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简短介绍(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简短)
admin
2022-12-17 08:33:28
0

1.唐太宗与魏征的小故事

魏征,字玄成,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生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个书香门第。

其父博学,作过地方官,但过早地去世了。青少年时代的魏征,生活非常清贫,他勤奋好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

隋朝大乱,魏征便辞别亲人,出家当了道士,游历四方。朋友元宝藏收留他在军中掌管文书,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仰慕魏征的才华,请魏征为谋士,这样,这位有意纵横天下的书生,几经周折,卷入了隋末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的怒涛。

这一年,他38岁。 魏征先后在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和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中呆了两年多。

主择臣,臣亦需择主而事之,李密也好,窦建德也好,在许多关键时刻都不能采纳魏征的意见,结果都很快兵败、降唐,魏征也两次成为唐军的俘虏。 年逾不惑之年的魏征饱经忧患,遍尝了成败荣辱。

这一段经历,使这位胸怀大志的儒生经受了战火的锻炼和洗礼,并充分体察了下层人民的疾苦,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辅佐唐太宗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降唐之后,唐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有才,就招魏征为太子东宫洗马,成为一个主管东宫经籍图书的小官。

“玄武门事变”以后,魏征终于投入明主的怀抱,并逐步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入朝议事之后,魏征一如既往,耿介直言秉性不改,只要是于国有害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皇帝面前屡屡“犯颜”直谏,为唐王朝的政治清明、兴旺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天,唐太宗升朝议事,他端坐在龙座之上,双手轻按龙座扶手,神态庄严、威武,两边侍者大气不敢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大臣:“众爱卿,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能言善辩的宿儒,为什么上朝议事,却总是慌慌张张,甚至颠三倒四呢?” 魏征深知个中缘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那么慌张。

皇上以后临朝,宜稍减龙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讲话就会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难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肺腑之言难得,不便发作。于是,他将计就计,想用近来萦绕于胸的问题难一难魏征。

“爱卿之言提醒了我。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古人常议论的‘明君’、‘暗君’的问题。

你对这明、暗之别,有何高见呢?” 魏征胸有成竹,缓缓上前,应声答道:“陛下,作为万民之主而能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则为明君。偏听一方意见,甚至于偏信小人的意见,则为暗君。

像隋炀帝那样的君主,就是暗君。只有明君,办事才能不出差错,赢得万民拥戴。

而暗君,必定落得个身死名裂,亡国灭族的下场。请陛下慎之。”

这种谏诤方式虽使皇帝已有点不舒服,但在魏征的谏诤史上,它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告诉魏征: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号令严明,上下同守。

唯有如此,才能令行禁止;否则,再多的法令也只是一纸空文,必然导致官场腐败,社会不安。 唐太宗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免不了要包庇一下自己的老部下。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人告发,按大唐法律,受到了追还赃款,削除职务的处分。 这天,唐太宗正休息,忽报秦王府老部下庞相寿冒万死求见。

他点点头勉强同意了。 一见到这个庞相寿,唐太宗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一通。

庞相寿摸熟了主人的脾气,待太宗发完脾气,便嘟嘟哝哝地求道:“皇上,罪臣自随陛下以来,出生人死,对陛下忠心耿耿,今天不慎做了糊涂事,恳请陛下看在几十年相随的份上,饶罪臣一回吧……” “别说了!”唐太宗气愤地打断了庞相寿的话。 晚上,唐太宗回到寝宫,回想起白天的事,不禁有点心软了。

当年,英气勃勃的小伙子庞相寿,如今已成了佝偻的老人,岁月无情啊!庞相寿跟我这么多年,不能冷了人家的心。他贪污,也许是由于妻子儿女太多,开支花销太大,穷得没法吧。

想到这里,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派人给庞相寿传话: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现在我送你100匹绢,继续做你的刺史,以后注意不要贪污就是了。 皇帝徇私情,袒护一个老部下,这在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事。

然而魏征却是从江山社稷的安危上看待这个问题的。他知道此事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陛下,奖赏的时候不要忘了疏远的人;处罚的时候,不要顾忌亲贵。

治天下要公平为规矩,仁义为准绳。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否则,就会纲纪混乱,令不行而禁不止。

邪恶一旦恣肆,天下就不稳定了!庞相寿是您的老部下,就为这种关系,您不追究他的贪污罪,反而加以厚赏,留任原职,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鼓励贪污。您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因此而贪污枉法,皇上您怎么办呢?势必上行下效,不但形成包庇徇情之风,更重要的是纵容贪官污吏。

请陛下您自己考虑一下后果吧!” 那个时代,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不可更改的,更何况是这种“口谕”,魏征的谏诤,虽从维护皇权统治出发,却是很让太宗下不了台的。唐太宗到底是一位明智之君,魏征的奏疏使他猛醒,因此立即撤消了自己的处理决定,维持原判。

2.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3.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重视重用人才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谥号为“文皇帝”,但后人称呼最多的是“唐太宗”,有时也称“文皇帝”。

“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从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出生到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唐太宗终年仅五十岁,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寿命也短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

李世民礼贤下士,以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为佳话。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

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还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现在的河南省寿安县)休息,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发脾气。魏征当面批评后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对,灭亡了。

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

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

魏征就是我的匠人!”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4.关于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

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

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

太宗曾说,魏征就是朕的镜子。

5.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故事

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当唐太宗有错误而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时,魏征会顶着"以下犯上"的罪名向唐太宗指出错误.

