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必然的产物,最初的国旗产生于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各国统治阶层将“纹章”作为家族的象征,后来纹章的缎带颜色与徽章图案就发展成为国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系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
丹麦国旗又称为“丹尼布洛”(丹麦语:Dannebrog),意思为“丹麦人的旗”或“红色的旗”。相传在一次战争中,上天施给丹军一面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使其从困境中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的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国旗的十字图案,以表示冰岛历史上与丹麦的特殊关系。
丹麦国旗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
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
但是在当时国旗并没有广泛被各国使用,原因在于各国封建王权势力强大,并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
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必然的产物,最初的国旗产生于近代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各国统治阶层将“纹章”作为家族的象征,后来纹章的缎带颜色与徽章图案就发展成为国旗。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系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丹麦国旗又称为“丹尼布洛”(丹麦语:Dannebrog),意思为“丹麦人的旗”或“红色的旗”。
相传在一次战争中,上天施给丹军一面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使其从困境中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的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
国旗的十字图案,以表示冰岛历史上与丹麦的特殊关系。丹麦国旗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
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
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
但是在当时国旗并没有广泛被各国使用,原因在于各国封建王权势力强大,并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覆灭。在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了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1990年6月28日,中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于同日通过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该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国旗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
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来自浙江瑞安。
随着中国**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
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 扩展资料: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召开。
会议成立了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筹备会专门通过报纸发出征稿启事。
最终,共收到国旗图案设计稿2992幅,其中有38幅脱颖而出。 很多设计者把象征长江、黄河的横线画到了国旗上,但有人说,黄线分割红地,就像国家被分裂了。
所以,带有横线的样式都没有被采纳。 经过层层筛选、分组讨论,最终,来自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受到众人瞩目: 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每个小星都有一角指向大星的中央,并且围绕在大星的周围,以示团结。
最终,这幅设计稿经过稍加修改,于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如何确定的。
1949年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为国旗当选图案。
重印的资料特别对第32号征稿作了部分修改: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既可使图案简化,又避免给人以模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并精简了原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正式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扩展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和政协主席团通过的制旗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长方形,红色象征革命,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星用黄色象征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 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3/10,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1/10,环拱于大星之右侧,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如似众星拱北辰。
旗杆套为白色,以与旗面的红色相区别。 参考资料:**员新闻网-组图: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 最终被选定为新中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