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意义与价值 李六亿1 郭燕红2 巩玉秀3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 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 3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下简称“手卫生规范”)在今年4月与其它5个标准同期颁布,并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们医院感染领域期盼已久的事情,也是关系到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大事。
众所周知,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发生暴发流行, SARS病例数占全球病例的92%,某些医院成为SARS的重要传染源,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给患者、医院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医务人员在救治SARS病人的过程中发生大量的感染,感染比例高,最高的地区医务人员感染占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38%,全国平均为18%,全球为21%。在SARS患者的救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中暴露出医疗机构手卫生问题突出,如手卫生意识差、知识欠缺、设施不足及洗手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等,使广大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认识到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2004年开始立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成立起草专家小组,收集整理国际上有关手卫生的法规要求,在国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我国手卫生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起草专家小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并多次修改完成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于2006年卫生部网上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后准备以卫生部医政司的规范性文件下发全国执行,但就在此时,卫生部加强了医政标准工作,新成立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制定纳入了本标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标委会主任委员、秘书处和各位委员的指导与关怀下,经过多次的专家讨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征求意见,数十次的反复认真修改,历时5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手卫生规范”的制定,是全体起草专家小组辛勤劳动的结果,并得到了卫生部医政司、法规司和卫生部监督中心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同时广大的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等对“手卫生规范”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因此“手卫生规范”的出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举:在制定“手卫生规范”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WHO、欧盟、美国CDC和澳大利亚等制定颁布的“手卫生指南”中的精华,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有科学依据的手卫生要求,全部吸纳入本“规范”中,如外科手消毒,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习惯洗手与手消毒方法,同时也采纳了国际上经循证医学支持的免冲洗外科手消毒方法;外科手消毒的时间从习惯的10分钟,改成现在的2分钟~6分钟,因2分钟~6分钟的消毒效果与10分钟的消毒效果一致,但此法可节省手术人员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手消毒效果的监测从全院所有病房每月监测1次改成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季度监测1次,和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进行监测,因为对手卫生工作,我们更强调过程,过程正确结果自然正确,这样的要求不仅体现了对手卫生监测的科学性,同时又为医疗机构节约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开支。
2、实用、可操作性强:本“规范”是在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域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该“规范”在12月1日后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对洗手清洁剂的要求,在规范使用的前提下,既可使用肥皂,也可使用液体皂;对手卫生设施,要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如手术室、各类ICU、产房、层流洁净病房、器官移植病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口腔科等14个关键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的水龙头开关,而其他部门暂不作此要求,使医疗机构既有努力的目标,又能逐步实现;另外考虑到我国手卫生设施的现状、水资源的缺乏和医务人员工作的繁忙,在本标准中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这样能大大减少对水、洗手设施的依赖,并能节约时间,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内容。是我国颁布的有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标准,对改进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法、推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 1、能使医疗机构更好地落实与执行国家现有法规:本“规范”的颁布实施,能使医疗机构更好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因为该“规范”为执行和落实上述法规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措施。 2、提高“标准预防”的执行力:众所周知,“标准预防”是国际防控医院感染的基本理念,“标准预防”包括的措施能有效防控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五大指征: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体液暴露后
4、解除患者后
5、解除患者周围环境后
分类:
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秒钟。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产品:
手卫生产品主要包括皂液与含醇手消毒剂。选择皂液时应考虑对皮肤刺激小、去污能力强、易冲洗、具有抗菌功能(该功能主要是针对皂液免细菌污染)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对含醇手消毒剂应考虑杀菌效果好、手感佳、有护肤功能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对酒精过敏的医护人员建议使用异丙醇手消毒剂。上述产品应采用密封容器盛装,一次性使用,不得反复盛装。若需反复盛装,应对容器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优点:
首先酒精类手消毒剂具有快速、广谱、出色的杀菌活性、无奈药性的优点。手卫生消毒产品不要求持续作用,且目前酒精类揉搓剂是唯一能最大限度降低和抑制微生物活性的产品。其次,该方法克服了要求用水洗手而需要水槽等设备的困难。再次,该方法洗手时间短、便利、提高了洗手得依从性。最后,该方法节约了成本,每年使用酒精类手揉搓剂的费用不会超过因医院感染所致经济损失的1% 。
重要性:
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
有文献报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细菌达106cfu/cm2,给患者清洗会阴手污染细菌多达1010cfu/cm2以上。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ICU工作人员中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可达80%以上。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通过感控工作间能协助院感人员更好的督导手卫生工作。
