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风俗是什么简短
admin
2023-01-02 15:04:06
0

1.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立夏有哪些风俗

立夏的习俗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3、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5、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6、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藉以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7、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8、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醉茶”的现象,不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现“醉茶”,可及时吃点东西,喝点白开水来缓解。

9、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2.立夏的风俗

杭州以前在立夏日很讲究的。

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杭俗立夏日还有食乌米饭和乌饭糕的风俗。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这天,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

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 、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这日,杭人还必备十二种食品。有歌曰:“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成鸭蛋,螺蛳苋莱酒酿糟。”

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

“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蛳、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

民间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逐渐形成了许多传统习俗,一些风俗甚至保留至今。 古代皇帝立夏赐冰 据《岁时佳节记趣》一书记载,先秦时各代帝王在立夏这天,都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区举行迎夏仪式。

彼时,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带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子,连车子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这种红色基调的迎夏仪式,强烈表达了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后来,随着岁时的演进,古人立夏习俗有了变化。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云:“(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盏”,实际就是盛冰镇饮料的木桶。

“铜盏”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是在夜里制成,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立夏”的习俗并不一致。

就以立夏喝冰饮来讲,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所记就是另一番情景:“士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立夏日“秤人”习俗 中国的一些地区,还有立夏日“秤人”的习俗。据说,此俗与后蜀主阿斗有关。

说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

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群随阿斗来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夸口不会亏待阿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称阿斗一次,并布告其体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监督。

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效,就形成了习俗。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从散存的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各地饮食习俗一览 1.无锡:尝三鲜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 长沙:吃“立夏羹” 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

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

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

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3. 闽南:“吃虾面”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

3.立夏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多的传统节日,如:喜洋 洋的春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热闹非凡的端午节……今年的五月五日是我们的立夏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烧茶叶蛋。女孩子们早就在比谁心灵手巧了,她们拿着已裁好的十多根毛线,自己亲手编织出细巧的蛋袋。

喷香的茶叶蛋烧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就会选几个外壳硬的茶叶蛋,装进已编好的蛋袋中,围在一起进行碰蛋比赛。要拿到冠军可不容易啊,大家都是绞尽脑汁。

有的挑选出了绿壳鸭蛋,有的拿来了庞大的鹅蛋,还有些狡猾的孩子,早在前一天用水泥做成蛋形。靠着这伪装的红鸭蛋,他们稳拿冠军,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到了做午饭的时候了,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烧立夏米饭。

爸爸用石头搭了一个简单的灶,妈妈在上面放了一个大铁锅,里面还放着粳米、豌豆、蚕豆、笋、咸菜等。阵阵炊烟伴着诱人的清香,真让人垂涎三尺。

一打开锅盖,豆香和饭香扑鼻而来。我们在欢声笑语中,饱餐一顿。

节日的习俗一经形成就扎根神州大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在茶香和饭香中,我们欢快地 。

立夏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4.立夏有什么风俗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 “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 “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 “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 “茶叶蛋”。

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 “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5.我学要有关“立夏”时的民俗习惯,提供两例即可

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

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始登场,人们又可一饱口福了,其实在江浙这一带,在立夏日民间还保留着祭神、尝新、馈节、称人、烹新茶这些习俗。

立夏之日,南京人还喜食豌豆糕,并借以消夏。据民国时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岁时记》里称:“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就是因夏令炎热,人们大多不思饮食,想借此时令以“压”之。当然压是压不住的,不过多吃点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从今天的保健医学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鲜”分水中、田里和树头 四月又是立夏时节,春光融融,蔬果鲜鱼应时而生,昔日苏南等地有“立夏尝三新”之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立夏尝三鲜”。南京人还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

立夏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然以“尝鲜”为主,谚语曰:“立夏尝三鲜”。南京人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或乌米饭;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

水里的三鲜,螺蛳和河虾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鲥鱼就难以见着了,每年春夏之交,该鱼从沿海水域洄游上溯到江中产卵;史载:“鲥鱼三月出扬子江中,味极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长江中名贵鱼类之一。

田里的苋菜、蚕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里面去采摘,其食法也是多种多样,如苋菜烧豆腐、苋菜清炒、蚕豆炒蒜苗、豆瓣蛋汤、豆瓣炒腊肉、豆瓣咸菜。乌米饭曾经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里面详细写到过,而豌豆糕儿时吃过,只记得是淡绿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发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乡间人家也不大做了,此种豌豆糕大约就这样失传了。

