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的(古代礼仪内容)
admin
2023-03-07 10:05:18
0

1.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要简短的)

1、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

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2、“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3、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5、“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2.古代宫廷礼仪有哪些,最好简洁些

古代宫廷礼仪是最繁琐的,很多礼仪记载都是靠繁琐的文字记载的,有点连个流程都没有,纯流水账。

这个我还写的比较简单。

1.登基大典

皇帝即位,群臣行三跪九叩礼。

典礼中,奏丹陛大乐。

颁诏书,鸣鞭。

2祭祀大典

祀前,皇帝要斋戒,祭日,皇帝诣圜丘坛,献乐舞中迎神、献玉帛、进俎、读祝文、三次献爵、受福胙、送神等繁缛的祭礼。皇帝,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多次,祭天仪式才告结束。

3大婚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

4用膳礼仪

皇帝的宝座和宴桌高踞于筵宴大殿迤北正中。

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座位两边,分摆头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

其他人等按地位则依品级分列于筵宴大殿之东西两边。

皇帝入座,出座,进汤膳,进酒膳,均有音乐伴奏。

3.文明礼仪古代小故事~~~~【越简短越好】

刘备三请诸葛亮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能请到诸葛亮?如果第三次还请不到,他还会去请吗?为什么?

4.古代礼仪的小故事简单的有哪些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5.古代礼仪的小故事简单的有哪些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6.有关古代文明的故事(简单些)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7.5个礼仪故事,简短一些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

8.谁介绍下古代的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

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

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

“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

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⑵“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

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

“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

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

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礼”。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

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

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纳.采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

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问.名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写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

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内,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在这几日内,男女双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物品损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麽婚事就不成了。

纳.吉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枚金戒子 。

纳.徵俗称大聘或完聘,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请.期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亲.迎正式举行婚礼。

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待客礼俗送请柬请柬是请客的通知书。

内容简短扼要,装帧美观精致。现喜庆宴会,或举行重大活动时,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及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多向贵客嘉宾发送请柬。

敲门而后入往友人家拜访,经先敲门为礼,通常轻轻敲三下。若主人家门大开,须先呼喊,待主人应答后进入,否则被视为失礼。

拥慧古代迎宾礼仪。慧即扫帚。

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着扫帚躬身门前迎接,意思是说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燃鞭迎送迎送贵宾的礼俗。

贵客新至,主人必早候于门外,引颈而望。待客人将入大门时,即燃放鞭炮,以示敬意。

客人告辞主人亦燃鞭送行。客来敬茶待客传统礼节。

客来捧茶以示礼貌、热情,其方式又因地而异。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俗称“茶七酒八”;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敬生姜豆与芝麻茶湖南待客礼俗。客人新至,必献茶于前。

茶中除茶叶外,尚泡有炒熟了的黄豆、芝麻和生姜片。喝干茶水必嚼食其中豆子、芝麻和茶叶。

吃这些东西忌用筷子等食具,多以手拍杯口,利用气流将其吸出食之。敬元宝茶流行于江南一带。

过年时,家中来客,主人在茶杯中放两颗“青果”或“金桔”,俗称“元宝茶”,意为祝新春吉祥。

9.文明礼仪古代小故事~~~~【越简短越好】

要多点悬赏分啊!!!!我找了半天了!!!!!!!相传,1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1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1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1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1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面试公告!河南省2025年统一... 转自:三门峡发布根据《河南省2025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三门峡市2025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
中国3月份锌产量61.5万吨 ... 格隆汇4月2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锌产量61.5万吨,同比下降1.1%。中国3月份煤油...
转发辟谣!阿莫西林抹脸美白是伪... 来源: 央视新闻 #口服药洗头抹脸法是害人#【转发辟谣!...
70分钟充满电 中国首批100... 格隆汇4月21日|据央视,我国首批1000kW功率等级电池动力机车在中车大连公司正式下线,首批10台...
第二届廊坊百货展开幕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杨雅淇)4月20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廊坊百货展在廊坊国际会展中...
最新!河北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 转自:廊坊发布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发布2025年河北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征集计划↓↓↓一、...
走出象牙塔,师生玩转古风短剧创... 转自:中国共青团网  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师生片场工作照及剧组剧照。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首次参与网...
共绘水岸新图景,这场国际艺术大... 转自:上观新闻4月20日下午,“更美好的水岸”2025朱家角国际艺术季暨第九届墨韵少年国际水墨艺术大...
“男子带10名女子吃千元烧烤逃... 来源:大皖新闻 2025年2月,在辽宁大连开烧烤店的杜先生接待了一桌顾客,这桌顾客消费了1000多元...
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书香沁润童... 岳阳日报4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田卓灵 通讯员 李文英)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激发学...
黄金概念股大涨!这家公司预计金... 今日早盘,A股震荡上扬。北证50、中证1000等盘中均涨逾1%,上证指数、沪深300、上证50等纷纷...
27只新基金开售 【导读】本周27只新基金启动发售,指数产品居多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本周(4月21日至4月25日),全...
广发中证A500ETF季报解读... 2025年第1季度,广发中证A500ETF在市场震荡中展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表现。从基金份额变动来看...
短期贷款猛增 3月金融数据超市...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
未来十年我国 农业生产“丰”景... 转自:廊坊日报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古一平)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
追风逐梦竞风采 转自:廊坊日报 奔跑,呐喊,释放活力,追逐梦想。4月14日,由廊坊市体育局、廊坊市教育局主办...
怡亚通白酒业务萎缩 业外资本扩...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党鹏成都报道    近日,“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002183.SZ...
平安沪深300ETF季报解读:... 平安沪深300ETF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了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一季度内多项关键指标...
关税战驱动资本“东迁” 陈茂波... 财联社4月21日讯(编辑 胡家荣)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日在最新撰文中指出,全球资本配置正呈现显著...
“2025宁台幸福社区汇”在栖... 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4月21日讯(记者 笪越)4月19日,“2025宁台幸福社区汇”在南京栖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