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林下夕)
关于“2025年7月5日陨石撞击太平洋”的传闻,目前科学界和权威机构已明确辟谣。以下是关键信息整理:
一、传闻起源与核心内容
漫画预言引发恐慌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1999年出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中,提到“2025年7月5日日本可能遭遇大海啸”。书中描述菲律宾海域海底喷发引发120米巨浪,导致日本部分领土被淹没。
作者澄清:龙树谅多次声明,书中内容仅为个人梦境记录,并非科学预言,且对网络过度解读感到无奈。
物理学家“NASA情报”谣言日本物理学家保江邦夫声称从NASA获知“小行星撞击引发海啸”的情报,但NASA及全球天文监测系统均未发现相关威胁。保江本人常发表“外星人感应”等非科学言论,可信度存疑。
二、科学界与官方回应
地震与海啸无法精准预测日本气象厅明确表示,以现有科技水平,地震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均无法精确预测,相关预言无科学依据。
陨石撞击可能性极低NASA“哨兵”监测系统显示,未来100年内无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所谓“7月5日撞击”未出现在任何官方预警中。
极端海啸场景不现实东京大学专家指出,120米海啸仅可能在陨石撞击等极端情况下发生,而此类事件概率极低(数万年一遇)。
三、社会影响与理性建议
现实连锁反应
日本沿海居民抢购物资,部分航班因恐慌取消(如香港赴日航班减少83%)。
旅游业受冲击,但实际并无灾害迹象。
建议理性应对
关注权威信息:以气象厅、NASA等官方发布为准,勿轻信网络传言。
日常防灾准备:检查家庭应急包、熟悉避难路线,比追逐谣言更有意义。
保持科学态度:灾难预言常利用公众焦虑,需警惕“自我实现预言”的心理效应。
四、总结
该传闻是漫画内容被曲解、叠加谣言传播的结果,无科学依据。 当前监测数据表明,7月5日前后太平洋海域无异常,公众无需恐慌。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范远胜于迷信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