中文名 手卫生 外文名 hand hygiene 内 容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设 施 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
目录
1 分类
2 产品
3 优点
4 重要性
分类编辑
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秒钟。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产品编辑
手卫生产品主要包括皂液与含醇手消毒剂。选择皂液时应考虑对皮肤刺激小、去污能力强、易冲洗、具有抗菌功能(该功能主要是针对皂液免细菌污染)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对含醇手消毒剂应考虑杀菌效果好、手感佳、有护肤功能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对酒精过敏的医护人员建议使用异丙醇手消毒剂。上述产品应采用密封容器盛装,一次性使用,不得反复盛装。若需反复盛装,应对容器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优点编辑
首先酒精类手消毒剂具有快速、广谱、出色的杀菌活性、无奈药性的优点。手卫生消毒产品不要求持续作用,且目前酒精类揉搓剂是唯一能最大限度降低和抑制微生物活性的产品。其次,该方法克服了要求用水洗手而需要水槽等设备的困难。再次,该方法洗手时间短、便利、提高了洗手得依从性。最后,该方法节约了成本,每年使用酒精类手揉搓剂的费用不会超过因医院感染所致经济损失的1% [1] 。
重要性编辑
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
有文献报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细菌达106cfu/cm2,给患者清洗会阴手污染细菌多达1010cfu/cm2以上。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ICU工作人员中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可达80%以上。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 CFU/cm2[29]。
伦丽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洗手技术考核中,有52.2%漏洗手尖,43.8%的人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足,搓洗力度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稿),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手卫生监测。
②戴手套。有报道[31],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
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31]。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
还有研究表明[15],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③戴口罩和防护镜、面罩,穿隔离衣,采取隔离措施等。
非典期间,某省几家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因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人转到第八人民医院后, 医护人员按照传染科医疗常规进行穿上隔离衣,戴上特制12层棉布口罩、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无一人被传染。
由此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④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 CFU/cm2[29]。
伦丽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洗手技术考核中,有52.2%漏洗手尖,43.8%的人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足,搓洗力度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稿),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手卫生监测。
②戴手套。有报道[31],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
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31]。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
还有研究表明[15],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③戴口罩和防护镜、面罩,穿隔离衣,采取隔离措施等。
非典期间,某省几家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因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人转到第八人民医院后, 医护人员按照传染科医疗常规进行穿上隔离衣,戴上特制12层棉布口罩、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无一人被传染。
由此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④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 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15]。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12]。毛秀英[24]在北京9所护士学校所做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如何防范针刺伤)的学生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是19.53%,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这一比例则高达53.88%。这就证明,不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十分必要。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5.2 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标准预防对策。美国 CDC于1996年新订了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指南,内容不同于英国卫生部的ICT医院感染控制对策指导 (1995),对于后者乃为实用的补充,称“标准预防”方案。美国CDC1987年就颁布了《全国性防护措施》[27]。有研究认为[28],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通过感控工作间能协助院感人员更好的督导手卫生工作。
中文名 手卫生 外文名 hand hygiene 内 容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设 施 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目录1 分类2 产品3 优点4 重要性分类编辑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秒钟。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产品编辑手卫生产品主要包括皂液与含醇手消毒剂。选择皂液时应考虑对皮肤刺激小、去污能力强、易冲洗、具有抗菌功能(该功能主要是针对皂液免细菌污染)且价格低廉的产品。
对含醇手消毒剂应考虑杀菌效果好、手感佳、有护肤功能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对酒精过敏的医护人员建议使用异丙醇手消毒剂。
上述产品应采用密封容器盛装,一次性使用,不得反复盛装。若需反复盛装,应对容器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优点编辑首先酒精类手消毒剂具有快速、广谱、出色的杀菌活性、无奈药性的优点。手卫生消毒产品不要求持续作用,且目前酒精类揉搓剂是唯一能最大限度降低和抑制微生物活性的产品。
其次,该方法克服了要求用水洗手而需要水槽等设备的困难。再次,该方法洗手时间短、便利、提高了洗手得依从性。
最后,该方法节约了成本,每年使用酒精类手揉搓剂的费用不会超过因医院感染所致经济损失的1% [1] 。重要性编辑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有文献报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细菌达106cfu/cm2,给患者清洗会阴手污染细菌多达1010cfu/cm2以上。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ICU工作人员中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可达80%以上。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上一篇:你所了解的北大(北大具体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