树头之三鲜,最喜欢的就数樱桃了。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齿会酸得吃不动嫩豆腐。

香椿头是我敬而远之的东西,对其吃法也就不怎么关心了。靠近南京的镇江有“立夏尝八新”的饮食风俗。

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苏州地方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之。

曹雪芹家曾给皇帝送樱桃和鲥鱼 樱桃一名含桃,性温,味甘微酸,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泄精水壳痢。深红色者叫朱樱;紫色有细点者叫紫樱,味美。

古时用以祀宗庙,献皇亲,朝廷亦用以赐百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抵达江宁(今南京)时,江宁织造府郎中曹寅当夜进贡康熙的就是玄武湖樱洲所产的时令佳品樱桃。

康熙一见,十分喜悦,即说:“先进皇太后,朕再用。”随即差官送樱桃限二十四个时辰(即48小时)到达北京。

鲥鱼,《雨航集录》上说:“鲥鱼者,夏以时至,故名。”鲥鱼明清两朝一直作为贡品。

曹寅曾兼任过监督运送鲥鱼去北京皇宫的贡使。他曾写过一首《鲥鱼》诗:“手揽千丝一笑空,夜潮曾识上鱼风。

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齑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

寻常家食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含桃”即樱桃。

曹寅虽以鲥鱼为题,诗中却囊括了樱桃、青梅等三新,亦见他对江南风俗民情了解之深切。 小儿吃豌豆糕又要称体重 《金陵岁时记》中有记载:“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多不思饮食,让小孩吃豌豆糕可望于整个夏季不厌食。儿时,每年立夏父母都要做一些豌豆糕,特意让我和弟弟两个骑在门槛上吃;吃完豌豆糕后,还要给我们称一下体重,谓之“称人”。

当时,除了觉得豌豆糕好吃外,只把“称人”当成一种游戏,心里还暗暗笑话父母之迂腐,当然不懂什么“疰夏”不“疰夏”之说。后来才知道,立夏日“尝新”、“称人”之习俗在清代就流传了,《吴门补乘》就写到“立夏日,家家以大秤权人轻重。”

夏日受称之人可以不“疰夏”,“疰夏”也叫“苦夏”。中医上的疰夏是指夏季长期发烧的一种病,患者多为小儿,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

入夏以后身体不适、眠食不服,日渐消瘦,这是一种很普通的症状;如此看来,“称人”与“疰夏”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人们借立夏之机称称孩子的体重,以示提醒,炎炎夏日来了,要多注意身体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当然更要多吃点新上市的时鲜果蔬食物,这样也算是一种食疗保健之法也。

至于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相传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

6.各地立夏风俗有何不同

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民间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逐渐形成了许多传统习俗,一些风俗甚至保留至今。

古代皇帝立夏赐冰 据《岁时佳节记趣》一书记载,先秦时各代帝王在立夏这天,都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区举行迎夏仪式。彼时,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带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子,连车子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

这种红色基调的迎夏仪式,强烈表达了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后来,随着岁时的演进,古人立夏习俗有了变化。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

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云:“(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盏”,实际就是盛冰镇饮料的木桶。“铜盏”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是在夜里制成,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立夏”的习俗并不一致。就以立夏喝冰饮来讲,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所记就是另一番情景:“士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立夏日“秤人”习俗 中国的一些地区,还有立夏日“秤人”的习俗。

据说,此俗与后蜀主阿斗有关。说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群随阿斗来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夸口不会亏待阿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

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称阿斗一次,并布告其体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监督。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效,就形成了习俗。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从散存的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

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各地饮食习俗一览 1.无锡:尝三鲜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 长沙:吃“立夏羹” 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

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

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3. 闽南:“吃虾面”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

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4. 赣东北:吃“立夏馃” “立夏”这天,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 “立夏馃”的制作很简单:将大米煮得半熟、捣烂、揉搓、压成块、切成片、用油煎炸,谓“干”;搓成似汤圆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蚕豆、小南瓜、马铃薯等多种春季蔬菜汤煮,谓“汤”。

“干”用手抓着吃,喷香可口;“汤”则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着吃,以示丰盛,味道也是极美的。 吃“立夏馃”表示送春迎夏,喜庆春收。

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进“立夏”中,品种越多越喜庆。“闲了一冬,忙了一春”,旧时得不到温饱的农民,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饱食一顿“立夏馃”,便是最大的满足。

