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乡镇工作,长期与农业和农民打交道。
我通过对农村基层的调查,发现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大,部分农民对承包权和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出让就会失去承包权,宁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
三是渠道制约,当前农民除外出打工外,其他致富渠道比较少。 其次,干部参与度不够。
一是宗旨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够透明、不公开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通畅,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理性诉求。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个别干部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不参与,即便来了也只是应付一下,造成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在农村基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组织主题学习,开展党课教育、专项讨论、民意征集,为民办实事、求实效等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特别要解决基层干部思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让农村基层干部真正受到教育和触动,切实提高他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铜梁县大庙镇政府 赵呈荣。
核心要点: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不能“散光”,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
■从中央到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抓、负全责、作表率,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
■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做得好的,要不骄不躁,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到位的,要不怕阵痛,痛改前非,而且不要再复发。
克服三种现象 党的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日日相继、久久为功。
因此,适时在党内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让党的自身建设逐步迈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方式。此次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切、民众高度期盼,各级唯有紧密结合实际,将活动抓准、抓实、抓深,才不会辜负组织的厚望和群众的期望。
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历史经验来看,每次活动都有一些地方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际,就应该克服这些现象,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克服消极厌烦的现象。近年来,从“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到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全党创先争优活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全党都要开展一次主题教育。
对此,少数党员干部感到厌了、疲了、倦了,滋生了厌烦情绪,产生了抵触思想,滋长了消极行为。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触及党员灵魂、洗礼干部思想,让他们自觉自愿投入活动。
克服以宣代干的现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一些自诩为“活动专家”的人士“支招”:活动的实效取决于汇报的精度、宣传的力度、展示的准度,“干得热火朝天,不如上稿一篇”、“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媒体新闻赞一赞”。
语言并不能代替行动,实干才会出成效。虽然必要的宣传发动不可或缺,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词是“实践”,在活动中,必须将分类指导、重点督导、典型引导贯彻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杜绝表面文章、拒绝花拳绣腿,做到服务群众实心、解决问题实在。
克服虎头蛇尾的现象。从历史教训来看,一些地方在开展各种活动时,经常出现“上面‘闪电打雷声声急’、下面‘闻风听雨步步慢’”的上热下冷现象,“启动轰轰烈烈、收尾无声无息”的虎头蛇尾现象。
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又要对经常出现的问题注重从规律上找原因,对反复发生的问题着力从制度上查根源,把问题的发生与制度机制的漏洞和缺失联系起来,把问题的解决与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结合起来,力争既取得理论成果,又取得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注意“三个防止”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注意“三个防止”:即逐级明确领导关系,防止“空白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防止“空对空”;发挥督导组作用,防止“走过场”。
逐级明确领导关系防止“空白点”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意见,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领导干部要深入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加强与领导领域和部门的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防止“空对空”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实践基础。
求真务实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做表面文章、花里胡哨,群众最反感。
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实在在沉下来做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原汁原味收集上来,认真对照,教育才有针对性。同时在工作生活中,实实在在抓好整改,以实际行动体现教育新效果,取信于民。
如果光做“虚”功,不讲实效,势必陷入“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局面,这就不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发挥督导组作用防止“走过场”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督导检查是检验各单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考场”。
督导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要借鉴以往集中教育活动督导工作的经验,结合这次活动的要求和特点,讲求工作方式和方法,发挥好监督、指导作用,真正使督导组成为传达中央和省委精神、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的桥梁纽带,成为领导小组实施有效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总结经验成效的智囊参谋,不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听取“原汁原味”意见 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一开始就要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改进听取意见的方式,原汁原味梳理意见和建议。”“原汁原味”是“为民务实”的关键,唯有听到“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才能真正达到“治治病、洗洗澡”的功效。
“俯下身子、卷起裤子”才能听到“原汁原味”。要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就要“俯下身子、卷起裤子”,与群众摸爬滚打,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频共振。
要做到“人见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才能深切地体会群众的冷暖。只有和老百姓心贴心地谈家常、听心声,才能从中获取老百姓的内心世界。
“只带耳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何走向形式主义?(转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有些地区,这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有益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活动正在一步步走向形式主义,不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还给广大基层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为何在有些地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走向形式主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盲目扩大化。按照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对象为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但在一些地区,一方面为了表示本地区坚决拥护**、一切听党指挥的决心,一方面为了扩大影响,贪多求全,盲目将活动对象范围扩大化,乡科级要搞、村级也要搞,县处级以下机关要搞,国有企业要搞,甚至非公企业也要搞。原本对象清楚、目标明确的教育实践活动,经过盲目扩大化后,对象多了、目标大了,程序复杂了,形式主义也就产生了。
二是巧妙转换活动对象。中央之所以将活动范围和对象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是因为中央敏锐的洞察到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才是“四风”产生的根源,活动的目的一是加强党内整风,清除一批腐败分子,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路线教育,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转变作风,转换角色。但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些地区盲目扩大活动范围,本来是重点活动对象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导班子、领导部门摇身一变,成为了监督下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开展活动的监督员,表面上是边监督边学习,实际上监督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少了,对别人下文件提要求的时间多了,按照要求反思自己的时间少了,通过这种巧妙地活动对象转换,活动要求层层加码,活动对象级级下降,所有要求最后都落到了基层,于是,不堪重负的基层只好搞形式主义一一应付,党的群众路线最后变成了群众的群众路线。
三是急于表功。一些地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会才开没两天,上级部门就开始下文件,要求提炼出本单位本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务实管用、富有成效的好办法、好经验,并及时上报上级活动领导小组,还严格要求每周必报几篇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简报、信息、理论文章,否则将进行通报。下级部门为了不被通报,不管有没有意义、价值几何,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必每周报信息几篇、文章几篇,实在没有也要编造上报,总之是完成任务。如此,层层要求,层层上报,结果又是形式主义粉墨登场。
为了配合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开展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给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提供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学习资料,我们编辑了这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群众路线论述文献选编》。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的具体化。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本身就是群众工作,应当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上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我们从建党以来的一系列文献中精选了有关的重要论述。从时间上看,这些论述上选自建党初期的1922年,下选至2011年7月6日,纵跨90年;从内容上看,这些论述包括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新闻出版、文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特点上看,这些论述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内容任务规定和形式方法要求。
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群众路线论述文献选编》中我们可以看到,宣传工作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不同的中心任务,因此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面临不同的内容要求,需要因时因事确立不同的工作重点,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和方法,不断地实现创新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宣传文化系统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既要发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又要研究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新动向和利益新诉求,自觉地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建立长效机制,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为山东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为民、务实、清廉】中国**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要求。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
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即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上述辞条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
重点: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突出:作风建设【党的工作作风】党的工作作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工作作风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注意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当前,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成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痼疾,其产生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党员干部思想上态度上的不端正,另一方面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努力培育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非常迫切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解决工作作风这种外在的形象问题,首先必须从内在决定因素入手。
最根本的是必须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建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必须搞好与工作作风建设相配套的体制改革。
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干部制度尤其是干部任命制度和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式主义】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
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
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
下一篇:最感人短视频(感人好看的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