一次,唐太宗想在外省建造一座宫殿,魏征当即向皇上指出,应该节约勤俭一些,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受苦的是百姓,我们应该为百姓,为天下着想.唐太宗听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赏给他布匹和银两,魏征将这些东西都资助给了百姓.

唐太宗狩猎时,捕到了一只鹞子,魏征远远的就看见了,怕他不顾国家大事,故意走向唐太宗,唐太宗忙不迭的将鹞子藏到怀里,于是,魏征为了灭灭唐太宗的好玩之心,故意有话没话的和他搭茬,奏报很长时间,也不顾唐太宗埋怨的话语和眼神,动作,以至于把鹞子活活给憋死了.

6.唐太宗与魏征的小故事

魏征,字玄成,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生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个书香门第。

其父博学,作过地方官,但过早地去世了。青少年时代的魏征,生活非常清贫,他勤奋好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

隋朝大乱,魏征便辞别亲人,出家当了道士,游历四方。朋友元宝藏收留他在军中掌管文书,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仰慕魏征的才华,请魏征为谋士,这样,这位有意纵横天下的书生,几经周折,卷入了隋末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的怒涛。

这一年,他38岁。 魏征先后在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和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中呆了两年多。

主择臣,臣亦需择主而事之,李密也好,窦建德也好,在许多关键时刻都不能采纳魏征的意见,结果都很快兵败、降唐,魏征也两次成为唐军的俘虏。 年逾不惑之年的魏征饱经忧患,遍尝了成败荣辱。

这一段经历,使这位胸怀大志的儒生经受了战火的锻炼和洗礼,并充分体察了下层人民的疾苦,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辅佐唐太宗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降唐之后,唐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有才,就招魏征为太子东宫洗马,成为一个主管东宫经籍图书的小官。

“玄武门事变”以后,魏征终于投入明主的怀抱,并逐步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入朝议事之后,魏征一如既往,耿介直言秉性不改,只要是于国有害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皇帝面前屡屡“犯颜”直谏,为唐王朝的政治清明、兴旺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天,唐太宗升朝议事,他端坐在龙座之上,双手轻按龙座扶手,神态庄严、威武,两边侍者大气不敢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大臣:“众爱卿,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能言善辩的宿儒,为什么上朝议事,却总是慌慌张张,甚至颠三倒四呢?” 魏征深知个中缘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那么慌张。

皇上以后临朝,宜稍减龙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讲话就会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难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肺腑之言难得,不便发作。于是,他将计就计,想用近来萦绕于胸的问题难一难魏征。

“爱卿之言提醒了我。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古人常议论的‘明君’、‘暗君’的问题。

你对这明、暗之别,有何高见呢?” 魏征胸有成竹,缓缓上前,应声答道:“陛下,作为万民之主而能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则为明君。偏听一方意见,甚至于偏信小人的意见,则为暗君。

像隋炀帝那样的君主,就是暗君。只有明君,办事才能不出差错,赢得万民拥戴。

而暗君,必定落得个身死名裂,亡国灭族的下场。请陛下慎之。”

这种谏诤方式虽使皇帝已有点不舒服,但在魏征的谏诤史上,它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告诉魏征: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号令严明,上下同守。

唯有如此,才能令行禁止;否则,再多的法令也只是一纸空文,必然导致官场腐败,社会不安。 唐太宗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免不了要包庇一下自己的老部下。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人告发,按大唐法律,受到了追还赃款,削除职务的处分。 这天,唐太宗正休息,忽报秦王府老部下庞相寿冒万死求见。

他点点头勉强同意了。 一见到这个庞相寿,唐太宗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一通。

庞相寿摸熟了主人的脾气,待太宗发完脾气,便嘟嘟哝哝地求道:“皇上,罪臣自随陛下以来,出生人死,对陛下忠心耿耿,今天不慎做了糊涂事,恳请陛下看在几十年相随的份上,饶罪臣一回吧……” “别说了!”唐太宗气愤地打断了庞相寿的话。 晚上,唐太宗回到寝宫,回想起白天的事,不禁有点心软了。

