品共120公斤,对此现象依照《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现场没收,对当事人提出警告、责令限期内改正和罚款处理。 同时节假日实行了肉食品集中整顿和值班,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和信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上半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共11次,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
五、加强“五证”管理,规范用证行为 加强“五证”管理,严格领销制度,实行专人负责,总量控制,以旧换新,责任到人,规范填写,与用证人利益挂钩。同时,随时对各乡镇站用证情况进行督查,确保用证安全,从1月份起到目前为止,使用检疫“五证”154本。
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实现目标 (一)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领域监督管理 在伊-特公路呼吉尔特乡库热村距路30米一处设立的报检点派出4名业务素质高的检疫员实施出入县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督检查,严格实施有检疫证可出境,无证不准出境,从外地引进动物依法在隔离所内进行法定时间内的兽医临床观察,同时认真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和运载车辆防疫消毒,到目前为止流通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督检查共30081头只羽,其中牛3548头,羊13800只,禽类12568羽,生猪125头,马40匹,羊皮541张,牛皮456张,消毒运载动物的车辆39次。 在5月份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重点对25户养殖户,2个城乡集贸市场,2个冻库,依法实施动物防疫监督管理。
(二)强化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和案件查处 为杜绝畜禽疫病大面积流行和传播,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从3月份以来我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各乡畜禽免疫工作是否落实,防疫员是否到位,免疫是否按操作规程,是否存在未免疫或拒绝免疫等违法违规情况实施定期性的监督管理。 在4月的春季免疫工作监督检查中发现未免疫145户,拒绝免疫12户,对这些违规现象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动物免疫管理办法》规定,通知当地防疫员进行补免处理,同时我所业务人员现场对农牧民进行多次的关于畜禽免疫、防疫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对畜禽。
定时驱虫仔貉独立生活10?15天后,其体重在2.0千克左右时, 应及时注射疫苗。
同时,必须在疫苗注射一周后,喂食驱虫 药,对每只仔貉驱虫一次。以后须定时(一个月)驱虫,如驱虫 到位,可有效防治(止)自咬、滞长、头脚灰白等导致皮毛质量 低劣或不正常生产等疾病。
而且仔貉分窝后由吃母乳转变为 饲料,容易出现由于胃肠机能而引发胃肠炎,如不及时治疗和 护理就容易出现死亡。饲料逐渐改变,由稀到稠,由容易消化 的饲料到正常的饲料,分窝后20天,注射病毒性肠炎疫苗,不 要饲喂霉变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要注意做好以下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疾病: 1)防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伤风感冒的高发季节。
特别老人、儿童等是感冒或流感的易感人群,应积极预防。 主要措施为保持良好通风,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适当多饮水,体质较差或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预防接种。
2)防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等过敏源较多,常引发哮喘。因此哮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原,防止复发。
3)防急、慢性支气管炎: 秋季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多在感冒后并发,预防主要是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等。 另外,秋燥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疼、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应多饮水,适当服用养阴润肺的食物或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骤降,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狭窄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血量减少,引起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机梗塞、中风等疾病。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吸烟酗酒,不过度劳累。尤其是注意观察血压、心脏等病情变化,定期检查,按时服药。
3、胃肠道疾病: 秋季气候多变也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便秘、小儿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可能发生腹泻。
由于气候转凉,也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秋季腹泻也很常见,特别是小儿,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疲劳后着凉,注意膳食合理,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 4、风湿与关节疾病:秋季也是风湿与关节疾病的好发季节,应积极做好预防。
第23期
2012年2月28日
郎德镇 “三到位”防疫情保春耕
近日来,在我州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5号病疫情,为进一步加强防疫工作,我镇采取“三到位”防止疫情发生,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一是宣传到位,成立以镇畜牧站、农推站、水利站等站所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分片区进行宣传和指导。通过现场说教、远程教育、村广播集体宣传等方式,使群众对5号病有所了解,消除恐慌心理。同时要求群众在此期间不得购买外地耕牛,严防5号病传入。
二是服务到位,畜牧工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实地察看,对自己所负责的片区做好防疫措施,及时发药给群众,并做好药物使用指导工作。
三是督查到位,成立督查小组,以不定时、不定地、不定点的方式进行抽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对出现疫情以及可疑情况的及时上报,严格按照要求处理好疫情确保零扩散。
一)春季传染病防治 春季不仅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好时节,同时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因此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1)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
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2)注意环境卫生。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1)应尽量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的接触。
(2)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4、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流感、流脑、水痘、麻疹等都可接种疫苗。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夏季防病的关键。 夏季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须注意以下事项:(1)饮用水安全卫生,搞好厨房、食堂与洗手间的消毒卫生,保持室内外卫生;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提倡并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三)狂犬病防治知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的狂犬病占90%以上由狗传染的,其次是猫。
狂犬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100%。 预防狂犬病最好的途径是不养犬、猫等动物;若已养犬、猫等动物,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尽量避免为动物所伤;如被犬、猫等动物伤后,无论轻重,均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中心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食物中毒 发现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