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点滴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首先,要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其次,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
如春天来了,让幼儿观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中的蝴蝶长着几只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
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利用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感情,用拟人化、主观情趣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使幼儿感觉就像在画自己。
在作画过程中,要为他们画出的新颖有趣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为他们感想、求异的精神鼓掌。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从绘画造型能力来说,主要掌握线、形、色和简单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的组织画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由三原色(红、黄、蓝)到三间色(橙、紫、绿);人物画由涂鸦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双勾人;要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在画面中有主次、大小的进行构图。
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与,积极发表意见、看法。通过品评、交流,幼儿的自信心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画更有动力。
论文提要: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游戏,他们画画首先是宣泄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也是个性化的活动,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其个性心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教师根据其发展线索,在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适机、适时地做好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可使幼儿的兴趣、能力获得发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观察幼儿在绘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根据其发展线索,总结出“全程游戏教学法”、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学游戏的8个环节、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因人施教的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九五”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突破了“示范——模仿”呆板的美术教法,研究了如何选材、教与学的方法之后,我们继续探究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何落实《纲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精神,经过深入的对幼儿在美工区自发的绘画活动和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活环境、个性品质及知觉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个体幼儿,有大胆的个性张扬,也有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因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胆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传达给老师或家长,而他们的表情、动作或其它外在的行为表现以及绘画作品里,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和一些具体帮助与引导。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用于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表情、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对施教者教育行为的观察。
经验总结法:将教师已有的优秀经验总结上来,并进行概括、归类,并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继续发现、收集有关经验,形成教育策略。还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愿望,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通过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有益兴趣,丰富的幼儿情感、观察与认知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敏觉性、表现表达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个性与习惯的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把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认知、想象,用自己创造的符号进行表现与表达,其能力是与其心智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建构性的发展过程。
本课题就此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一) 对幼儿的研究 1、对幼儿绘画行为的观察 幼儿在做各种事情时,由于其兴趣、知觉能力、个性特点等原因,在活动中会有各种行为表现。
本研究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观察其行为表现,为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对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收集了“孩子为什么乱涂乱画?”“画四条腿的公鸡是怎么回事?”“孩子总是画的很小怎么办?”“孩子的画面很凌乱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孩子用色很单调?”。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点滴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首先,要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其次,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
如春天来了,让幼儿观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中的蝴蝶长着几只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
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利用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感情,用拟人化、主观情趣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使幼儿感觉就像在画自己。
在作画过程中,要为他们画出的新颖有趣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为他们感想、求异的精神鼓掌。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从绘画造型能力来说,主要掌握线、形、色和简单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的组织画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由三原色(红、黄、蓝)到三间色(橙、紫、绿);人物画由涂鸦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双勾人;要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在画面中有主次、大小的进行构图。
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与,积极发表意见、看法。通过品评、交流,幼儿的自信心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画更有动力。
