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小明正悠闲自在地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动画片,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零食,一边享受着空调清凉的风。“开饭了,开饭了,儿子快过来吃饭,叫上你爸爸。”小明依依不舍地放下遥控,叫上爸爸,坐在餐桌旁吃饭。小明刚朝餐桌扫一眼,就皱起眉头来,“啊,又是这些菜,我没胃口!”小明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电视。他真是人在心不在啊!
快半个小时了,小明还是撅着嘴,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着,他再也不想吃了,拿起碗正想把剩下的饭倒到门外去,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拦。“小明,你这样实在太浪费了!”爸爸严厉地说道。“不嘛,我要吃薯片了嘛!”这时,一旁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明,你看门外,农民伯伯正冒着酷暑在插秧呢。插秧后,还需要辛勤耕种。他们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为了大家,为了自已,从早忙到晚,一点都不歇着。”小明很快领悟了,一本正经地说:“我记得老师给我们教了一首诗——《锄禾》,我今天真正体会了这首诗的含义。”“是啊,农民伯伯用汗水,用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还没等妈妈说完,小明难为情地跑到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饭,爸爸妈妈见了都笑了,夸小明真的长大啦!从此,小明不掉一粒饭,还当起了大家的监督员哪!
粮食的故事 冯世瑜 “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
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
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当时还看见队长三狗大爷笑眯眯地把队里分剩的几十斤苞谷叫寨上穷得叮当响的那几家背了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寨上人欢天喜地的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亩水田和几亩旱地,几块黄泥巴土,爹娘为此还高兴得几夜没合上眼。 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时,一场罕见的灾害向我们地方袭来,饥饿又一次卷土重来,靠国家的供应、救济,我们才淌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
到了1984年,风调雨顺,我家就丰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亩地收了3000多斤稻谷,比集体时多了4倍,打那时起我家就开始吃上了白米饭,那是爷爷们从未过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在城里听人家讲杂交稻种能够增产两倍,于是就省了半点钱半信半疑的到种子公司去问,好心的阿姨帮我装好稻种后,千叮万嘱要按科学方法种植,我用笔记本记了整整两页,喜滋滋地趁周末赶回家去讲给爹娘听,爹哪里肯相信:老子几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会结得好谷子才怪,还要栽两次,又麻烦又费时,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别人收谷子。
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杂交水稻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勉强答应育4包稻种,我特地请了几天假,在家帮爹搭了个简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来,让他们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来,姐告诉我:栽小秧那阵子,寨上别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种,就我家还未做那些活,3个人差不多栽了半个月才完事,寨邻看了都说:“他家今年是在办怪,怕是要两头结谷子。”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时我看着那壮实的秧杆和饱满的谷穗,一根种苗竟发出十多根来,我也惊奇,开始感叹科学的神奇,当然寨上的堂公伯叔们就更觉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础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压弯了爹那坚实的肩膀,我发现爹一贯愁眉不展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来应该是两头结谷子啦!杂交水稻给他们大开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买来杂交稻种向我家取经。
打这后,寨上的粮仓都能装得满满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饭了。 关于粮食的故事 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
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
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
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三声振聋发聩的雷鸣电闪在这家的屋顶炸响,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在儿时,糟塌粮食给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还是在儿时,每天吃饭时,母亲总要求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亲说,如果吃饭时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脸上就会长出麻子,变成了丑八怪。
虽然那时候朦朦胧胧,对母亲的话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脸上长麻子是什么模样,丑八怪是什么模样,但看母亲说话时那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不爱惜粮食,后果是多么的可怕。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亲为了让我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品行而编出来的故事。
