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放阳大家在职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领导,遇事决策时,心血来潮,突然下命令:这事情就这么定了。
下了指示后,过段时间就忘记了,等到推行到下面落实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了下文。或者时间久了就不再过问。
最后不了了之。或者,我们有些很好建议、想法领导虽甚是称赞,却未必能付诸到工作中去。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面对、处理,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一、把自己的建议变成领导的决策。在和领导交谈工方面的时候,要不失时机把领导往自己要建议的话题方面引去。
当对于该方面的看法一致时,当即肯定领导的英明决策。形成可实施的工作项目。
二、把领导的决策一定要形成书面化的文件、会议记录。很多领导日理万机,如果不形成书面的东西,他随时可能不记得。
就算是他很感兴趣的方案,细节的东西他未必记得那么多。形成书面的方案、文件并有领导签名的东西。
也可以当做将来执行该决策的”尚方宝剑“。三、及时汇报、趁热打铁达成决策功成之目的。
跟进落实该决策的过程,分时段的向领导汇报该工作的进度。在下列情况之下都需汇报:1、在初有成效时向领导汇报。
(可以显示领导的决策时方向正确的、决定是英明的)2、在需要领导支持时向领导汇报。(通过这样,显示领导在执行他自己的决策时,他参与过问了细节的东西,也给自己求得了强大的支持)3、在即将实施决策成功时,一定要向领导再次汇报。
(让领导更多的跟进过程,让参与实施者的工作表现让领导清楚。便于将来给老板举荐人才。)
4、在决策实施成功后向领导汇报。(这个时候汇报,可谓是报喜、报功,没有领导会不“龙颜大悦”的。
也为日后在领导面前再次谏言打好伏笔。)。
1 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着“三多”,即热点难点问题多、干群矛盾纠纷多、上访越级上访多。一些群众反映说,村委会就像村干部自己家一样,许多事群众不知道,村干部搞“一言堂”,村财务搞“暗箱操作”。一些气不顺的群众为上访奔波不断,村干部为息访焦头烂额。
这些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去农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认真分析,认为农村确实存在着财务不公开、村集体财产管理混乱,村干部侵占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等问题,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研究探索有效办法和措施,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夯实执政之基。
2 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什么?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首要的是农村村组“三资” 管理问题。“三资”即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三资”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
3 如何杜绝“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现象?所谓民主定事,就是农村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要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决议公告、结果公示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杜绝“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现象。对违反程序作出的决定,群众有权拒绝执行,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各村根据实际,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本村“三重一大”事项内容和标准后,形成文字规定报乡镇(办事处)备案。这一看似简单地制度安排,起到了“活血化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