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editor)地址可在杂志上查到:
寄初稿(manuscript),回答审稿人(reviewer)的问题,签版权协议;
寄修改稿;
收到清样(proof),非简报(short communication)或综述(review)>
收到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图表;
篇幅适中:检查清样;寄清样修改稿:
A4纸打印,双空(double space),12或11号字,单面。
文章结构:<;一般文章。
● 稿件格式(format):排版后在杂志上约为 3-10页,激光打印;前为文字部分。
● 投稿程序● 杂志(journal)的选择;
由导师决定;
由自己决定:相关文献的出处;
符合各杂志的特点﹑风格和爱好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作家代表作: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知识》是中国生物类和植保类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研究选萃、科技前沿、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基础知识、争鸣、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本刊以促进科学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优先考虑发表创新突出和对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和植物保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中专学校师生,以及从事生物学教学的各类学校教师和昆虫爱好者。
昆虫知识
《昆虫知识》(ENTOMOLOGICAL KNOWLEDGE)创刊于1955年,为双月刊,是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通报类昆虫学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及“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为双月刊,以报道研究成果、交流技术方法、普及昆虫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为主要任务,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基础知识》、《实验技术》、《信息与动态》、《专题综述》、《学术讨论》等栏目,学科范围和内容包括农、林、牧、医、仓贮、检疫等害虫的发生与防治,以及资源昆虫、食用昆虫、药用昆虫、天敌昆虫等益虫的利用与开发,涉及昆虫区系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行为学、昆虫生理生化学、昆虫药剂毒理学、昆虫信息激素等许多昆虫学的分支学科,以及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的边缘学科。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的组织管理人员,以及中学师生和昆虫爱好者。
本刊现已被列为中国自然科技期刊的重要核心刊物,在昆虫学核心期刊及环境生物学和生态学核心期刊中名列前茅,1992年荣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北京市三项优秀科技期刊奖,199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你好~你所描述的不是昆虫,是一种节肢动物。他的特征属于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广腹亚纲、伪蝎目,的一种。。很复杂是吧?但是准确 呵呵 。.
资料简报:蛛形纲(Arachnida)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最大的一纲。包括蜘蛛、蝎和蜱螨等,身体分成前体和后体。前体由6节组成,背面通常包以一块坚硬的背甲,腹面有一块或多块腹板,或被附肢的基节遮住。后体部由12节组成,除蝎类以外,大多数数蛛形纲动物的腹部不再分成明显的两部分,并且体节有合并的趋势。螨类的腹部与前体已合而为一。单眼不超过12个。前体有6对附肢。螯肢在口的前方,2~3节,钳状或非钳状。触肢6节,钳状或足状。步足7节。跗节末端有爪。蜘蛛的后体与前体之间通过腹柄而相连。后体通常无附肢。雌雄异体。生殖孔开于后体第2节的腹面。全世界已知约5万多种,绝大多数陆生,仅少数螨类及一种蜘蛛为水栖。
伪蝎目:本目动物因触肢非常发达、末端钳状、体型似蝎而得名。又名拟蝎。但无尾状的后腹部和带毒针的尾节,与蝎显然不同。体小型,一般体长不超过 8毫米。生活在落叶层、土壤中、树皮和石块下以及某些哺乳动物巢内。少数生活在洞穴中,某几属的某些种常在潮间带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筑物的木板间和书页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记述的约2000种。中国记载24种。
参考资料见 百度百科
而且我通过观察发现这只节肢动物属于路栖或两栖的。可以看见它螯肢比较窄不适宜划水,尾部有类似呼吸管或产卵管的东西。
有鞭目(Uropygi)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中的一个小目。全球约85种,分布于美洲和亚洲的温带、热带。中国已知6种和1亚种。
如果你发现的比较大 以厘米计算的话就是有鞭目了,因为伪蝎目比较小一般体长不超过 8毫米。
你发现的很少见啊 ~~~~~只是蛛形纲中的小小一成员。呵呵
资料简报:有鞭目体从小型到大型。美洲巨鞭肛蝎的体长达65毫米。体躯分前体和后体两部分。前体有背甲覆盖,背甲上有8~12个眼,分3组,在近前端的中部有1组,为2个中眼;两侧各1组,各由3~4个眼组成。螯肢分2节,第2节为螯牙,与基节的突出部组成钳。触肢粗壮,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基跗节和跗节6节。转节内缘有1片状突起,上有许多锯齿。胫节内末端也有1明显突起,其末端在雌体呈锥状,在雄体呈棒状。基跗节末端内缘有1突起(或称不动指)与跗节(或称可动指)组成钳。步足一般分7节。第1足无膝节,而跗节分9个小环。第1足感受化学刺激和湿度,不用于步行。第2~4对步足为步行足,有膝节;跗节分3节,末端有3爪,行动一般迟缓
我图都给你扒来了加分啊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
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原始论著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同时对如何做好学术报告也谈一些经验。在讨论原始论著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鼎德文化工坊今天谈的是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