当年,英气勃勃的小伙子庞相寿,如今已成了佝偻的老人,岁月无情啊!庞相寿跟我这么多年,不能冷了人家的心。他贪污,也许是由于妻子儿女太多,开支花销太大,穷得没法吧。

想到这里,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派人给庞相寿传话: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现在我送你100匹绢,继续做你的刺史,以后注意不要贪污就是了。 皇帝徇私情,袒护一个老部下,这在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事。

然而魏征却是从江山社稷的安危上看待这个问题的。他知道此事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陛下,奖赏的时候不要忘了疏远的人;处罚的时候,不要顾忌亲贵。

治天下要公平为规矩,仁义为准绳。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否则,就会纲纪混乱,令不行而禁不止。

邪恶一旦恣肆,天下就不稳定了!庞相寿是您的老部下,就为这种关系,您不追究他的贪污罪,反而加以厚赏,留任原职,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鼓励贪污。您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因此而贪污枉法,皇上您怎么办呢?势必上行下效,不但形成包庇徇情之风,更重要的是纵容贪官污吏。

请陛下您自己考虑一下后果吧!” 那个时代,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不可更改的,更何况是这种“口谕”,魏征的谏诤,虽从维护皇权统治出发,却是很让太宗下不了台的。唐太宗到底是一位明智之君,魏征的奏疏使他猛醒,因此立即撤消了自己的处理决定,维持原判。

7.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

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t”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真三国无双张合全攻略 真三国无双张合全攻略3.9D的张合。说下出什么装备。我新人·再说下怎么压上路遇到菜了 直接银剑 出...
国内萨克斯有哪几种 国内萨克斯有哪几种一共有5种。有高音萨克斯(降b)又称soprano萨克斯有中音萨克斯(降e)又称a...
我的脚怎么了 痒? 我的脚怎么了 痒?脚痒的话得分情况,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蚊虫叮咬,建议买一些蚊虫叮咬的药涂抹在...
上当的乌鸦童话故事 上当的乌鸦童话故事  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一只虎头虎脑的乌鸦在雪地里走着,大雪覆盖着大地。这只乌鸦...
关于《海贼王》,不得不让人佩服... 关于《海贼王》,不得不让人佩服的设定都有哪些?关于海贼王,不得不让人佩服的设定都有什么?不得不让人佩...
投篮动作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投篮动作的基本要领是什么?投篮时发力是从前脚掌开始,然后依次通过脚踝、膝盖、胯部、上体、手臂、手腕,...
住宿的时候最怕遇到什么事? 住宿的时候最怕遇到什么事?半夜的时候,听到很奇怪的声音,起身一看,原来是窗外有只或州野猫,把它赶走。...
斑点狗和破壳的小鸡看图写话怎么... 斑点狗和破壳的小鸡看图写话怎么写?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只斑点狗和一只破壳的小鸡在草地上相遇了。斑点狗...
扁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扁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扁鹊治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有病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2.要正视自己...
菲梦少女观后感 菲梦少女观后感        菲梦少女想必大家都听过,因为现在是菲梦少女很火的时候,并且有许多女孩子...
如何给狗狗过生日? 如何给狗狗过生日?今天是我家泰迪狗狗1岁生日,今天下雨又不能带它出去玩,昨天也买衣服给它了,我要怎么...
孩子上课爱睡觉是怎么回事 孩子上课爱睡觉是怎么回事病情分析:你好!五岁男孩,正是对新生事物最感兴趣的时期,如果上课时爱睡觉,要...
伤感对话小故事 伤感对话小故事伤感对话小故事 郡主:飞流?飞流: 嗯?郡主:你说世上什么人最脏?飞流:女人!郡主:...
皮卡丘配招口袋妖怪黑白 皮卡丘配招口袋妖怪黑白皮神配什么剧毒十万/电球+冲浪(有条件的话)/草绳+电击交换+阴谋物攻型的话高...
口袋西游战狂 90真命装哪些怪... 口袋西游战狂 90真命装哪些怪掉落如题,详细点,哪里的怪,怪叫什么名字,掉的是什么装备,我就要战况的...
林俊杰出道前的故事 林俊杰出道前的故事我要听道前都干工作刻苦努力何道背景道 1996 银座广场歌唱比赛 1997 第...
这只狗是哪部卡通里面的,它叫什... 这只狗是哪部卡通里面的,它叫什么名字,这部卡通是什么时候的?狗啊??在那??
张亚东曲目 张亚东曲目有一首张亚东参与制作的歌曲,歌曲里有一段二胡伴奏。哪位大侠知道这是哪首歌没错~开往春天的地...
如何学好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如何学好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如果不是数学专业的,这门课很简单,只要搞懂书上的例题自己再做做课后题就好...
女作家林白代表作有《一个人的战... 女作家林白代表作有《一个人的战争》她的生日是1958年几月?求有证据,真实准确所有百科中都只写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