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
正是因为被毁灭的东西有价值,在一旁观看的我们才会感到震撼与悲痛。 而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就在于他描绘了一个个冰清玉洁,才华横溢,情韵雅洁,美丽聪明,志行高洁的青春少女被毁灭,从而展现了深刻,刺痛灵魂的悲剧。
但是,曹雪芹作书之年,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现在的环境天差地别,女人是二等公民,是男人的附庸,平俗之民如此见地,有学识的人也这样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是文化的垄断者,他们的思想水平与认识其实就代表了当时的正统伦理价值。而贾宝玉这样的形象(指亲昵女子)只能被当做“孽根祸胎”。
也就是说当时女人是不被认可的。 有必要比较一下其他古典文学对待女性的态度。
地位最高的也不果是崔莺莺等为爱情而勇敢斗争的形象,其次是被侮辱值得同情的形象,再其次是供玩弄的艺妓,最卑微的就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甚至是淫妇。从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一样,真正带着尊敬来描写一群青年女子的个性鲜明,超凡脱俗,思想胸襟的开阔,聪明善良。
而我们则在作者描绘的情节终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感她们所感,爱她们所爱,所以才会对她们的悲剧有着荡气回肠的感慨。 如果仅是这样,那我们很容易理解为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只是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上演的闹剧,但实际的情况是,大观园中的女子,无论是身居显位的小姐,还是丫鬟,都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而她们的悲剧各自有不同的内容,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妻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
贾府的婢女地位比一般人家的要高很多,都要遭受非人待遇,更何况贫苦无依的平民女子?所以红楼反映的是整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贾宝玉从小生活在女孩的真善美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丑恶极度反感,这种反感又转过来加深了他对女孩的依赖与尊敬。
正是他对女性有着高度的尊敬,他才能深刻的感受到那些美丽的女子所受的毁害,鲁迅评价宝玉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日益甚矣。”宝玉是博爱的,他将她们所有的人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纳入自己的关注之中,怎么不是爱博而心劳?于是我们通过贾宝玉的眼睛,看到了大观园中的女子性格心灵之美,最主要的就是要求什么都美,要千姿百态的美,无限丰富深刻的美,不能容忍任何一点对美的粗暴和亵渎。
但就是这样的美,在我们眼里陨灭了。 但身为统治阶层的贾母,王夫人,贾政等人,却丝毫看不到悲剧,他们认为她们的死都是死有余辜,命中注定,咎由自取。
这强烈的反差贯穿红楼的始终,让我们一直感觉到在大观园这个小小的女儿国外,黑暗的势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她们,贾府中形形色色的勾当卑劣污浊,无不揭露着封建社会的黑暗。但最终,最后一点光明还是被吞噬了。
红楼梦也悄然合上,而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翻滚与哀痛。 二、《谈美》读后感 朱光潜把自己写于1932年的《谈美》称为“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
《文艺心理学》我是还没有读过,但是这本小书的确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著作,在我曾经读过的书库当中很难有一本可以与她相媲美,因为朱光潜先生把枯燥、复杂的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了。倘若如今“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们看见七十多年前朱光潜先生的作为,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赧颜。
《谈美》全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她就像一个耐心的长者又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在与你交谈。读罢此书恍然大悟:美学也是一个很好玩很有意思的东西。
以下概括《谈美》各个章节的大意—— 《开场话》开门见山地表述了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何在。医治社会腐浊、人心俗不可耐的良药是“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活动,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利害得失。
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话语使读者体验“美感”,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广到人生世相的方面去。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由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人对一棵古松的三种不同态度得出结论:个人所见事物的形象是个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
木商的实用的态度偏重利害、意志,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偏重事物的关系、抽象思考,画家的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因此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艺术作品可以流芳百世。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推而广之,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它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把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叫作“移情作用”,也叫“宇宙的人情化”。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而已。
人不但移情于物,而且极易模仿物的形象。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艳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享乐主义的美学错误地将“快感”等同于“美感”,。
爱的教育读后心得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
以顺利成长,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
我看这本书,我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我也从中知道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这让我想起以前教导我的四年级老师,她长的非常漂亮,是一位新来的老师,他对我们很好,就像安利科的班导师一样的慈祥!老师非常温柔,但生气时就非常……….,在她教导我们的期间,我发现老师很少打人,她顶多只有念个几句而已,有时还因为被我们气到不知要如何教导我们.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气到不知要如何开导我们,在课堂上发了十分钟的呆,她原本想大声的斥责我们,但她没有,只是一直跟我们讲道理,讲著讲著深情的泪水从眼框中留了出来,而我当时只想安慰老师,心里也知道错了!从那一次经验中,我知道老师有多麽用心的在教导我们,关心我们,就像安利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师一样,有多麽感人多麽温馨!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里面有欢乐、有悲伤、眞的很有教育价值!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九十四页「伍蓝地的妈妈」这篇,伍蓝地的妈妈真的好伟大,竟然为了伍蓝地苦苦的向校长哀求,希望校长让伍蓝地从返校园,但伍蓝地实在太不应该了!竟然看见母亲苦苦的哀求也不为所动,看到这一篇,让我觉得真的好感动!父母对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吧!
这本书内容丰富,里面有许多很好的例子,让人觉得这本书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义,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什麽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麽是师生之间的关怀,什麽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价值,我相信有了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希望这本书可以继续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让还不知道什麽是爱的人明白,爱有多麽重要!有多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