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稿
(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我国语言文字法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根据什么法制定的?
答: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中有关语言的规定是什么?
答: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是哪一年载入宪法的?
答:198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2001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什么作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答:普通话。
8、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9、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10、目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答: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
11、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答:2010年。
12、**规定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答:**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3、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中,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语?
答: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14、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等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字?
答: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1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哪些地方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答: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以及教师板书等。
16、国家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测试。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测试。
17、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什么等级?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什么等级?语音教师不低于什么等级?
答:二级乙等;二级甲等;一级乙等。
18、对汉语文出版物、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19、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多少个?
答:3500个。
20、1986年,**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字多少个?
答:2235个。
2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如何在学生培养目标中突出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求?
答:学校要将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列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列入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质量评估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
22、经**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几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答:九月
莱芜市实验中学
2008年3月10日
是这种吗? 还是说是那种宣传语……如内容包含”为什么要规范 怎样规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秋意凉凉、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推广普通话是推行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需要普通话,它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自身需要普通话,它方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它是我们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继往开来者,我们有责任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有义务规范使用自己的母语。我们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 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
2. 在各种会议上使用普通话,板书、板报、网站、宣传栏等使用规范字;
3. 课堂内外、师生之间交流使用普通话,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交际环境和语言氛围;
4. 对校园内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要予以指正,积极成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员;
5. 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把说普通话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使说普通话成为每个人维护民族荣誉、增强民族凝聚力、崇尚祖国语言文化的自觉行为。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普通话化解隔阂,用普通话对接心灵,用普通话学习实践,用普通话融入社会,用普通话开创新的汉语言文明!
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创建文明和谐某地某地地处某省北中部的黄土高原,西踞黄河,北望长城,东临太行,南接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现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万人。
近年来,某地语委在省语委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以迎接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为契机,创新迎评工作思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措施,为构建小康某地,和谐某地,现代某地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面广、量大,而且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
近年来,某地委、市政府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全面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全方位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浓厚氛围,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确保语言文字的人员、机构双落实。(我市于1999年组建了某地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经省教育厅、省语委批准,又成立了“某地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 2007年,市政府对市语委组成人员进行了换届调整,市语委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成员单位扩展到28个,全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语委及办事机构,测试中心还组建测试员队伍,并不断加强对测试员的管理和培养,使之兼培训能力和测试能力于一身,既是测试员,又是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员。)为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文明城市创建体系中,市语委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协调会制度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各县(区、市)、市属委、办、局联络员定期集中,交流情况,市工商局、建设局、网通、中行等单位,还对本系统的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纳入了日常管理和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之中。
