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通讯稿(红军的简报小红书)
admin
2023-03-01 21:31:37
0

1.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概括

概括如下: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领导人**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

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领导人**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

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意义 1、《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2、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3、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是实际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5、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彭德怀、贺龙等中国**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6、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斯诺准确地把握到**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没有人比**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7、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2.谁被誉为“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人”

1935年9月13日,《大公报》刊登了名为《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一文,详细叙述了红军长征从四川到西北的具体情况。

这篇文章由《大公报》特约记者范长江所写,是当时国内第一篇客观真实描写红军长征的新闻报道,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红军是匪徒且即将被消灭的谎言。 范长江,1909年生于四川内江。

1935年7月中旬开始,他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在长达3000公里、历时10个月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先后写下了一系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详细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1936年,他的通讯作品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出版,这部作品集被认为“第一次真正、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而范长江也被誉为“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人”。

如今,在位于内江市的范长江纪念馆(范长江故居)里,保存着很多当年范长江采访长征相关资料、照片和实物。“当时的他作为一个党外人士,不仅对红军长征进行了专业的军事分析,并肯定和宣传了红军思想。”

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说。 奔赴西部 只身追寻红军足迹 范长江早年曾在重庆读书,后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加入贺龙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与起义部队失联后,他辗转来到北平念大学。1933年开始,还在北大读书的范长江就为京津两地的《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等撰写新闻稿件。

当年,日军攻陷山海关,抗日形势逐渐严峻,密切关注时局的范长江开始注意到了**和红军。“他曾在中央政治学院的同学帮助下,回到南昌,秘密查阅了很多国民党收缴的关于红军的相关资料一千余册,对红军进行深入了解,这也为他后来对红军长征的采访做了充足的准备。

”段瑞明说。 1935年5月,红军离开四川北上,范长江主动请缨,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从北平赶赴成都。

7月14日,在朋友帮助下,范长江跟随胡宗南军队一个参谋团,从成都出发,经德阳、绵阳,翻过雪山抵达川北重镇松潘,并在那里见到了胡宗南,从胡宗南口中了解到红军的一些相关情况。 随后,他又继续经过南坪(今九寨沟县)、西固(今舟曲县)、岷县、洮州、拉卜楞、临夏等地,9月初抵达兰州,写下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篇报道《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

在这篇文章中,他凭借着扎实深入的采访,和个人对军事的分析见解,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岷山南北的地理位置以及红军长征的动向、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防御部署等都进行了客观叙述和综合分析。 “长江同志的分析与预测,展现出一个军事家的谋略和智能,不禁令我对他的才华和卓识十分钦佩。”

张爱萍上将曾这样点评。 10个月内,范长江足迹遍及川、陕、青、甘、宁等省区,陆续在《大公报》发表关于红军长征的通讯,在全国引发极大关注,他也成为国内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深入红区 肯定并宣传红军思想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月,范长江也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前往平凉、庆阳、环县一带采访,了解中央红军长征时突破围追堵截、到达陕北的经过,先后撰写了《**过甘入陕之经过》《陕北共魁——刘志丹生平》等7篇很有分量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通讯报道,客观公正地描述红军,并对红军思想进行了肯定和宣传。

实际上,他不仅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在报道中公开称中国**领导的军队为“红军”的记者。 根据史料记载,范长江在经西固、岷县、拉卜楞到河州(今临夏州)的途中,见到了卓尼土司杨吉庆。

杨吉庆当时接到国民党命令,要求将缺衣少粮且经过长途跋涉后疲惫困乏的红军围堵消灭在甘陕边界的深山峡谷之中。 “对于这个命令,杨吉庆一直举棋不定,就在这时,范长江见到了他,与他进行了彻夜长谈。”

段瑞明说,范长江将自己所了解的红军告诉了杨吉庆,宣传红军是一支抗日的队伍,而非流寇。 在范长江的劝说下,杨吉庆不仅没有执行剿灭红军的命令,反而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并对红军开仓放粮,支援红军粮食30多万斤。

后来,红军队伍再次经过卓尼时,杨吉庆依然悄悄命令藏兵护送红军顺利经过自己所管辖的境地。 1937年,“西安事变”后,正在抗战前线采访的范长江赶赴西安,在那里见到了***。

随后,他又赶到延安,采访了**、博古、刘伯承等中共领导人,并撰写了关于长征的相关通讯报道。 因为对红军长征的深入采访,也让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1939年,在***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也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被定为我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

3.探寻红色中国概述

《探寻红色中国》概述:作品讲述了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探寻红色中国》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部分(共12部分)。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在书中,作者通过与中国**的领导人**、*** 、***、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也真实记录了中共领导人对时局发展的准确预测。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1936年6月,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主席以博大胸怀、***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

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个人和中国**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 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 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 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使它成为享有盛誉, 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

4.红军的高档武器

楼主说的应该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二架飞机,1932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第十一师33团副团长陈冬生在福建龙岩战斗中,用机枪击伤的国民党军队1架通信教练机,使之迫降于漳州机场,被红军俘获。

飞机修好后,被命名为“马克思号”,时任前委书记的**达到漳州后的第3天就前往机场查看了这架飞机。 目前大量资料都说“马克思”号是德·哈维兰公司的D.H.60“蛾”式/“摩斯”式机。

但是从这张仅存的照片上,可以通过起落架辨认“马克思”号是阿弗罗 616“飞鸟”式(Avro 616 Avian IV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Linux-性能分析常用工具 stress stress 是一个 Linux 系统压力测试工具,这里我们用作异常进程...
程序员基础能力系列(3)——c... 文章目录vimium c 插件页面内操作搜索&查找标签其他devToolsdebug 首先ÿ...
单源最短路径 第1关:单源最短路径 任务描述 给出如下图的一个图,利用算法算出起点到各个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并输出最...
MySQL密码不要用0开头!!... 我是真的服了……花了大半天连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库…… 开始时用SQLyog,显示auth...
Golang 重返Leetco... 文章目录前引Golang 重返Leetcode战场之旅(持续更新中) ...
计算机毕业设计Java宠物交易... 计算机毕业设计Java宠物交易(源码+系统+mysql数据库+lw文档) 计...
极客时间 - Vim学习 文章目录Vim script打印输出和字符串变量数字复杂数据结构表达式控制结构函数和匿名函数重要命令...
企业最关心的ISO三体系认证的...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认证是目前做得最多的自愿性认证项目ÿ...
构建curl 静态库 vs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
【ESP32】ESP32-Fa... ESP32-Face 人脸识别解析1.1 介绍1.2 人脸识别过程1.3 API 函数介绍1.4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