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望你虚心的学习,有特长之处加强学,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力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
2、你是个天真可爱、善良友好、满脑子装着一些奇思怪想的女孩。你孝顺,总是在妈妈很累的时候为妈妈倒杯水,然后安静地在一旁画画,让妈妈安静休息片刻;你也很有爱心,会帮助路边卖艺的小姐姐,还有对小动物的照顾——下学期,妈妈希望你能更加专注学习,上课认真听讲,那就是完美啦!3、孩子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当又不会的问题时,能够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良好评价。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一年中懂事了长大了,也感到很欣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希望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互相共勉下,更上一层楼!4、宝贝,你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激励会说很多很多的话,会提很多的问题,性格开朗,很聪明,有很会表现自己。
妈妈、爸爸希望你把你在家里的这一股劲表现在学校里,好吗?要多和同学交流,多去参加一些活动,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爸爸妈妈在这里给你加油!5、在暑假里,孩子首先完成了暑假作业,并阅读了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在学习和品德方面有所进步;另外孩子在假期里参加了大量户外活动,身体长高了也长壮了,为新学期的开始准备好了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希望孩子在新学期里,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取得更大进步。
7. 你头脑反映灵敏,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可有时又太任性了。记住:同学之间相互谦让,你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8. 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你长相出众,惹人喜爱,如果你的字也能写得美丽大方,你就会更完美,更惹人喜爱。 9. 你像一朵会飞的花,恬静、聪慧、会幻想,令老师喜爱。
若能以善心爱同学,以善语待同桌,你会更完美。 10. 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很可爱的孩子,如果能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一定是个出色的男子汉。
11. 聪明加勤奋才会获得成功的。你是一个能干、乖巧的好孩子,就是太任性啦!改正以后,老师会更喜欢你的。
12. 班里的卫生你常常挂在心间,老师从心底里感谢你。可为什么课堂上偶尔有小动作,相信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
这个总体来说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智慧。
首先要看你针对的是哪种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例如小学生就是最基础的知道文章说了些什么,包含什么意思,能有自己一些想法就很不错了。
初中生就是根据自己浅显的生活阅历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意蕴,从作者的文字中去体会他的人生观念。高中生则是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深层意蕴,能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总结出作者所要表示的意思,并且对作者的价值观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形成自己的想法。
其次就是具体操作。从看,想两方面结合。
看学生阅读是否有良好的习惯,怎样去理解作者的意图还是从自己出发误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然后想学生做题的语言表达中是否看清了题目要求,是否理解作者意图,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的学生,阅读水平自然不一般,一个写下文字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的当然就是不能够理解文章意图。因此,希望说的这些能帮到你,当然评价不是一两次就能看出,要反复多做练习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水平如何。
五(3)班期末评语
1、你是一位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你都会玩得忘了时间,上下课、放学后都一样。每当老师看到你那双充满了表现欲的眼睛,总不免替你感到惋惜,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你!加油吧!
2、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认真学习,作业及时完成,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如果你今后上课时不做小动作,做作业不粗心大意,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一定能看到一个更出色的你。
3、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只是课堂上自由散漫,从不完成作业,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老师知道你并不愚笨,只是对学习缺少信心。贪玩占用了你很多时间,爱玩虽不是缺点,可是贪玩却会影响你的进步。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相信你定能取得好成绩,你说对吗?
[详细阅读]
当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是对的。难道有谁愿意孩子长大不成器,毫无作为、甚至走下坡路吗?当然没有。
但是怎样才能实规孩子成才“成龙”的目标呢?
许多家长的做法是:“从小给孩子找个好的幼儿园、学前班,再为孩子选择个师资水平好的小学, 升学率高的重点中学, 进而考上个理想的大学……这条路是可行的,很多家庭都是通过这条路实现育儿成才的。然而这并非是唯一的、最好的、有把握的道路。
因为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考不上家长意中的学校,读不上重点的“快班”, 即使考上大学,也不过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就业者,而没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我想, 家长对孩子这样的发展也未必满意。那么,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孩子发展得更好呢?
有的! 那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并大量读书,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深厚学识的人(所谓“学富五车”),这里说的读书,不是狭义的上学,而是广泛的博览群书, 这可以说是成才的基本规律之一。
很多哲人认为, 书籍是:
“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语)
“是智慧的钥匙”(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语)
“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语)
“善读也可以医愚”(西汉学者刘向语)……
因此,读书当然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对此,有的人未必相信,那么让我们看几个实例: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 其父母文化底蕴深厚,在父母的早期教育下,他很早就开始读书。十四岁时已把家中的很多藏书都读过了,以后又各处借书读,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知名人物。后来随父亲工作调动到福建、江苏、四川和京城等地,有机会又读了很多书,学识更加充实。二十四岁时他步入仕途,任东海(江苏)宁国(安微)宛丘(河南)等县县令,政务之外仍勤奋读书不辍,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聘为皇家昭文馆编校。这让他有机会读了更多的皇室藏书,学识更加渊博。他对文学、史学、军事、农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水利、医药、书法、音乐……都有很深造诣,是当时深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一生著述有几十种,最著名的是《梦溪笔谈》, 被誉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
当代的蔡元培也是通过大量读书而成长起来的学者。他父亲是钱荘的经理,但作人廉洁,积蓄很少。元培十一岁时父亲逝去,兄弟三人靠母亲劳务维系生活。元培六岁上学,后随六叔(举人)及塾师苦读。六叔家藏书颇多,他得以广泛阅读, 这使他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十七岁考中秀才, 十八岁设馆教书,做到了“教学相长”。二十岁到家乡徐树兰家读收、校书,徐家有“古越藏书楼”他边校订图书边大量阅读,得以学识大进。他二十三岁时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能更广泛的读书。当时清朝庭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他认识到只读旧书的不足,于是开始研读西方及日本的新思想书籍,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来, 他去德国留学(四年半), 读了大量欧美书籍并且写了三部书。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出任第一任教育总长。积极改革了中国的旧教育制度。因其学识高超,他先后被举荐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以其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著名的学者、教育家。1940年他去逝时,***曾电唁“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也是他一生读书的结果。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虽然才活了五十一岁,但却写下了九十七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十分高超, 能深刻反映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也完全赖于他勤奋的读书。他还在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读书。平时一有空,他总是溜到图书馆去看书。由于耽于读书,他患了神经官能症,被学校强行休学。待身体稍好, 他又开始读书。父亲反对他学文学,叫他改学法律,并安排他到法律事务所工作。但他仍就阅读文艺书籍,他边读书边开始写作,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大作家。
爱迪生是人人皆知的大发明家,很多人都以为他天生聪明,其实他的各项发明成功, 完全是因为大量读书和勤于用脑取得的。他曾说过自己成功的奥秘:“现在回想起来,在底特律公立图书馆, 我是从书架最下一层的第一本书开读,一本一本的看了个全架。我不是读几本书,而读了一个图书馆……”这还不包括他后来读过的大量书。
从以上几个实例中,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读书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
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
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
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
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
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
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怕苦的人是无所作为的,只能导致畏葸不前;能吃苦的人则不然,在他(她)的心中树立着一个信念,一个锲而不舍、刨根究底、奋发图强的信念。
往往读书之苦弄得人焦头烂额,我们更应该有信心,不因尝到读书的痛苦,而放弃享受读书的甘甜的权利。读书,也只有读书,才是唯一通向辉煌的出路。
一位名人说过;“含泪播种,必欢笑收割”。抹掉嘴角的一丝苦味,架起读书的风帆,驶向远方的彼岸。
参考资料:心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