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沂蒙七十二崮的传说,大都是人们根据崮的形状或名称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形成的,它往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剔除其糟粕的东西,它也深刻地启迪人们如何去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鼓舞人们扶正祛邪,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
可以说,每一座崮的传说 ,都充满了人生哲理,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养不教,父之过”这句千年古训,在无儿崮的传说中就有所揭示。
相传古时有纪王父子,曾各占纪王崮、锣鼓山为王,由于纪王纪召平时纵容娇惯儿子纪由,纪由慌报军情最终被敌围战死,纪召得信火速解围至无儿崮时,听说其子已死,便嚎啕大哭无儿了,故以此得名无儿崮。透明崮的传说是山前山后王赵两家许下诺言定下儿女亲家,但后来因家境变化,王家背信弃义,故意刁难赵家,让其三天之内开出通山之洞,二郎仙得知后见义勇为,一扁担捅出洞来,成人之美,它不但揭示了诚信为本的人生哲理,而且宣扬了见义勇为、有难必帮的社会风尚。
再如,旋崮顶、罗崮山、纪王崮的传说,通过何姑、罗姑、王古等鲜活人物的言行揭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及舍身取义的思想,罗崮山的传说还通过主人公罗姑和番法的对比,反映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和人心无足蛇吞象的真谛。狮子崮的传说富含临危不惧、除恶扬善的哲理,珠琏崮的传说则反映了朱莲和刘文这一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
这些传说,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健康向上,历代流传,经久不衰。
公冶长的传说(诸城市、安丘市)、大舜的传说(诸城市)、柳毅的传说(寒亭区)、孝子王裒的传说(昌乐县)、伯夷、叔齐与首阳山的传说(昌乐县)、玉皇大帝在峡山的传说(峡山生态发展区)、白浪河源头的传说(昌乐县)、饮马池的传说(昌邑市)、没尾巴老李在高密的传说(高密市)、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昌乐县)、牛沐寺与牛沐钟的传说(安丘市)、二郎神担山的传说(青州市)、李清照买书(青州市)、状元与貔子精(青州市)、范公井的传说(青州市)、敞口山楂的传说(青州市)、刘伯温在峡山的传说(峡山区)、李左车的传说(安丘市)、姜太公垂钓九龙涧(坊子区)、汉武帝躬耕巨淀的传说(寿光市)。
田螺姑娘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有一天,那个农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房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两天,三天……天天如此,那个农民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鸡叫头遍,他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下田去劳动,天一亮他就匆匆赶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他加快脚步,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可是当他蹑手蹑脚,贴近门缝往里看时,家里毫无动静,走进门,只见桌上饭菜飘香,灶中火仍在烧着,水在锅里沸腾,还没来得及舀起,只是热心的烧饭人不见了.一天又过去.那个农民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谢端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年轻人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轻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挡住了去路.青年农民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青年非常喜欢田螺姑娘,后来他们就结了婚.。
白素贞是修炼千年的蛇妖,一心修炼只为做快活神仙。千年的修行,使她比人间的女子更美,只是没有眼泪。观音菩萨指点,只要集齐人间八滴晶莹的眼泪,她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神仙。
前往宝芝堂学徒的书生许仙,遇到大胡子刀客八两。两人误入“半步多”,与急于成仙的白素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在“半步多”,人妖仙混杂,处处是陷阱。白蛇和许仙在相互的舍命相助中,产生了感情。只是身为蛇妖的白素贞,还不能理解它。而法海分不清谁人谁妖,执 意妄为,遭受天雷之谴,盲了双眼。
白素贞历经艰辛送许仙回人间,法海变作白素贞的模样,骗许仙回头,使他被无情槌击中,忘了“半步多”的一切,忘了心中所爱白素贞。
白素贞来到人间,开始悉心收集人间的眼泪。
许仙在西湖断桥遇到一场急雨,与白素贞再度重逢,留下借伞还伞的情缘,两人产生感情。
白素贞陆续收齐七滴眼泪。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人间致情挚爱的故事。它们风吹不散,水流不融,分别应在“生老病死恨离别”之上。
法海利用自己天生生有天眼的小徒弟十天,设计逼迫白素贞现形,吓死了许仙。法海又将许仙囚于金山寺中……
白素贞盗来救命仙草,不见许仙。她跪上金山寺,哀求不成,水漫金山。法海将许仙掠到心境台,让他在心镜中看到白素贞的蛇身。许仙坦然处之,要定了素贞。法海被心魔所困,忘情绝义,想成佛,却成了魔。
白素贞产子,成魔的法海故伎重演。白素贞不认为爱许仙是错,自愿走进雷峰塔。诀别前,流下她第一滴也是最后一滴眼泪。她爱许仙一生,这滴眼泪应在“爱”上。白素贞被镇于雷峰塔下,除非雷峰塔倒,否则永世不得出塔!