论文提要: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游戏,他们画画首先是宣泄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也是个性化的活动,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其个性心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教师根据其发展线索,在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适机、适时地做好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可使幼儿的兴趣、能力获得发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观察幼儿在绘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根据其发展线索,总结出“全程游戏教学法”、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学游戏的8个环节、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因人施教的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九五”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突破了“示范——模仿”呆板的美术教法,研究了如何选材、教与学的方法之后,我们继续探究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何落实《纲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精神,经过深入的对幼儿在美工区自发的绘画活动和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活环境、个性品质及知觉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个体幼儿,有大胆的个性张扬,也有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因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胆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传达给老师或家长,而他们的表情、动作或其它外在的行为表现以及绘画作品里,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和一些具体帮助与引导。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用于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表情、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对施教者教育行为的观察。
经验总结法:将教师已有的优秀经验总结上来,并进行概括、归类,并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继续发现、收集有关经验,形成教育策略。还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愿望,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通过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有益兴趣,丰富的幼儿情感、观察与认知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敏觉性、表现表达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个性与习惯的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把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认知、想象,用自己创造的符号进行表现与表达,其能力是与其心智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建构性的发展过程。
本课题就此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一) 对幼儿的研究 1、对幼儿绘画行为的观察 幼儿在做各种事情时,由于其兴趣、知觉能力、个性特点等原因,在活动中会有各种行为表现。
本研究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观察其行为表现,为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对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收集了“孩子为什么乱涂乱画?”“画四条腿的公鸡是怎么回事?”“孩子总是画的很小怎么办?”“孩子的画面很凌乱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孩子用色很单调?”“一涂色就。
可以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儿童发展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一、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评价:一般从构图、设色、主题几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绘画作品。
构图:画面采取的是居中的策略,围绕图画的中心安排形象,能注意到形象的确切大小,形象的摆放是比较均匀的。画面主次分明,能体现主体形象等。
设色:幼儿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能选择与实体相似的颜色,在选择绘画颜色的时候能够将颜色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 主题:内容主题突出。 二、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1. 评价要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上,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①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
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②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
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 扩展资料: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
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 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共性,幼儿绘画训练的目地是为了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
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
艺术是儿童的另一种语言, 绘画是发展这种“内在语言”表达的最好方式。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绘画对幼儿发展的益处,供各位老师和家长共同分享。
一、绘画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是绘画活动的直接目的,通过绘画动作练习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力量,促进手臂、手腕、手指协调配合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为儿童入小学学习正规书写数字、汉字、拼音做好充分的动作预备。
二、绘画培养审美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无论是构图、涂色、装饰都是儿童表现美的过程。画面的构图是否稳定、合理,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画面装饰是否丰富、丰满等等都可以显示出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因此,练习绘画的过程更是儿童练习审美的过程。
三、绘画培养创造能力。
儿童绘画的过程,不是模仿的教师动作的过程,而是根据教师指导的基本方法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教幼儿画一个太阳,只是示范太阳的基本形状“画一个圆形封闭的线条”,然后启发儿童拓展思维“你认为怎样的太阳才是最漂亮的?”,有的孩子说“给她画上大大的眼睛,穿上漂亮的裙子才漂亮!”有的说“给他戴上皇冠。”······。有位教育家曾这样形容“孩子心灵天生拥有创造的种子,只要有天使圣水的浇灌,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在自由的宇宙空间,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其中的“天使”指的是教师和家长,“圣水”指的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儿童在绘画活动的自我创作发展了他们空间想象的能力,从小培养了他们勇于创造的精神。未来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培养的。
四、绘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绘画属于安静的创作活动,需要高度专注的状态。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动手、动脑双重劳动,并且他们对绘画充满了兴趣,因此能够自觉控制注意力,仔细、耐心的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进入专心操作状态,能够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绘画能培养敏捷的思维。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思考画面的结构、布局、线条搭配、颜色搭配等问题。需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有条理的安排绘画步骤的先后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不断的进行思考、计划、实施、调整,总结等心智活动,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画画的时候,画画,想想,添添,改改,就是在不断的思维活动中,完成自己认为尽善尽美的作品。
六、绘画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不仅限于让孩子动手画,更强调让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教师在孩子们完成作品后,让他们讲讲自己的画面内容,培养幼儿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美术教育,在教师眼中,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
