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日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日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堂五实不全的日常课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公开课的评价内容一、教学理念.评价其是否深入把握课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不是坚持整体感悟与品词析句相结合,是不是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步骤,因此需要开宗明义,含糊不得.二、教学行为.评价其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材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智慧是否具备,教学表述是否精到,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动机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反观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步骤,因此需要用心准备,精心评讲.三、教学特色.评价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有则长之,无则勉之,如教材处置的精到或高妙,课堂组织的清晰或从容,课堂生成的激发或处理,教师情感的深蕴或激扬,教学语言的简净或幽默,问题设计的准确或精妙,等等.这是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形成风格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准确判别,言之有据.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在总结鲁豫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时,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准确的提问;第二个是及时真挚的感叹;第三个就是她温和的聆听.我想这样的评价风格是需要我们悉心学习的.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与原则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课堂教学之优劣,更不是评价教师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借助这个评价意见,使上课者与听课者都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风格是否鲜明,从而在行为上加以跟进,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要实现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得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激励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其评价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即以敦厚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积极地发现公开课教学中的亮点.切不可动辄就摆出一副竞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态度,仿佛不批不足以显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诺诺,面带不屑,心中实大不以为然.如此行为,不但会严重遮蔽听课者欣赏的眼光,而且会极大挫伤上课者改进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激励性原则是公开课评价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坚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二、简明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还得坚持一清如水的评价原则,即以明确的态度、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公开课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给上课教师的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简洁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态度暧昧,发言玄远,以言语之至伪来对付实践之至诚,让人难以接受;或者言语拖沓,不习惯于提纲挈领,而擅长于云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论,洋洋洒洒,挥洒开去,让人无从把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不利于公开课教师依据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此以言废行之举,岂不令人痛心?三、具体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既要简明有序,又要具体指导,即以负责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抓住核心问题对上课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切不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教学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课改的精髓,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教学特色是否鲜明,某一个教学环节是精彩可嘉还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评价,又要有务实的点拨.这样,对上课者和听课者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他们才能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
一、优质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行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教师教得怎样,讲得如何,很少考虑学生学得怎样.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说新课标下对语文优质课评价的前提是语文教学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确定评价的根本性依据.评价一节课是否为优质课,首先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合作探究的解决者.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上教师只任凭学生无目标地讨论,对错误的认识一味地夸赞,这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是教师主导的无作为行为,那是放羊式教学,真正的语文优质课,不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于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对动态生成目标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领、点拨、纠正、提升,使语文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朝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轨道健康行进.
二、优质的语文课应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时空
在很多公开课或优质课竞赛中很多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认真思考或没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强行灌给学生,或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语文课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未认真地读一遍就开始讨论,这样的语文课没有给足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似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而非发展我们学生的思维,似乎我们的语文课是为了讲清一个答案传授一点知识,而非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去思考发现.事实上,缺少学生感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绝不是好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不要认为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就是一堂好课,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并不取决于表面,而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课才是好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肯定不是优质课,真正好的语文课肯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创设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
三、优质的语文课应上得扎实高效
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扎实,有些喜欢搞花架子的华而不实的课是做课,是做秀,这种课不是常规的语文教学,误导了教师,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应是常规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有些公开课看起来很活,但上得虚无缥缈,学生所得甚少,学得不扎实,比如,文言文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一上文言文就开始讨论,学生还没有弄懂大意就马上搞课外延伸;再如上《最后一课》时,还没有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语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学生讨论爱国,甚至用大半时间进行辩论,这种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立足于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是思品课,更谈不上优质了,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准文本,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最佳突破口,要选择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感兴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深入揣摩体味语言及写作之精妙,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学得扎实,那些不实在,搞教学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课,不能认定为优质课.
评价一节优秀的语文公开课标准,我以为:1.要看语文学科特点是否鲜明.好的语文课应该充分的反映出语文学科特点,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我们个别老师在语文课堂大量的政治说教,满口脱离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背离了语文课的健康轨道.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得是否扎实有效.比如,你的语文课是否加强了语文实践,既是加强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加强了并落实了,就是好课.再比如你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等等.4 .教学设计独特新颖.教学效果好.总之,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上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是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各种晋升少不了的重要环节。
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上好公开课,是每位教师的共同愿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幼儿园公开课呢?一、上好公开课要做足准备 (一)备内容1、注重内容的操作性——幼儿园公开课内容选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般来说,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是首选,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还符合听众心目中的优质课标准。因为,每位听众看到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学习,都会由衷地为幼儿骄傲,为幼师赞叹!2、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
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比方说情感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偏选了偏重于情感体验类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上起来教师会感到不能挥洒自如。3、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公开课内容时,幼儿教师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选择风险较大的公开课,如《我和太阳做游戏》,若遇到阴天或下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备目标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幼儿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活动目标太难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而太简单又会让幼儿觉得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设定“跳一跳,碰一碰”既能达到的目标,但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幼儿的水平。2、活动目标要直观化——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
量化的活动目标使听众客观的评价公开课,让听众看到课堂效果,而抽象化的教学目标,如激发幼儿好奇心,丰富幼儿想象力……这样的活动目标都是靠主观臆断,难以客观评价,应尽量避免。(三)备自己1、知识储备——“要想供给幼儿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缸鲜活的水”。
在上公开课之前,幼儿教师要吃透各领域的教学特点,熟悉整个教学体系,做到心中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整合有度又有效。2、自身能力——每位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备课时,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尽量在活动课中展示自身的长处,做到熟而精,得心应手。
反之,很容易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四)备幼儿1、经验储备——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效果。
在选择公开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若需要前期收集资料的,应事先安排幼儿相关活动,让幼儿积累必备经验。2、年龄特征——幼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备课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小班不适合“大灰狼、巫婆”之类的材料,大班的孩子则喜欢这种刺激性的教法。
3、注重个别差异——不同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让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五)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中,时常会遇到突发事件,阻碍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
比如,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能处变不惊,应付自如,使公开课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备听众 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教学功底,甚至晋升。幼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1、多媒体教学——有些听课者就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幼儿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2、外向型活动——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能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幼儿的动态,跟着幼儿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到心怡神悦。(七)备教法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幼儿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幼儿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
而启发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孩子的口中得出,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说。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避免了“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幼儿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有的老师说:“好是女子旁,海是三点水旁,拍是提手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