许仙上山进寺,自愿剃度,只为法海一句雷峰塔百步之内,非出家人不得擅入。
法海踉跄地站起身,退了三步,一回头,须发皆白。许仙每日扫塔,和娘子一个塔里一个塔外。白素贞用法术打开油伞为许仙遮阳。
范仲淹。这个行色匆匆的苏州人,一生注定要与被贬斥和流放异乡的命运为伍,前前后后被贬黜过三次,每一次,都是为国事民生,犯颜直谏,触怒天颜。虽屡次被贬,仍不改初心,诸次亲友送别,都为他赠誉:“此行尤光。”直至“此行最光。”范希文的“三光”从此而来。
“三光”范希文在苏杭、青徐、汴梁、河中都留下大量遗迹,成为当地的人文名胜。最出名的当然要数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至今仍是中国人必读的名篇,常常在意气风发时拿出来激励自己的幌子。岳阳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江渚岸脚,因为了一个人一句话,却被历史永远地铭记,这遭际不能不让人羡艳不已。
青州也不可小看,直到清代,这里还是历代为官之人行过必要膜拜地地方,到青州不为别的,只为拜清官。
清官是谁?范仲淹。
范仲淹在青州的政绩有澧泉亭佐证。传说中,范仲淹在青州时逢天旱,日日为民请命祈雨,后来在一个亭子处一脚踏出了泉水,甘芳清冽,喷涌而出。有关圣人的故事总是带着神话的色彩,大概是后人因为爱戴,也大概是年深日久掩埋了历史原貌,反正死无对证,倒是见出小民的可爱和清官的伟大。
这个亭子在三贤祠内,庙内塑有范氏神像,欧阳文忠公和富弼公享祀左右两侧偏殿。范公峨冠博带,威严中见慈和,眉宇间似乎皱着隐忧。我直直地走进去膜拜了一下,尽管不当官,清官不可不敬。无以为香烛,只好借手中吃了一口的冰糖葫芦做香,双手执之,顶礼而去。也许是有些不恭,我走到亭子里就被绊了一跤,险些栽到一口井中。好险,幸亏井上蒙着铁丝网。
这就是“澧泉亭”了,那口井,自然是当年冒出甘霖的所在。我想范公不会计较我的冰糖葫芦,他是想让粗心的我看看这井罢了。
井里有水,照出我带点惊惶的脸,和头顶的椽瓦。这水自然不是1034年的宋朝井水,它曾经照见了那时候青州的碧云天,黄叶地,曾经照出一个不寐的迁旅之人,他每到一处都不是故乡,但他每到一处那里的小民都要为他建立祭祀之祠,在苏州,杭州,青州,徐州,你可以看到听到他的名字写在县志里,挂在街头巷末的草民嘴里。
生为朝廷,死为草民。范氏流芳的原因,大概是流放成就了他的清名。清官在青州,澧泉清如水,也如范仲淹的心一样澄明,往来过客,当以此为鉴。那些拜清官的为官者,先要到这里来照照自己的心才行。
核桃与无花果-民间传说一天,阿凡提打算给国王送去一些核桃。
知道国王不喜欢吃无花果的一位朋友给阿凡提当参谋说:“国王陛下不喜欢吃核桃,你应该给国王送无花果。”阿凡提就听了这位朋友的话。
当阿凡提手提一篮熟透了的无花果去见国王时,国王大怒,下令叫手下人用无花果打阿凡提。当每一个软绵绵的无花果打在阿凡提脸上时,阿凡提便说一句:“托真主的福!”国王见了奇怪地问他:“阿凡提,你挨了打还说托真主的福,这是什么意思?”“尊敬的国王陛下,我原打算给您送来一篮子核桃,后来我听从了一位聪明朋友的指教,给您送来了这一篮无花果,如果我真的给阁下送来核桃的话,我这个脑袋还不被一篮子核桃打烂了?”阿凡提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