市建设局、市工商局将检查不规范用字作为城市环境整治内容之一,在市语委办指导下,先后4次对城区10条主要街道商户的用字情况进行了检查,先后查出店面不规范用字300多个, 并进行了督促整改。为了让广大群众熟知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利用“推普周”活动大造宣传声势2008年9月17日,市政府、市语委办组织了全国第十一届推普宣传周启动式,开展大型宣传活动,1000余名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新闻媒体和服务行业的人员,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宣传咨询、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干部群众有贴近感、亲切感、认同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还多次参加了教育部语用司、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举办的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活动。近年来,在市中心街区、大型广场等处,设立了4块大型永久性语言文字宣传标语牌,全市各学校都设立了永久性语言文字宣传标牌,中行某地分行在城区每一个营业网点都悬挂语言文字的宣传标语。
《某地日报》对语言文字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电视台通过新闻频道播发消息、拍摄系列报道等形式,对全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每年电视台都要播放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今年通过四个频道在黄金时间反复播报300多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我市中小学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啄木鸟”活动,对社会用语用字进行了纠查。今年九月份,市、区语委和教育局组织城区中小学近800名师生组成“啄木鸟小分队”, 走上街头给城市“洗脸”,查纠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共发现并记录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500余字,并进行汇总登记和拍照。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影响、带动广大市民养成规范用语用字的良好习惯。此外,我们以城市为中心,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发展。
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级党政机关也把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汉字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措施,建章立制,常抓不懈。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忻府区政府、市人事局、教育局、市语委等单位和部门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并规定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达标者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今年,市语委对各级党政机关的300多名公务员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用语用字规范化知识测试,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90%以上。2001年,市教育局在全市教师当中开展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七年来,共培训、测试教师3万多人次,达标率为90%,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
对市属大中专院校和职业中学学生也开展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赛等形式推广普通话,从2002年起,市教育系统在全市启动了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确立了近五年全市创建示范校的基本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以市教育局为主导,以各县(区、市)教育局为依托,以各级各类学校为基本单位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由市、县(区、市)、学校和师资培训管理部门构成的校园用语用字管理网络;形成了以市语委、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和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各级各类学校语文骨干教师为辅助的培训测试网络。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按照教育部“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
2009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今年是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通过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社会文字环境。为开展好本届推普周工作,我们要通过推普活动营造校园内人人讲普通话、讲文明语的浓厚氛围,使普通话、规范字普遍成为校园语言和校园用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语言环境作贡献。
二、活动主题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09年9月14日——19日
四、工作目标
以开展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切实提高师生规范用好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宗旨,围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这一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在校园内及周边社区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汉字社会应用规范化。
五、工作措施
(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大力宣传,营造气氛
在校园网上开辟语言文字规范化专栏,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中来。在校园内外张贴各种推普宣传标语、推普专刊、宣传画等。同时,利用校园网通报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信息,介绍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开展各种专题活动
1、在“推普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国旗下讲话,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并布置推普周活动安排。
2、开展以5年教龄青年教师的公开课竞赛,在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组织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比赛,以此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和能力。
4、加强传统校园活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如:一、二年级举行学生读书、报比赛;三、四年级举行学生朗读比赛;五、六年级举行演讲比赛。
5、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吟诵比赛”、“好书交流会”、“今天我来讲故事”活动
6、各班进行“推普”黑板报设计。
7、组织各班级推普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推普员的职责,发挥学校和班级推普员的作用,监督好全校师生的“推普”工作。
8、组织教师“弘扬师德铸就师魂”演讲赛活动,掀起学校“推普”高潮。
9、与班队会结合起来。利用班队会安排“说普通话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