十九岁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爱惜粮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写了一篇小说,自我感觉不错,就跃跃欲试拿去拜访一位老作家。
那时他大约有五十多岁了,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非常热情又和蔼可亲。
烈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
小明正悠闲自在地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动画片,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零食,一边享受着空调清凉的风。“开饭了,开饭了,儿子快过来吃饭,叫上你爸爸。”
小明依依不舍地放下遥控,叫上爸爸,坐在餐桌旁吃饭。小明刚朝餐桌扫一眼,就皱起眉头来,“啊,又是这些菜,我没胃口!”小明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电视。
他真是人在心不在啊! 快半个小时了,小明还是撅着嘴,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着,他再也不想吃了,拿起碗正想把剩下的饭倒到门外去,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拦。“小明,你这样实在太浪费了!”爸爸严厉地说道。
“不嘛,我要吃薯片了嘛!”这时,一旁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明,你看门外,农民伯伯正冒着酷暑在插秧呢。插秧后,还需要辛勤耕种。
他们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为了大家,为了自已,从早忙到晚,一点都不歇着。”小明很快领悟了,一本正经地说:“我记得老师给我们教了一首诗——《锄禾》,我今天真正体会了这首诗的含义。”
“是啊,农民伯伯用汗水,用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还没等妈妈说完,小明难为情地跑到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饭,爸爸妈妈见了都笑了,夸小明真的长大啦!从此,小明不掉一粒饭,还当起了大家的监督员哪。
粮食的故事 冯世瑜 “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
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
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当时还看见队长三狗大爷笑眯眯地把队里分剩的几十斤苞谷叫寨上穷得叮当响的那几家背了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寨上人欢天喜地的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亩水田和几亩旱地,几块黄泥巴土,爹娘为此还高兴得几夜没合上眼。 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时,一场罕见的灾害向我们地方袭来,饥饿又一次卷土重来,靠国家的供应、救济,我们才淌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
到了1984年,风调雨顺,我家就丰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亩地收了3000多斤稻谷,比集体时多了4倍,打那时起我家就开始吃上了白米饭,那是爷爷们从未过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在城里听人家讲杂交稻种能够增产两倍,于是就省了半点钱半信半疑的到种子公司去问,好心的阿姨帮我装好稻种后,千叮万嘱要按科学方法种植,我用笔记本记了整整两页,喜滋滋地趁周末赶回家去讲给爹娘听,爹哪里肯相信:老子几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会结得好谷子才怪,还要栽两次,又麻烦又费时,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别人收谷子。
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杂交水稻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勉强答应育4包稻种,我特地请了几天假,在家帮爹搭了个简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来,让他们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来,姐告诉我:栽小秧那阵子,寨上别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种,就我家还未做那些活,3个人差不多栽了半个月才完事,寨邻看了都说:“他家今年是在办怪,怕是要两头结谷子。”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时我看着那壮实的秧杆和饱满的谷穗,一根种苗竟发出十多根来,我也惊奇,开始感叹科学的神奇,当然寨上的堂公伯叔们就更觉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础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压弯了爹那坚实的肩膀,我发现爹一贯愁眉不展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来应该是两头结谷子啦!杂交水稻给他们大开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买来杂交稻种向我家取经。
打这后,寨上的粮仓都能装得满满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饭了。 关于粮食的故事 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
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
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
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三声振聋发聩的雷鸣电闪在这家的屋顶炸响,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在儿时,糟塌粮食给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还是在儿时,每天吃饭时,母亲总要求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亲说,如果吃饭时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脸上就会长出麻子,变成了丑八怪。
