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场上,老Q大难不死。小尼买通了刽子手,刽子手放枪的时候,故意把枪口偏了一点点,虽然一枪将老Q打得屁滚尿流,血流满面,子弹却是从老Q的耳旁擦过。凌晨时分,吓得半死的老Q苏醒了过来,隐姓埋名,逃到了外地。
许多年后,“阿Q国际集团公司”,坐落在末庄最高的一座建筑物上。每到傍晚,在未庄的一抹夕阳下,一个醒目的毡帽徽标,璀璨闪烁,矗立在“阿Q国际集团公司”的大楼顶端,它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过去和现在。
老Q,已是今非昔比了,家产过亿,成了集团的总裁。小D,做了他的办公室主任。老Q ,没事的时候,总爱站在大厦最顶端的窗户前,用一架高倍望远镜俯视未庄的马路,看那些盛开在少女腿上的裙子花。他隐隐的觉得,那些少女们的风姿绰约,其实比不上小尼的柔情似水,如怨如诉。日积月累,小D猜出了老总的心思,自告奋勇要踏遍千山万水,把老总的救命恩人、情人寻访回来。于是他领了巨额的出差费,吃喝嫖赌,游遍了大江南北后,在河南的一处路边店,买了一双小姐穿过的高跟鞋,回到末庄,把高跟鞋呈给了老Q,眼泪汪汪地告诉他,小尼,已在几前年,久等某人不见,情丝已断,遁入空门了。
紧跟着,老Q的厄运接踵而来,先是听从了招商局局长假洋鬼子的鼓舞,后又相信了文化局长阿甘鼓动,给了二人不少的好处费,让假洋鬼子和阿甘介绍了一个叫“红尘”的美女作家,合作生产“阿Q”牌安全套。最后的结局,仓库里积压了几万吨的安全套。半夜三更时,便可听见老鼠在这些套套堆中,迎亲娶妻,生儿育女。
吴妈的儿子,也时时地打上门来,以状告老Q性骚扰罪为由,今天200元,明天300元,不断的跟老Q要钱花。
小D把集团的资金收拢到了自己的皮包里,来了个圈款而逃。
老Q终于破产了,欠下了一大笔的税金,以及其他的债务。他因涉嫌偷税漏税被逮进了局子。夜深人静时,局子的小号里,是老鼠的极乐世界。他想了很多很多,他潸然泪下地想起了小尼。也想起了假洋鬼子、阿甘,红尘等,怅然、恨然、愤然。
第二天一早,他对前来放风的一个警察大声说道:报告,我要举报招商局长、文化局长!
一记老拳从警察那里,挥到了老Q的脸上:少他妈的胡说,你找死啊!有人替你交了保释金,快滚!
鼻青脸肿的老Q,跌跌撞撞,似梦似幻,晕头晕脑地回到满地垃圾,空无一人的集团大厦里,躺在床上。他两眼青白,似傻似痴,呆呆地盯着结满蜘蛛网的天花板。许久,他猛着劲地喊了一嗓子:他奶奶的,再过二十年,老子还是一条好汉!