是具有汇报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的简短、灵活、快捷的简报又称“动态”、“简讯”、“要情”、“摘报”、“工作通讯”、“情况反映”、“情况交流”、“内部参考”等。也可以说,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
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 常见的简报有三种:一是会议简报,主要反映会议交流、进展情况;二是情况简报,反映人们关注的问题,供机关领导参考;三是工作简报,报告重大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工作动态、经验或问题等。
简报不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因为一份简报,可能只登一篇文章,也可能登几篇文章。
这些文章,可能是报告、专题经验总结、讲话、消息等,故此,把简报说成一种独立的文体,或只说是报告,是不妥当的。 简报不是一种刊物。
因为有些简报可装订成一本,像一般“刊物”,更多的是只有一两张纸,几个版面,像一份报纸。更重要的是简报具有一般报纸的新闻特点,特别是要求有很强的时效性。
而刊物的时效性则远不及报纸。故此,简报不是“刊”,而是“报”,说它是刊物,不如说是“小报”更恰切些。
综观各种工作简报、会议简报、动态简报,再拿这些简报同一般的报纸、刊物相对照,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简报不再单纯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的简要书面报告,不能看作是一种独立文体,也不是一种刊物,而是一种专业性强的简短的内部小报。 (二)特点。
简报具有一般报纸新闻性的特点,这是共性;它又有本身的特点,主要是: 1.内容专业性强。公开的报纸,一般是综合性的,内容广泛,各方面的新闻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工农商各行各业、城市乡村、国内国外的新闻等;除了新闻,还有文艺作品。
这样,它就能满足各阶层读者的需要,有宣传政策、沟通信息、传播知识和陶冶性情等多方面的作用。简报就有所不同,它一般由有关单位、部门主办,专业性十分明显。
如《人口普查简报》《计划生育简报》、《水利工程简报》、《招生简报》等等,分别由主办单位组织专人撰写,传递该项工作的各种信息,包括情况、经验、问题和对策等,一般性的东西少说,无关的东西不说,专业性的东西多说。这样,对一般读者来说,能使他们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增强责任感。
对领导机关来说,“各级领导接到这样的简报,掌握了情况,有问题就有办法处置了。” 2.篇幅特别简短。
虽然所有报纸篇幅都有限,文章都较简短,但比较起来,公开的大报,一般都有4版,有4万多字;地方小报,每期也有2万多字,简报姓“简”。简,是它区别于其它报刊的最显著的特点。
一期简报甚至只登一篇文章,几段信息,或一期几篇文章,总共一两千字,长的也不过三五千字,读者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把它读完,适应现代快节奏工作的需要。简报的语言必须简明精炼。
3.限于内部交流。一般报纸面向全社会,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保密价值,读者越多越好,正因为如此,它除了新闻性外,还要求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简报则不同,它一般在编报机关管辖范围内各单位之间交流,不宜甚至不能公开传播,特别是涉外机关和专政机关主办的简报更是如此。有的简报,往往是专给某一级领导人看的,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不能任意扩大阅读范围。
(三)分类 简报的种类,按时间分,有定期的简报、不定期的简报;按性质分,有工作简报、生产简报、学习简报、会议简报;按内容,有综合反映情况的简报和反映特定情况的专题简报。 1.日常工作简报又称业务简报。
这是一种反映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日常工作或问题的经常性简报。它包含的内容较广,工作情况、成绩问题、经验教训、表扬批评,对上级某些政策或指示执行的步骤,措施都可以反映。
它常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发行。 2.中心工作简报又称专题简报,它是一种阶段性的简报。
它往往是针对机关工作中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某项中心任务办的简报,中心工作完成,简报也就停办了。 3.会议简报是会议期间反映会议情况的简报,它是一种临时性的简报,内容包括会议中的情况、发言及会议决定等。
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会议常要编发多期简报,以起到及时交流情况,推动会议的作用。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会一期简报,常常在会议结束后,写一期较全面的总结性的情况反映。
4.动态简报,包括情况动态和思想动态。这类简报的时效性、机密性较强,要求迅速编发,发送范围有一定限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阶段要保密。
二、写法 (一)报头 1.简报名称一般用套红印刷的大号字体。如有特殊内容而又不必另出一期简报时,就在名称或期数下面注明“增刊”或“XX专刊”字样。
秘密等级写在左上角,也有的写“内部文件”或“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等字样。 2.期号,可写在名称下一行,用括号括上。
3.编印单位。 4.印发日期写在与编印单位平行的右侧。
再下面,用一道横线将报头与报核隔开。 (二)报核 报核,即简报所刊的一篇或几篇文章。
简报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它的形式也较灵活。大多数是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果和穿插。
信息简报编写是办公室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公室“以文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简报的最大特征,就是形式上的简洁性、内容上的实在性、功能上的实用性。它的编写(包括采集、加工、编写、印制、报送等)工作也有着“真实、适用,简明、准确,及时、迅速”及“新、实、短,小、快、灵”等特点和要求。
笔者曾在基层办公室从事或接触过多年的信息简报编写工作,深感兹事虽“小”,然司之不易,做好更难。可以说,它是做好办公室的“入门之作”和文秘人员写作修成“正果”的“必由之路”,也确实是提高文秘人员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试结合工作实践,就其编写的几个要领和注意事项谈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编写宗旨 “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
信息简报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三秋”的功效。它主要是用以反映新情况、新动态,提出新问题、新做法,交流新经验、新成效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和推动工作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着辅助领导决策、协助领导管理、促进部门交流、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全局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其编写工作要紧紧围绕大(大事)、要(要事)、新(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效)、急(突发性公共事件)、难(难事)、疑(苗头性、倾向性)、内(不宜公开报道,但需引起领导重视及关注的问题)等来进行,在思想内容上要保持前瞻性、预见性、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加工编写上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穿鞋、不戴帽;“一事一议”,直陈其事,不绕弯子、不兜圈子;语句凝炼,文从字顺,不疲软、不含糊。要做到“去同”(去除人云亦云部分)、存异(保留与众不同的内容,突出事实特色特点)、“不讲理”(不空发议论),坚持“五快”(快采、快编、快签、快印、快发)、“五不”(不迟报、不瞒报、不误报、不乱报、不漏报)制度。
同时,还要遵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特、特中选精”等宗旨和原则。 二、熟悉采编渠道 一般来讲,基层单位信息简报的收集采编工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渠道或办法。
一是定期收集。在本地、本行业和系统有关单位设立固定的信息网络(主要是建立相对固定的电脑传输网络和定向信息员信息报送制度及联席会议制度等,实行定期、定向、定性的互动交流)。
二是预约采编。即围绕一个时期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重点及本地贯彻实施的意见,提前给基层信息员出题目、拟观点、定要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编写上报。