虽然那时候朦朦胧胧,对母亲的话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脸上长麻子是什么模样,丑八怪是什么模样,但看母亲说话时那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不爱惜粮食,后果是多么的可怕。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亲为了让我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品行而编出来的故事。
十九岁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爱惜粮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写了一篇小说,自我感觉不错,就跃跃欲试拿去拜访一位老作家。
那时他大约有五十多岁了,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非常热情又和蔼可亲。他看了我。
为了招揽生意,许多商家纷纷出奇招吸引顾客,包头一家酒店就想出让会背唐诗的鹩哥充当门迎。
这家雇用鹩哥充当门迎的酒店不在市区,开设在110国道九原区莎木佳镇莎木佳村,其周边密集的村落及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得该村落成为十里八乡的商铺集中区。12月7日,记者来到该酒店,一进门就听到“先生您好、小姐漂亮”的问候,顺着声音,记者看见一只在笼子里活蹦乱跳的黑色鹩哥正在“说话”。
该酒店王老板说,以前酒店生意相当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可是由于近几年又有许多家饭店出现,使得生意不太好做。今年年初,自小喜欢宠物的他从北京的鸟市花4000元购买了这只会背唐诗的鹩哥。实际上,这只鹩哥并不是会背很多唐诗,它仅会背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且一字一句相当清楚。想到自己是做饭店生意的,节约、爱惜粮食值得提倡,他就将鹩哥放置到大厅入口处。没想到这只鹩哥性格外向,只要看见有顾客进门,除了会热情地说些礼貌用语外,随后便清楚地背出“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受到许多顾客的欢迎。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 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 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
节约光荣 红军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非常缺乏粮食,有一个尚没有被正式认可的红军,这是因为他年龄太小的缘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把自己少得可怜的粮食分给那些伤病员,分给那些抬担架的战士。他的干粮袋里一直鼓鼓囊囊的,并且还经常背着大家偷吃东西。
团长为此还批评了他,说他觉悟不高。 直到那个小红军饿死在草地上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他的干粮袋里放的是一块布满牙印的牛骨头。
小红军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经常背着大家,在牛骨头上咬两口冲饥。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一颗粮食就可能救回一个战士的生命,而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个小红军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再告诉你们另一个故事:在一家有很多地的土财主家里,三少爷因为受罚和下人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干活,农忙季节,主人给长工们蒸的肉包子,三少爷只吃肉馅把包子都扔到一个牲口吃的桶里,起先只有他一个人扔,后来也有几个长工学着他的样子做,这一幕被老地主看见了,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过去把那些已经泡得腐烂的包子都捡了起来,一把把往嘴里塞。另外一个画面是在他的地里,望着金灿灿的粮食,老地主说:“一个不懂得珍惜粮食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庄稼把式。”
这个关于粮食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温饱不愁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灾年荒年,想想那些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们 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并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节约并不可耻,相反节约是一种光荣。节约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茅于轼建议剩食打包 4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其博客上表示,全球性的食品涨价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最受伤害的是低收入群众;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波及社会各阶层。
茅于轼博文说,英国的调查发现,1/4以上的食品是被扔掉的。去年有报道说,中国香港中秋节因为食品过期而扔掉的月饼,可以堆满一个篮球场。
茅于轼认为,其实过期的食品只要没有坏,完全可以吃,所以节约食品的潜力是不小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 茅于轼建议,“要求北京市所有的餐馆必须将顾客吃剩的食品打包,劝诫顾客带回家去加以利用。
如果实在有困难的,可将打好包的食品放在餐馆的指定窗口,路过的行人可以任意取用。”他认为,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每个家庭。
各家有吃不完的食品,也可以打包送到餐厅的指定窗口,让需要食品的人自由取用。这个方法不但节约了食品而且帮助了肚子饿的人,能够免费得到食品,是一举两得。
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 这一大胆建议,消费者怎样看待呢?记者昨日随机询问了30名消费者,其中有收入2000元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月入万元的白领,还有工地民工及常住地下通道的流浪者。白领对此建议均表示不能接受。
在华泰保险公司工作的白领王小姐认为,“首先是卫生问题,在不知道什么人食用过的情况下就断然食用剩食,在经济发展到今天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正在创业阶段的侯先生略显缓和,他认为,“这个意见可以接受,但我觉得不会去拿放在餐厅橱窗内的剩食,如果在卫生可以保证的情况下给乞丐食用还是可以的。”