过后,他忘记了一切,坦然地睡着了。
……
1)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的如同六月里喝了雪水。
(比喻) 2)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胜任下箸,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比喻+讽刺) 3)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讽刺) 4)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
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别人笑话,立志要画的圆。
(夸张+讽刺) 5)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么样的大使体统的事呵!(讽刺)。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
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阿 Q 在鲁迅笔下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
阿 Q 做人的原则,处世的准则是在“儿子骂老子,儿子打老子”的口头禅中来检阅自己的生活的,打点自己的生命历程的。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使阿 Q 终于跨入了世界文学长廊,成为一个典型人物,也创造了一种典型的精神,就是“阿 Q 精神”。
这种精神在阿 Q 身上体现出来的主要成分是“自欺欺人,自贱贱人和善于健忘”,一句话就是精神胜利法,也 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精神胜利胜利方法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如: A 君被 B 君用力的方式捡了便宜,而 A 君又无法以力的方式捡回来时,就很得意地回敬一句:“狗传便宜人勿气”,还有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等等,这些同阿 Q 的“儿子骂老子”你说有什么二样呢? 其实,这种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阿 Q 首创的,其归根结蒂来源于我们中国人的“面子观”。鲁迅先生一直在说中国人是“死要面子”的,这一优良传统很好地传给了阿 Q 。
而阿 Q 由于天生条件恶劣,家庭出身劣质,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无法达到那种“威风八面,受人尊崇”有面子的地步,只能是只讲表面形式,而忽略实际利益的自欺与自大的“要面子‘。如阿 Q 被赵太爷打骂之后,就以“儿子打老子”消解屈辱而马上显得很得意。
所以,很多时候“要面子”往往陷入自欺,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不要脸”。
阿 Q 用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而并未觉得生活的苦痛。他将人生的许多痛苦和无奈通过自大、自欺而并不自知进行了彻底的消解。
而我们的古圣人不也是一直希望我们清心寡欲吗?而达到这一人生境界,进行纯粹精神的抚慰便是唯一便利的通途。说到底,阿 Q 的精神胜利和古圣人谆谆教导的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自我调整”,一个善于调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我们现在倡导的“健康人生”,把“心理健康”摆在第一位。
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能荣辱不惊,笑看风云,面对潮涨潮落,平静如镜,红尘滚滚,心如止水 ------ 这样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和谐的人。只不过阿 Q 在那种特殊的的生存环境中,这种“心理自我调整”显得那么无奈,显得那么无力,显得那么消极,由此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指责,这是阿 Q 生不逢时,命运如此! “难得糊涂”使人们回避现实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阿 Q 的回避现实而获得自欺的快慰,是何等相似。
“知足常乐”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哲学,因知足而暂得精神抚慰而安于现状,同阿 Q 的生活法则有什么区别?“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的宽容待人与阿 Q 无为斗争还不是同出一辙? 所以生活中学点阿 Q 精神应该是有百利的。
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
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
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第七章 革命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动摇。
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
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
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
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得得,……” “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 “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
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
阿Q说着自去了。 大家都怃然,没有话。
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搭连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
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
他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
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
阿 Q 在鲁迅笔下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阿 Q 做人的原则,处世的准则是在“儿子骂老子,儿子打老子”的口头禅中来检阅自己的生活的,打点自己的生命历程的。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使阿 Q 终于跨入了世界文学长廊,成为一个典型人物,也创造了一种典型的精神,就是“阿 Q 精神”。这种精神在阿 Q 身上体现出来的主要成分是“自欺欺人,自贱贱人和善于健忘”,一句话就是精神胜利法,也 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精神胜利胜利方法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如: A 君被 B 君用力的方式捡了便宜,而 A 君又无法以力的方式捡回来时,就很得意地回敬一句:“狗传便宜人勿气”,还有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等等,这些同阿 Q 的“儿子骂老子”你说有什么二样呢?
其实,这种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阿 Q 首创的,其归根结蒂来源于我们中国人的“面子观”。鲁迅先生一直在说中国人是“死要面子”的,这一优良传统很好地传给了阿 Q 。而阿 Q 由于天生条件恶劣,家庭出身劣质,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无法达到那种“威风八面,受人尊崇”有面子的地步,只能是只讲表面形式,而忽略实际利益的自欺与自大的“要面子‘。如阿 Q 被赵太爷打骂之后,就以“儿子打老子”消解屈辱而马上显得很得意。所以,很多时候“要面子”往往陷入自欺,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不要脸”。。阿 Q 用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而并未觉得生活的苦痛。他将人生的许多痛苦和无奈通过自大、自欺而并不自知进行了彻底的消解。而我们的古圣人不也是一直希望我们清心寡欲吗?而达到这一人生境界,进行纯粹精神的抚慰便是唯一便利的通途。说到底,阿 Q 的精神胜利和古圣人谆谆教导的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自我调整”,一个善于调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我们现在倡导的“健康人生”,把“心理健康”摆在第一位。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能荣辱不惊,笑看风云,面对潮涨潮落,平静如镜,红尘滚滚,心如止水 ------ 这样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和谐的人。只不过阿 Q 在那种特殊的的生存环境中,这种“心理自我调整”显得那么无奈,显得那么无力,显得那么消极,由此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指责,这是阿 Q 生不逢时,命运如此!
“难得糊涂”使人们回避现实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阿 Q 的回避现实而获得自欺的快慰,是何等相似。“知足常乐”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哲学,因知足而暂得精神抚慰而安于现状,同阿 Q 的生活法则有什么区别?“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的宽容待人与阿 Q 无为斗争还不是同出一辙? 所以生活中学点阿 Q 精神应该是有百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