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报的设计:1、用一张A4纸,横放纸张,将纸对折,中间折线处左右各空出2厘米作为中缝。
2、在左上角位置,写上报纸名称“识字报”,最好是美术字,字号稍大些,加粗。3、把余的空白地方设计为6-7个小板块,用彩笔勾出各板块的边线。
4、在各板块上填上与“识字”有关的内容。如“拼音学汉字”“汉字的笔画”“汉字与名人”“容易写错的汉字”“我与汉字的故事”……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料和要求定。
5、工整地把整理的内容抄写在报纸上,在一些空白处补上一些花边、小插图。这样,一张精美的“识字报”就完成啦。
1-5年级古诗这样做成简报:1.古诗简报要有报头任何一份报纸都会有报头,古诗简报也应该如此。
报头可以用图片加文字来表达,如果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一点的还可以用动画图片来表达,这样更具有电子版的特性,也更具动感。但如果不太熟悉计算机操作的,那就可以用静态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构成班级简报的题头也是可以的。
报头图片大小选择950*200像素为佳,因为宽为950像素做出来的题头正好在1024像素下看比较合适,另外,高度为200像素也比较合适,太高了占页面较多,太小了文字可能放在上面比较小,当然你也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大小也没有问题。2.古诗简报应该分栏目排列首先想好你这期古诗简报有多少个栏目,然后再将同类型的内容在word中编辑好后放到一起,构成你这个栏目的风格。
具体栏目设置不宜追求齐全,可根据手里素材设置。这些栏目标题可以利用文字加图片来处理,还可以利用网页上对文字的特殊处理功能,做成动画形式的文字,如在线编辑网页“彩字秀”中的背景闪字,利用其制作,既方便,又增加其动感。
3.字体大小、颜色一般网络上的文字以小四号或是11号字体比较合适,行间距为25磅比较适宜。过大的字会占较大的空间,较小的字会让人看不太清,所以字体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版面的排列。
字体颜色要与版面的背景图片相协调,整个版面的字体颜色不能过多,以一至两种为宜。颜色过多,显得版面花哨、零乱。
4.利用图片美化简报纯粹的文字简报肯定会造成视觉疲劳,可利用背景图片美化简报。但背景图片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图片的颜色与报头要协调,最好是同一种色系;图片上的图案要单一,否则不便于阅读。
如果需要添加一些小图片,比如“分割线”时要注意不能太滥,不要什么图片都加入到其中,最好是要与主题相配合。关于图片我们可以自己制作,现在网络中有很多可以在线制作图片的网站,如“彩字秀”、“改图网”等,都能让我们的图片体现出自己班级的特色。
5.插入音乐激发情感在简报后面添加音乐,可以激发读报者的情愫,使其能对简报产生乐趣,关注每一期简报。音乐的选择上,不宜选择摇滚的,新潮的歌曲,尽量选择一些有艺术性的、高雅的、柔和的音乐,我们的平台支持SWF格式的FLASH音乐,我们在网络中找到这样的动画后,提取链接地址,就可以插入音乐了,推荐的网站有“闪吧”。
也可以直接插入网上下载的“媒体文件”。注意音乐最好是加在最后,因为网络下载数据时,是按网页顺序下载的,将音乐放最后,能让别人快速打开你的简报网页,音乐不妨慢一些打开。
6..设置一个导航栏目设置栏目导航便于阅读者了解本期简报的内容,所以可以在简报的报头下设置导航条,导航条可以做成滚动字幕,这样既不占版面,还可增加视觉效果。如果还想将简报更理想化一些,栏目导航可以与栏目链接,这样别人要看哪一个栏目的内容,在栏目导航里直接点击一下就可以了。
7.简报的内容编辑第一种是直接把内容复制下来,这样做的好处让阅读者一目了然;另一种是采用链接方式,比较方便快捷,但阅读者必须打开才能进行阅读,相对比较麻烦点。
读书简报其实就是一个简短的概括的读后感,一本书的读后感可能要800字左右,但是读书简报就是800字左右会写出一段时间内,读过的4,5本书的一些简单感想,或者说是思想回报,也可以说是对先前指定的某一读书计划的反馈 例如: 五一期间读书简报 两周都没有在这里写过什么了,实在是陷在书堆里。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总得读一些自己的东西,要不然就赶不上自定义的读书计划了。 《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威亚尔达编的论文集子,也是比较政治系列中的一个东西。
知道了不少新鲜事和历史掌故,当然该书总的基调还是——历史、传统、文化,而不是当代人的选择塑造了现实制度及国内政治现实。 尤其是讲拉美和俄罗斯的部分,两地现实政体与其宪法缔造者、革命领导者的设想的任何不同点都被学者用天主教和斯拉夫传统来解释。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什么东西都追述到很久以前的说法,一是“源于什么”和“等于什么”是不同的两种现象,二是历史停滞或循环、现状永远合理以至于制度创新与借鉴不可行的隐喻味道太重,三是难以解释某些已经发生的实质性变化。 当然,如果考虑到对历史、传统、文化的认知千差万别,而共同的理解也可能只是某种宣传的话,则这种解释更难以为继。
《直面全球化》,弗里德曼的旧作,一份翔实的全球化现状报告。记者写的东西总是非常好看,特色的言论与人物,新鲜的场景与故事,以及对南北差距和美国对全球化主导权的清醒认识。
作为一般的普及性读物,还是蛮优秀的。深入不够,但也不能指望记者作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国家的变位权力行为和联系权力行为的区分。
《法治和民主迷信》,潘维老师写的文集,普及性的内容占了一大半。重点是反对民主迷信,强调“咨询型法治”应该成为政改方向。
很多观点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不是很可行,而把整个中国变成一个放大版的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政改则似乎更加遥远。也许是对民主迷信的矫枉过正,反正我自己对以法治本身为目的的政治不抱信心,也对中国传统对一个理性政治行为体偏好的巨大决定性塑造作用深表怀疑。
《利维坦》,霍布斯的东西,读后颇具不爽。 一开始走经验主义路线,对人的行为和认识进行归类和模式化——建立微观基础,此后从中引出人与人之间无止境的战争状态,继而引出所谓和平的重要性——利维坦诞生,超大主权的国家出现。
关键的是,这个国家一出现,就不再需要微观个人了——除了讲某个个人对国家的不服从就是对和平的威胁、对集体协议的违背之类的。 霍布斯试图用政治哲学告诉我们,如何与国家相处,但此后的历史给了我们另一种与之相处的方式。
书中也有大段的圣经相关内容,看得自己挺自卑的。 《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
强人阿,近代史和中古史的造诣颇深,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由与民主的巨大不同,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过程以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含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以自由而不是其他东西为其信仰。
当然书生气很重,不停的强调良知、上帝等等,让我这般马基雅维里的信徒看的道德上很愧疚,可转念一想,现实还是站在我们一边。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斯宾塞著,通过对英国时政的一些评论,阐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对当时自由党人借助国家权力扩大福利的政策进行了批评。
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其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一种强弱分明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人的进化。他的文章也同样如此,对福利政策、教育政策都坚持最低限度的政府参与和管制,隐隐约约的有今天保守主义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