记者采访了5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两人表示也许会去拿放在橱窗内的食品,其余3人表示不会去拿。常住在地下通道的4名流浪者则十分支持:“如果放好了,就去拿呗!” 其实关于消费者担心的卫生问题,茅于轼有着自己的认识:“认为吃别人的剩饭剩菜不卫生,因为里面有别人的唾液,那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因为正式就餐的那一桌人彼此交换唾液并不觉得不卫生,为什么最后加入的人就感觉不卫生呢?” 餐馆称不想“惹事” 记者采访了大中型餐馆近10家,没有一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一中档餐厅老板直接表示:“哪有多余的人力去负责这种事,而且打包多出的费用谁来承受?”一高档餐厅则表示,这样做势必影响餐厅的正常营业及整体环境。
还有餐馆认为:“如果剩食不能及时被拿走,食物变质将给餐馆带来卫生问题,这不是给自己惹事吗?” 万一吃出病来餐馆是否要负责?茅于轼似乎也想到了这点,他认为,“为了鼓励餐馆的参与,事先就应该规定免责的条款,而且对餐馆的参与要加以鼓励。”即使这样,受访餐馆也表示难以接受。
一些餐馆老板表示,目前的自费消费者七成以上会选择打包,餐馆也可以加强节约方面的宣传,如服务员指导点菜、提醒打包等,这些方式也可实现节约。 记者从北京的卫生、工商部门了解到,如果消费者从餐馆取走剩食而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将给执法带来更多麻烦,最终可能无法界定责任。
(记者 沈迪 赵成刚) 国家粮食局:存粮应有未有才是空仓 昨天,国家粮食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对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粮食库存数字是真实可靠的。
曾丽瑛说,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主要品种当年供求基本平衡,每年的粮食收购量和销售量大体相当,因此年度末库存基本保持稳定。按照近两年的粮食销售量计算,即使不考虑当年的收购量,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库存也可以满足一年多的销售量。
对于中国粮食库存有假,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空仓的传言,曾丽瑛作出了解释。她说,空仓有几种情况,一是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大于实际粮食库存,因此有一部分闲置仓库。
二是粮食库存数量是动态的数字,随着库存粮食不断投放市场,粮食库存数量逐渐降低,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空仓;储备粮的轮出也会使仓库出现暂时空仓。三是有的粮库年久失修或报废,无法存粮。
以上三种情况出现空仓都属正常,因为在统计报表上是没有库存数的。四是统计报表上有粮食库存数,但实际上没有粮食,这才是真正的空仓。
记者了解到,为了随时掌握粮食库存变化情况,国家粮食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计制度,每10天要上报粮食购销存等情况。袁隆平院士在今年两会上提议,为防止国家粮库有虚报数字的现象发生,不应由粮食系统内部监督,而应由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进行 “微服私访”,不定期地随机抽样,以摸清粮食库存的家底。
据悉,中央已对此专门作出了批示。 泰国商业部长:不会限制大米出口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明旺28日会见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后表示,泰国不会对大米出口加以限制,同时将积极促进泰国、印度、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就目前国际大米市场供应不足及价格高涨等问题研究对策。
明旺表示,泰国和印度目前都面临难以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的问题,双方认为,提高单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记者 赵成刚) 来源: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
说起节粮,我们就会想起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的时候,我还十分懵懂,不懂得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于是每天吃饭前,爸爸都会叫我别剩饭,别浪费。可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就剩了一大碗,爸爸终于看不下去了,就把 《悯农》一诗朗诵给我听,并把诗的解释告诉了我,我顿时大悟,明白了农民伯伯们的辛苦。
爸爸说:“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是为了大家的生活,若换来的是我们的不爱惜,那么农民伯伯的辛苦就全白费了。”在这之后,我每天给自己定了饭量,并下“决心”今天一定要把饭吃完,直至今天,我想我已经节约了好多大米吧,若每个人都象我这样那一个月不就节下了好几百袋的大米了吧。
其实这样做并难,只要你有这个信念。 浪费是可耻的。
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开始!=。=。
前不久,一篇名为《一高校食堂一年浪费粮食30万元》的文章,在各校园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实,大学食堂的浪费现象早已有之,但一看到这样庞大的数字,还是让人心惊不已。
校园食堂的问题一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打饭时那“又短又粗”的队伍,比如食堂里满是端着盘子到处游走的同学却找不着位置坐下来吃饭,比如开始打饭不到十分钟,泔水桶里就不堪重负了……似乎大家提起食堂,就是满肚子的牢骚和抱怨。永远都有没完没了的问题,永远都有让人无法忍受的弊病,去食堂打饭成了一件充满无奈又刺激神经的事情。 。。
浪费和秩序混乱,构成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高校食堂的总体印象。说起这个话题,很多大学教师和教育专家都有些无奈。应该说,大学生是具备高文化素质的群体,这样一群人,在任何场合内的表现都应该是合理而得体的,但事实却常常悖于此。很多时候,大学校园内的秩序还不及中小学校,因为在那里,中小学生们有严格的纪律管理,学校和老师会随时监督学生们的行为。但在大学,学生们有了充分的自由,他们的自觉性又不足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了很多问题。
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意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中小学的教育中,不应再以监管为主要手段,而应以教育其自觉性为主要目的,才能逐渐杜绝那些浪费和秩序混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