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
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
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
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
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
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第一,和谐社会是富裕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造反、起义、战乱和动荡,无不从贫困上引发,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同志曾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
古人讲“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因而也是社会相对和谐时期。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社会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但社会相对稳定,也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产阶级扩大,劳资关系改善,有实力通过二次分配扩大社会福利,缓和阶级矛盾。一些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则多年来社会动荡、战乱不巳。
这些都说明,发展是硬道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要务。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首先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就辽宁来说,我们就是要上下一心,把握机遇,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和三大产业建设,使辽宁尽快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第二,和谐社会是活力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社会开放和公平竞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要富裕,人就得有活力。人类历史发展证明,只有充满活力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形成更新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意义十分深远。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首先必须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
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各种障碍,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讲文明,重礼仪。
3、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5、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6、不学礼,无以立。
7、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8、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9、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10、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11、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12、礼仪体现的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1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14、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美化庆元人居环境。
15、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16、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
1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8、品行不好的人容易犯罪,犯罪的都是品行不好的人。
19、人生关键的几步是12至18岁。
20、不好学的人、无知的人是最危险的人。
21、知耻方能有所不为,励志才能有所作为。
22、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本期道德大讲堂由冯倩老师主讲。
整个活动从看一部短片、做一次反省、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合唱一首歌和送一份吉祥六个环节进行宣讲。在活动一开始,全体学生认真、静心观看了一部文明礼仪动画宣传片,回顾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规范要求。
短片结束后,同学们在谈感想环节畅所欲言,谈出了对践行文明礼仪的切身感受。随后,黄龙老师通过讲述身边践行文明礼仪的真实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用事实感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就是礼仪修养的一部分,文明礼仪修养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紧接着,同学们齐声诵读的一篇《出则弟》引导大家回顾身边礼仪,以经典正自身。
而后,大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将本次道德讲堂的气氛推入了高潮,用这首歌激发了我们“提倡文明礼仪、弘扬社会公德”的信念,号召全体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最后,本次道德大讲堂为同学们们送上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程门立雪、季札挂剑四则经典小故事,寄望大家做回纯真本我,做一名不仅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更要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礼仪修养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供稿: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