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肉孜节,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
“诺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 关于诺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诺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按照传统习惯,在诺肉孜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诺肉孜饭。
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诺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
诺肉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
其中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全体穆斯林的节日,诺肉孜节是中亚地区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
诺肉孜节是3月21日春分那一天,是维吾尔族人的春节(和汉族人不同,维吾尔族人的春节不是最隆重的节日(比起上两个),但也不是不重要。隆重程度像是中秋节).
古尔邦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所以有些人误会古尔邦节日是春节(其实隆重程度像是春节,但不是春节)。具体时间公历上不定,回历上定的。
肉孜节隆重程度像诺肉孜节,具体时间是古尔邦节前72天左右。
“肉孜”系波斯文Rozah的意译,意为“斋戒“或“封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是颁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被认为是最吉祥、最宝贵的月份,因此规定凡是穆斯林,除小孩、老弱者及孕期哺乳期与经期的妇女外,都要进行斋戒。
斋戒期间自拂晓到日落必须禁绝饮食、房事,断绝一切杂念,以表示对真主的忠诚,并磨练守法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养成宽厚仁慈和互助互爱的品行。斋月的结束以见新月为准,封斋29日如见新月第二天即开斋,如不见新月推迟一天再行开斋。
节前,人们要清扫、粉刷房屋,准备节日服装及食品,并拿出一些财物施济贫困。是日,穆斯林男子要沐浴大净、洁衣盛服,空腹于清晨去清真寺举行“节日拜”,尔后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贺节日。
维吾尔族人过肉孜节的食品,种类繁多,别有特色,十分丰盛。妇女们常在此时显示出自己的制作技能,自制各式糕点如炸馓子、烤馕,还用黄油、蜂蜜、果酱、核桃、葡萄干等待客。
节日期间城乡都举行歌舞和体育活动,到处都是欢乐的“那格热”和“唢呐”声。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
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 “诺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
关于诺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
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诺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按照传统习惯,在诺肉孜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诺肉孜饭。
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诺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