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的大概意思)
admin
2023-02-27 14:45:02
0

1.伯牙绝弦的简短意思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摔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此后,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因为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2.伯牙绝弦的简短意思

伯牙绝弦的字面意思是伯牙不再弹琴,与琴绝缘。但实质上讲述的是伯牙与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求的意思。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两人为音乐上的知音,后钟子期病亡,伯牙伤痛不已,也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伯牙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并在墓前摔破自己的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了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情怀。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

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

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一曲。初志在 乎高山,言仁者乐 山之意。后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 乐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

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秦大路)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

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

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伯牙绝弦

3.伯牙绝弦的意思(要简短)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扩展资料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听闻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péng)莱(lái)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tí)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

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xī)沥(lì)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wēi)峨(é)的高山啊!”

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那天,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听闻后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4.伯牙绝弦的简短意思

伯牙绝弦的字面意思是伯牙不再弹琴,与琴绝缘。

但实质上讲述的是伯牙与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求的意思。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两人为音乐上的知音,后钟子期病亡,伯牙伤痛不已,也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伯牙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并在墓前摔破自己的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了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情怀。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 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 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一曲。

初志在 乎高山,言仁者乐 山之意。后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 乐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

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

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

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秦大路)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 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

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

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

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吹着夏夜微风感受WE FUN音... 转自:上观新闻伴随着夏夜的微风,浦电路下沉式广场上昨晚聚集着不少在周边生活工作的白领和居民。这里正上...
湖北各地坚决打好汛期环境安全保... 转自:中国环境网“经气象部门预测,今天全省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雨,且前期雨情累加,下周还会有持续性降水,...
全国热带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转自:当代农机)开班式7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联合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儋州市举办了以“机...
京城拍客今日精选|生态文明万里...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爱北京,拍北京,北京日报京城拍客栏目为您送上今日精选。生态文明万里行时间过得真快...
【丝路话语】养生直播的“亲情陷...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 王志高  一场看似温馨的“养生讲座”,一个号称“老干部专用”的保健...
中国短剧以黄金三秒风靡北美 海... #没想到短剧以这样的方式出海#【#中国短剧以黄金三秒风靡北美# 海外观众直呼谁看谁上头![偷笑]】#...
【丝路话语】“本升专”是破除学...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 徐刚  “先上本科后大专?以为是玩梗,没想到竟然是真的!”据大皖新...
热“炸”了!水泥路面因高温爆裂... 7月4日,有IP为河南的网友发布了一段驾车途经乡村道路,前方水泥路面突然爆裂的视频,十分惊险。5日,...
当过组织部副部长,李洪伟指使他... 转自:扬子晚报据天津市纪委监委7月5日消息:日前,经中共天津市委批准,天津市纪委监委对市委组织部原副...
社区夜校开班啦 转自:草原云7月4日,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通阳街道星光社区热闹非凡,星光夜校开班仪式温馨启幕。这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