三是热点跟踪。围绕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重心以及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及时予以捕捉、跟进、了解、采编。
四是重点“求索”。对综合性强、工作性质比较重要、“敏感”的部门或单位,采取经常走访、联系和沟通、询问的办法,从中索取更多的信息点、信息源、信息“面”。
五是观察捕捉。随时留心观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动态动向,悉心体会身边的社情民意,及时从中获取有利用价值的各类动态、动向性信息。
六是综合处理。即通过对相关会议、文件材料、领导讲话等的分析、判断、提炼,从信息简报工作的角度予加工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信息。
这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便捷方法。此外,还有阅读收听法、交换法、共享法、委托法、预测法、数据分析法以及上下延伸法、左右拓展法、内外挖掘法等等。
但无论采取何种渠道和办法,我个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一是要“有心”。
就是要自觉培养和提高信息意识和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领导的信息需求,切实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挖掘有价值信息的“火眼金睛”。二是要“用心”。
“有心”是根本,“用心”是关键。“用心”就是不停留于被动、表面的信息收集与编发,而是要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养成及时、准确、持续、广泛收集和编写信息简报的工作习惯,提高深入挖掘、分析、甑别和系统运用信息简报素材的工作能力。
“用心”离不开“细心”。“细心”贵在责任,贵在具体。
只有养成“心细如发”、缜密思考、周全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才能在编写工作中应付自如、应对得体,减少失误率,实现“无差错”。三是要“耐心”。
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材料的取舍、对编写角度的选择等等,都有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往往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有时候可能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发挥办公室的“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精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坚持推进一个时段,必能渐入佳境,收到实效,得成“正果”。 三、注重编写方法 一是平中寻“亮”。
就是对于语言平淡、层次不高但又有其可取利用之处的“基层来稿”,要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的亮点,施以“去粗存精”式的内容调整、文字加工和润色,使其合乎规范。
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 ——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 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 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
语言文字规范化稳步推进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四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各级学校积极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采取措施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近年来,随着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的实施,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2004年起,每年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在国家机关,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高效执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广电部门积极实践这一精神,大力加强对普通话的普及。为了丰富节目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普通话节目,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推普意识。
规范语言文字需要齐抓共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然而,推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社会用字不规范,不仅有损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认知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城区社会用字工作;团市委也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检查我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语等规范汉字使用情况,再交由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语委强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不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当前,社会语言应用空前活跃,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尤为迫切。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及时出台具体的相应法规或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其他部门也必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举办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普通话就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我国民族众多,经目前确定的共有56个民族,民族众多造成了我国多种语言并存的局面。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现存语言有80多种。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不通必定会防碍人们的正常交往,也就必然会限制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得了巨大发展。为人们扩大交往,寻求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各地的方言隔阂,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人们要消除方言隔阂,就必须学习普通话这一法定的共同语。同时,信息处理、传输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即将进入人机对话、口语机译的时代。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是适应办公现代化,高效率工作的必备条件。除此外,普及普通话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方面的意义。为此,各级政府,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很多人也自觉认识到作为中国人应当说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不仅是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扩大交往,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
快速学好普通话,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人的一个共同心愿。
小题1:标语示例:每一次交流从普通话开始
小题1:存在问题:错别字多,词语使用不当,语句不规范等。
解决策略:搜集自己、同学作文、作业中的错别字、街头招牌中错别字,开展消灭错别字活动;或是开展病句门诊活动。
第一题要求拟写提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标语。宣传标语的拟写一般要求:须紧扣主题;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本题要紧扣语言文字规范化这个主题,就用普通话,写规范字来拟写即可。
第二题要针对用字用语方面存在的问题来提解决策略,其存在问题可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和平时的观察所得来总结,解决策略要针对存在问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