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字 孔明
号 卧龙
生卒年 181----234(活了54岁)
籍贯 山东琅琊
容貌 陈寿〈三国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官至 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爵位 武乡侯
谥号 忠武侯
民族 汉族
祖上 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 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 章氏
叔父 诸葛玄
配偶 黄氏(黄月英)
兄弟 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 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实乃长兄诸葛瑾之子)
孙子 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 诸葛显(攀子)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年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年 28岁 诸葛亮出使东吴。
建安14年 209年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年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年 36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年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年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年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年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蜀汉丞相。
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由于当时诸葛亮年纪很轻,所以关羽张飞等人看不起诸葛亮。
刘备对他们说道:“孤有孔明,如鱼之得水。”关羽等人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208年,曹操南下,大破刘备。诸葛亮和徐庶在逃跑中被曹操击溃。
徐庶遂投奔了曹操。诸葛亮至江夏后,受刘备之托,前往东吴游说,联吴抗曹。
刘备入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此时的治政能力初步显示出来。庞统中箭身亡后,诸葛亮作为二路援军,和赵云一起入川。
此后,刘备基本上都领兵在外,诸葛亮一直留守成都,由于他出色的治政能力,使得西川的经济有了和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这一成果不旦蜀国人人称道,就是魏国的钟繇、董昭等人也在给曹操的奏章中屡屡称颂诸葛亮的治政能力。
曹操因此也给诸葛亮写过信,并送了一些礼物。当然,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了。
汉中之战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刘备想伐吴,诸葛亮苦谏无用,结果刘备大败。
下面可以分十几个故事了 够了吧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
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
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
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
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
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
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
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
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
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
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
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
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
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
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
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
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
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
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
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
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
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人物事迹:1、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2、初出茅庐 建安十三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
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
刘备在樊城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3、赤壁之战 曹操平息其他部队,基本上占领了北方。
现在他正攻击南方的荆州和威震天。英雄没用,所以刘禹洲逃到了这里。
诸葛孙权非常愤怒,并发誓不向曹操投降,但他担心刘备有更多的部队要打。诸葛亮终于分析了两军的情况。
他首先说,有数万名士兵从关军和关玉水军队返回。此外,刘奇凡的江夏士兵也有不下一万人,然后他说曹俊远的弱点,当追逐刘备时,用了轻骑。
一天三百多英里,是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4、先主托孤 在魏黄初的第二年,部长们听到了汉仙帝被谋杀的消息,并说服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成为皇帝。刘备不同意,诸葛亮用刘其良说服刘秀的故事来说服刘备。
所以刘备答应成为皇帝,这是为赵兆烈皇帝。刘备担任诸葛亮为总理,记录了这本书和节日。
同年,张飞被谋杀,诸葛亮带领师到学校任职。最后,由于工作过度和生病,在第五十二年在五丈去世,享年54岁。
刘婵将他追作为钟武侯,后来他经常将武格称为诸葛亮。由于他的军事能力,东晋军团特别将他封为吴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扩展资料:典故:1、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
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2、发明 高承“事物纪原”中,有一个诸葛亮在课堂上征收的记录。
当他在风中时,他无法过河。孟说这是一种责备。
只要他用头部和动物做出牺牲,他就会平静下来。但是诸葛亮觉得人头太残忍了,所以他用面粉舔成人头,并将它与牛肉,羊肉和其他肉类混合,称为汕头。
相传,诸葛亮担任中郎军事师。当他解决了食物问题时,他向人们询问当时野生蔬菜的种植方法“班京”,并命令士兵开始种植葡萄并补充口粮。
后来,这道菜被称为诸葛。碟。
1991年,经当地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后又打了赤壁之战,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等有名战役.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
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
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楼主如果需要详细的 看看参考资料吧`。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楼主如果需要详细的 看看参考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