所以无论再穷苦的人家,就是借米,这一餐“立夏馃”也是要。

7.立夏应该吃什么

我国民间,过立夏有很多习俗。每一项都说不上浪漫,却都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着对未来日子的朴素心愿。立夏要吃豌豆糯米饭,吃了豌豆能“美目盼兮"。

立夏这天,能和豌豆糯米饭平分秋色比拼的,非“乌米饭"莫属。乌米饭据说最早在唐代就有了,当时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每到农历四月初八,就用乌树叶煮乌米饭。后来,大概因为四月初八和立夏节气很近,慢慢就把吃乌米饭并到了立夏的习俗里。

老一辈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立夏日吃了乌米饭,整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咬。

立夏还有一个风俗值得说一下——称人(也有地方作“秤人")。老人说,立夏称人能带来福气,还可以祈求身心健康,防止“疰夏",顺利度过炎夏。

8.立夏的传统民俗有哪些

立夏传统风俗习惯 古代帝王常在立夏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民间则以瘦肉、豌豆、竹笋等食材制成“立夏羹”,以驱除湿气,求得身体健康。

可见,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节气,传承至今,又有哪些民俗保留下来呢?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还要 “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疰夏绳 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丝线被称为“疰夏绳”亦称“长命缕”。 3、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4、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

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5、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

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养生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

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饮食 在饮食上,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

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养神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

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运动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

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虽有利身体,但在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

建议在炎炎夏季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 作息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中医专家表示:立夏后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应在23点到1点(子时)阶段入睡。 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较冬季缩短,不少人总出现打盹现象。

对此,建议增加午睡。而11点到13点进行午睡是最佳时间,且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而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9.立夏的习俗的作文 急

立夏的习俗的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很多的传统节日,如:喜洋

洋的春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热闹非凡的端午节……今年的五月五日是我们的立夏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烧茶叶蛋。女孩子们早就在比谁心灵手巧了,她们拿着已裁好的十多根毛线,自己亲手编织出细巧的蛋袋。喷香的茶叶蛋烧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就会选几个外壳硬的茶叶蛋,装进已编好的蛋袋中,围在一起进行碰蛋比赛。要拿到冠军可不容易啊,大家都是绞尽脑汁。有的挑选出了绿壳鸭蛋,有的拿来了庞大的鹅蛋,还有些狡猾的孩子,早在前一天用水泥做成蛋形。靠着这伪装的红鸭蛋,他们稳拿冠军,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到了做午饭的时候了,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烧立夏米饭。爸爸用石头搭了一个简单的灶,妈妈在上面放了一个大铁锅,里面还放着粳米、豌豆、蚕豆、笋、咸菜等。阵阵炊烟伴着诱人的清香,真让人垂涎三尺。一打开锅盖,豆香和饭香扑鼻而来。我们在欢声笑语中,饱餐一顿。

节日的习俗一经形成就扎根神州大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在茶香和饭香中,我们欢快地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帮忙怎么写句子? 帮忙怎么写句子?着急着急着急啥五金。mQ…用"帮忙"造句:1、对他的帮助,我向他致谢。2、她贬低我...
魔法禁书目录里御坂美琴和当麻扮... 魔法禁书目录里御坂美琴和当麻扮情侣是那集魔法禁书目录第二季第17话 惩罚游戏是魔法禁书目录第二季第1...
树根怎么画 树根怎么画树根没什么捷径,多看图、多临摹,仔细花。请设为满意答案吧
摩托车保险网上怎么买 务必找正...   现在人们除了会为自己配置一辆车以外,有的年轻人还会添购一辆酷酷的摩特车,或者一些生活在不那么发达...
北京七类人不用隔离14天,北京...   20年的开始全国上下就经历了一场非常大的浩劫---新冠肺炎,它威胁了去全国上下所有人的生命,也组...
个人信用贷款一般可以贷多少?信...   现在贷款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当然还是个人信用贷款,毕竟不是所有平台都可以没有抵押物能贷款,个人...
百万医疗保险一年要交多少保费?...   当今最热门的保险,非百万医疗险莫属,百万医疗险的性价比高,有很高的保额,报销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重疾险和...   医疗条件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家的寿命不断的延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国家也不断的重视医疗水平的...
学龄前儿童过马路交通事故 学龄前儿童过马路交通事故甲方(证照齐全)驾驶小客车国道正常行驶,车速在规定范围内;乙方(4、5岁小孩...
可以带病投保的百万医疗险有吗?...   百万医疗险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款保额高达百万的医疗险。这款保险可以给你报销除了医保报销的剩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