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
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
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
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它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制约。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积极心态呢?可以尝试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1.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
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己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这些人在本末倒置。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从开始就积极行动起来,去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心态自然也跟着积极起来。
2.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
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个好农民。我们决不能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心态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至庄稼枯死。
3.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
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别人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别人获得这种积极态度。
4.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
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即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对他的需要与感激。这是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如果你能满足别人心中的这一欲望,他们就会对自己,也对你抱积极的态度。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就将形成。正如美国19世纪哲学家兼诗人拉尔夫"沃尔都"爱默生说的:“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做到以上几点并不很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想做和坚持下去。我们知道,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定。
生活是一场旅程,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一成不变的是脚下走过的风景。
无论是青春年少,还是耄耋之年,每个人都害怕孤单,孰不知,当我们走过繁华,让心灵慢慢归于沉寂,慢慢的就会发现,原来孤单的时候才是我们真实的自己。一个人的旅程固然没有成双成对花男绿女的欢声笑语,没有结伴而行直至大家餐桌上的畅快淋漓,但我们却拥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如果一个人在大海中独自游泳,我相信他的体会不是一个人的孤单,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喜欢在深夜的时候,自己慢慢的思考人生。“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后者告诫我们一种处事方式,而前者却是我们的人生得到升华的真谛。困意来临前,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思索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直发现自己放不下的太多。曾经以为每一件事物的存在总是有着它存在的道理,可是到头来证明,有许多,早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负担。
生活中我们所能承受的压力就如同一个人旅行时的背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衣服和用品全部装进去,且不说我们的肩膀承受不了那么重的压力,就是我们心爱的背包,恐怕也装不下那么多的行装。强行装进每一件物品最终只能让背囊的生命结束,也同时结束了自己还未开始的旅行。
一匹千里马在无尽的草原驰骋,一只雄鹰在浩瀚的天空翱翔,也可以照样很洒脱。他们从来不寂寞,因为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梦想;他们也从来不孤单,因为草原和天空就是他们的家园。学会取舍,让我们的包裹在旅程中不会成为负担;学会思考,让所谓的孤单成为人生进步的阶梯。
朋友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就仿佛是旅行中我们换洗的衣服,是谁也不可能完全抛弃的。一直以为有一些朋友可以称得上知己,然而,知之愈多,知之愈少。那些被自己在过去称为真情的,结果只算得上是同情。开始明白,包裹里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所不能抛弃的,没有穿不破的衣服,也没有适合四季的羽绒服。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某件衣服无法抛弃,那或许是多年以来产生的一些感情,请留下它,因为这样的衣服即便再也没有穿上的价值,留着,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请你牢记,我们只保留那个最无法放弃的,选择太多,会让肩膀和背包无法承受,更何况我们还有未完成的旅途。
取舍得当,我们的旅途会畅通无阻;在“孤单”中思考,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真实美好。生命的旅程有始有终,却没有停歇的站点。用目光去欣赏路边的杨柳、用智慧的背囊记录天边的白云。
别害怕一个人的旅行,因为你有路边的风景。 霍岩 OK ?
青春的赞歌
女领1) 暖风吹过的季节,天空清澈如洗
柳絮漫天飞舞,飘落在悄然萌动的大地
(男领1) 年轻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动
勃发的乐曲在心里流淌
(女合) 年轻的我们,拥有不变的誓言
(男合) 年轻的我们将坚定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女领2) 起跑线上,
出发的那一刻起,注定我们要追着东升的朝阳
(男领2) 刚毅、自信的脸庞,在等待胜利的曙光
(女领1) 紧握住那一滴汗水,任泪水在脸上流淌
只为掌声响起那一刻的到来
(男领1) 青春无悔,既然选择了蓝天,也就选择了飞翔,
哪怕有一天会有一双滴血的翅膀
(全合) 既然选择了拼搏,也就选择了风雨
哪怕会有荆棘丛生在未来的路上
(女合)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定格了人生的航向
(男合)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注定了奋斗而无常
(女合)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迎来了风雨兼程
(男合)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变得绚丽二辉煌
(女领1) 看,跳动的火焰 正是青春的怒放
(男领1) 听,欢跃的脚步 正是青春追逐梦想的音响
(女领2) 热血在青春的躯体里不知疲倦
(男领2) 激情在青春的肢体上刚劲而轻盈
(全合) 让我们高唱青春的赞歌
一路欢声 一路歌唱 追逐梦想 奔向远方
我也是学播音主持的
如果是参加高考联考的话
建议你选择一篇诗篇,最好是现代诗
因为古代诗歌更容易在考官面前暴露你的缺点
考官一般比较喜欢内容积极向上或者雨过天晴的感觉的诗篇
所以建议别选择比较伤感的
考官对这一类的诗歌不怎么感冒,除非你能完美的诠释这首诗
我推荐你一首,是汪国真的《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这首诗有一点伤感,但是内容属于雨过天晴的
应该比较适合女生来朗诵
下面是这首诗歌的内容: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