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乡镇工作,长期与农业和农民打交道。
我通过对农村基层的调查,发现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大,部分农民对承包权和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出让就会失去承包权,宁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
三是渠道制约,当前农民除外出打工外,其他致富渠道比较少。 其次,干部参与度不够。
一是宗旨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够透明、不公开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通畅,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理性诉求。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个别干部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不参与,即便来了也只是应付一下,造成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在农村基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组织主题学习,开展党课教育、专项讨论、民意征集,为民办实事、求实效等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特别要解决基层干部思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让农村基层干部真正受到教育和触动,切实提高他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铜梁县大庙镇政府 赵呈荣。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要搞好农村党的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还不够,还必须有一支能够很好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管好这支队伍:一是严把干部“入口关”,对党员和干部提出严格的要求。没有致富本领,本身不是科技示范户、不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不能当干部;干部必须做到“两个率先”和“三个一点”,即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率先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
以乡(镇)村党校为阵地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对党员和干部进行争先创优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和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这种学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收到潜移默化和“吹糠见米”之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比如:“双学双带双培养”,即抓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赏学习理论、学习致富技能,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使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
组织党员和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发展经济的经验,开拓视野,寻找自身的差距,努力迎头赶上。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分享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经验。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内重大教育活动,都因其注重解决问题而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实践表明,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发展进步的。一个政党只有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情况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着力点放到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决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成效直接关系整个活动的成效,也是决定群众是否满意的根本衡量标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群众生产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无一不是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环境生态问题,无一不是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只有真正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兴办一批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德政民心工程。 目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干部的作风问题,许多群众有意见、不满意的问题多是由作风问题引起的。
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突出、奢靡之风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从转变作风抓起,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努力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
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愿意和群众打交道,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突出问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既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形势更趋复杂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上有问题。
不深入群众、不联系群众,就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也就无从谈起。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大气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乡镇是我们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前沿阵地。
在乡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稳定**在农村的基石有著重大意义。而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几点建议。 一、强化学习教育,树立服务意识 乡镇要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修养、理顺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采取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培训等方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引导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群众积极创优争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
同时,要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意识,建立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观念。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当作是群众中的一员,多听听他们说什麽,常想想他们要什麽,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干群一心,才能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意识,才能真正亲民、爱民,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从干部自身出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党员干部作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而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除了应当经常地、主动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还要善于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民主的胸怀,虚心纳谏,虚心接受各种批评监督。尤其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要把身子沉下去,切实把感知、感受、感觉、感想放在群众所思所盼上,全方位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记下来,广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加深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全力为民办实事,积极拉近干群距离 乡镇干部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乡镇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著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将民生工程列入工作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办理顺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的惠民实事,著力解决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民生问题,全面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养老、看病、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要认真落实推广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制度,畅通人民群众的来访渠道,广泛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群众对基层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积极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提升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 四、努力创造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乡镇要积极牵线搭桥,充分发挥联系单位信息灵、政策通等优势,加强沟通联系,注重排忧解难,通过政策上引、资金上帮、项目上扶等办法,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帮扶单位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帮助其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他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
同时,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深化“联村联户”活动实效。注重“输血”能力带动,畅通帮扶 “能进能出”渠道,制定联系户动态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和需要联系帮扶的群众纳入到“联村联户”活动中来,整合部门帮扶资金,统筹安排,凸显帮扶实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在乡镇一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思路和办法,能够通过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落到实处、发挥效应。
乡镇要做到“三要”: 一要加强党员的培训工作。基层党员的形象代表了党的形象,基层干部的作风代表了党的作风。
在农村,只有高素质的干部才能带领群众致富,只有高素质的党员才能树立起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高素质的政府才能担当起带领百姓致富的历史责任。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和农村干部的培训来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党性培训、政策培训、廉政培训、时事培训、技能培训,培训要定期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强化乡镇、村两级干部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提高干部作好群众工作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中一定要坚持和完善干部在基层一线包村挂点等活动,同时要将群众工作纳入相应的责任考核当中,通过考核来强化干部的工作责任,激励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要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
现在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年龄大的居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党员较少。
因此要建立完善农村党组织奖惩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建议建立村级党支部班子成员酬劳激励制度,吸引和鼓励有能力的人参与乡村党建。
让想干事的人上,在其位不谋其事的人下,创造条件让有能力的人有更多更大的干事舞台和机会。 三要改善农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