它可以说是孩子与外界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借助绘画,幼儿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所以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布置画展,那如何布置画展才能受到好评呢?我有几条小小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做一名善于积累的老师。 优秀幼儿园教师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吸取营养,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实践后再学习,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秀幼儿园教师很注重资料的积累。
曹冰洁老师说,她在1988年曾经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本图文并茂、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书《学说话》,这得益于她从1979年开始的资料积累。她有很多资料集,上面记录着孩子提的问题、活动开展情况。
曹老师说:“关键是要做有心人。”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调整,这样教师就会不断地提高。
应彩云老师参加工作后,就比较注意积累有关问题设计方面的资料,她也有一本专门用来记录教育活动中问题设计的本子,然后不断思考、归类、整理、总结。通过日积月累,她对问题的设计越来越精到。
在教育活动中,应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我自己也是多年来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去哪儿都带着照相机,随时记录优秀的儿童画,同时也记录好的绘画形式,补充到画展内容中。
同时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询问和总结。 优秀幼儿园教师常处于积累、反思、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再回到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一个循环都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
二、布置画展时要考虑色彩搭配 儿童时期是孩子感受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最佳时期。每个孩子对颜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师不能把绘画色彩知识强行对孩子进行灌输。
我觉得老师的责任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给予孩子多角度、全方位的启发和提示。 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从他们的画里就可以得到这一点感知。
儿童生来就喜欢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玩具。由于孩子对色彩有一种深刻的情感,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淋漓尽致的色彩。
儿童绘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孩子们对色彩富有强烈的感受力和大胆的表现力,他们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效果,时常令我惊讶不已,它是那样的鲜丽多彩,那样的奔放,那样的奇妙,所以儿童时期是孩子感受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最佳时期。 每个孩子—对颜色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老师不能用现成的绘画色彩知识强行对孩子进行灌输。
我觉得老师的责任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给予孩子多角度、全方位的启发和提示。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大师的成功之作,让幼儿去体验其中的奥妙。
三、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本身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色彩活动。
相反,如果活动总是单调重复;如绘画的活动中总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就难以诱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更何谈色彩丰富。绘画时,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笔、彩色铅笔、彩色粉笔、利用油画棒刮画、砂纸画、油水分离画等。
教师要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工具材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许多种的工具、材料堆砌在一起,在一次活动中全部使用,这易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法选择,只是要求教师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孩子活动的成功率,增加活动兴趣。
例如,“奇妙的颜色”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调配颜色,我给幼儿提供了水粉颜色,当幼儿把红色的颜料和蓝色的颜料混在一起时,水的水融性使色彩起了变化,幼儿喜呼:“紫色,紫色”。这奇妙的变化使幼儿更有兴致去搭配其他色彩,并会快速地记住它们的名称。
例如,在练习画“太阳的光芒”这课时,我给幼儿提了油画棒,油画棒色泽鲜明,易上色,幼儿拿到蜡笔后,便迫不及等地用油画棒设线或套色来表现阳光的丰富色彩,那些阳光是彩色的,非赏耀眼美丽。有时,则需两三种材料集中在一起让幼儿自选,让它们选择所画的主题。
如主题为“冬天时”,油画棒与水粉的结合,使画面显得更加丰富,把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有童心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它能体现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方法,制约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幼儿绘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他们的作品不受绘画章法、技巧的束缚,他们常常从主观感觉出发,自由发挥,充满了天真的幻想,把自己想要说的东西,无拘无束地画下来,打破了一切时空的制约。就是这样的作品,特别表现了它的稚拙美。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幼儿的绘画作品,不能用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 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教师不可简单地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等标准对幼儿的作品加以定性,把自己的颗童心与幼儿的作品进行交流,读懂幼儿作品的内涵,从不同角度给予鼓励与建议,让每位幼儿都能从中获得满足和提高。 以一。
但同时理念发生了变化,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不知如何指导的窘境,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仍是用范围指导幼儿画,最多说可以加以想象,空洞而不具体。
如何具体地操作幼儿美术活动,如何让幼儿更自主地去思考,去创作,如何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下面做一探讨: 一、何为思维能力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能力强,必定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能全面地看待问题,能从多角度考虑,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找出解决办法,不墨守成规。 (1)幼儿的画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经验,感受。
如何启发幼儿去思考呢,去积极主动回忆以前的经验加以提升呢?方法有很多:有讲故事,念儿歌,提问题,设置情境等。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到讲故事,提问题,设置情境这些方法较能有效地调动孩子的思考,讨论。
例如讲故事通常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设计故事,在故事中有意设计问题。请幼儿帮忙想办法,引发多种自己喜欢的可能性,或者受故事中一种解答方法的启发衍生出多种可能性一,从横向或竖向思维发散幼儿思维,或是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幼儿对一个问题的不同层次细节逐一解决,让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幼儿绘画活动前充分的看与想无疑是为后面的良好创作打下不可缺少的铺垫。 (2)在这一切的活动中,过去总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去进入环节,现在则更多地要体现以孩子自主发展为中心。
于是,在启发思考阶段不仅要教师提问题,更要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更要让幼儿在故事中,图片实物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才能自己找到方向,思考得才更深入。例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发现一幅图片中画了一个拟人的雄乌龟,头上戴的是男孩的帽子,可身上怎么却穿着女孩的裙子,显然他在思考,他的观察力,逻辑思考力是非常细致的,值得表扬。
所以,我们应该设置一个环节让幼儿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找出有价值的让大家共同来想一想。或者老师提出上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有小朋友发现画错一条线怎么办?有的笔没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动脑筋解决绘画活动中常遇到的问题。
2.幼儿绘画阶段: (1)发现幼儿绘画时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好的画面加以展示,表扬,引导启发其他幼儿思考新的创意,体验同伴创作的乐趣,这样氛围自然轻松了。注重分享同伴的经验,注重同伴间的榜样示范作用及好的影响。
能力弱地鼓励他大胆尝试大胆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常常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看起来有些糟糕的画面中较好的部分,同时指导他一些改进的方法,会让他进步得更快,指导他有自己的想法,表扬他珍贵的个人想法,促其个性发展。 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引导其思考得更有中心,更有秩序,更有主题,独创性,有层次等。
(3)关注孩子的需求,发现孩子的需求。在孩子绘画过程中,他自己认真思考了,除了老师教的一些技能和形象,常常需要画一些自己没学过又想表达出的形象,老师可以适时地在黑板中表现出来,满足他的需求,或是启发他表现形象更有特点,同时为了让他学会没人教也知道表现出来,可以启发他表现特点,这样教便是为了不教。
有些孩子会说老师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漂亮的花了,老师可以从名称形状颜色等方面加以启发,为他的创作提供线索。或看到孩子的画面内容简单,缺乏新意,总是和过去的太阳一样,可以启发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加以想象,例如农民爷爷在西瓜地看西瓜热得直扇扇子,太阳这么热怎么可以变凉快些呢?孩子立刻想出了可以让太阳吃冰棒,让太阳戴墨镜,让太阳也扇扇子,关于太阳的想象就打开了,让幼儿明白同一事物,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评价总结阶段。 (1)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画,在反思中进步,总结出优缺点。
如何在幼儿完成作品时,思考自己的画,为幼儿以后作品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帮助。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画的好,什么地方不够好,怎么改进?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孩子评价时孩子大多兴趣集中在创意上,对于老师教的形象倒是说得较少,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能逐渐地了解反思自己的画,常常会出人意料地评价得相当准确,如觉得自己衣服上的花纹想象的好,但背景上想象的不够,或说自己中间画得仔细,旁边马虎了些等。
总之,只有让他不断改进或才能进步得更快。曾经有一个报道说,象棋冠军教师教学生,不是像有些教师只是教步骤,教方法,而是还要每次课后记下自己的失误,不足,吸取的教训,完善自己的棋技,结果在一次象棋比赛中他们班的学生个个成绩很好,这和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幼儿绘画活动需要引导幼儿个性发展,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完善自己的个性。 (2)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幼儿作品的优缺点,加以借鉴和避免。
思考别的小朋友哪里画得好,可以学习的,哪里画得不好,我需要注意。 (3)教师加以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幼儿大的努力方向,为今后活动做铺垫。
最后,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通常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
这种纯真、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
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积极情感就是指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情绪。
幼儿绘画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需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它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使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能促进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积极的情感更能促使幼儿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它是幼儿绘画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动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 激发 积极情感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更是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往的绘画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通常都是以教师的范画去临摹,而掩盖了幼儿自身的创造性。
幼儿在绘画时的情绪是否愉悦、情感是否积极主动,往往被教师忽视。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活动的发展和在绘画中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是很不利的。
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一、激发积极情感的意义1、幼儿绘画中,积极情感是丰富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因素。
幼儿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想象力又很奇特,在幼儿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变得丰富多彩,如在听故事想象画“十个太阳”中,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十个颜色、形状、光芒不同的太阳来,特别是第十个太阳,故事中说:“它把其他太阳的光都吸过来,变成了今天的太阳。”于是,有的幼儿画得象向日葵,每个小格子里涂上一个太阳的颜色,有的幼儿干脆把九种颜色,每一种都涂上一遍,成了一个说不出颜色的太阳。
每个幼儿的想象不同,表现的结果也不同,创造出来的画面也时变化万千。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最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态度是热情的、情感是积极的,否则,他们不会积极地表现与众不同的“太阳”,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以画代字。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时激发幼儿丰富想象和创造必部可少的。
2、有了积极的情感,幼儿在对色彩的选择上更大胆。观察幼儿的图画,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常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鲜艳色彩去表现。
到了大班,幼儿的色彩更为丰富、细致,逐步接近固有色,又往往不自觉地使用了某种“感情色彩”,这就是幼儿在绘画时的积极的情感的表达了。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
如在画一些想象画时,幼儿往往喜欢画上白云和太阳,用更多鲜艳的色彩,而在画“雨天”,“我生气了”时,大多幼儿对它们就没有这么喜欢,情感体验没有这么积极,于是常常用灰色和蓝色作底色。这说明,幼儿对色彩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积极的情感,幼儿对色彩的选择会更大胆。
如在画想象画“天空”时,周亦轩就使用了绿色和蓝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龙卷风爆炸的情景。所以,积极的情感让幼儿对色彩的选择更加的大胆,更多地采用了鲜艳的、亮丽的色彩。
二、如何在绘画中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对幼儿绘画水平和过程的促进作用是如此之大,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成为创作的动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1、幼儿绘画形式的选择1)以意愿画的形式意愿画更给引起孩子的共鸣,给了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更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听说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有的幼儿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男孩子喜欢画坦克和恐龙,而女孩子喜欢画的是娃娃、房子等等。班上的几个幼儿一边画,一边叫老师来看,神情却得意自信。
幼儿已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兴趣中,他们知道自己想画什么。这就是幼儿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一种外露,幼儿显然更轻松、更自在、更乐于接受,画起来也更投入。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稍加启发、引导,幼儿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表现,每一幅画对幼儿来说,都是最美的,最宝贵的,都表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他内心情感的反映。这样的绘画活动也许更具有游戏性和随意性。
但观察幼儿自发的绘画活动时,会发现幼儿在一个时期内,绘画的主题较稳定,经常要经过数次的绘画活动后才会换一个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