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阵地建设,提升外在形象。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以扩建、调剂等方式推进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为各司法所统一配备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满足信息化办公要求。
在司法所设置人民调解庭、法制宣传办公室、帮教矫正办公室、法律援助工作站、档案室等,确保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抓制度建设,提升所务水平。
规范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工作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职责,并统一上墙公示。公开监督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加强司法所档案管理,统一司法所各类工作文书,确保所务管理和业务工作整体化、统一化。 三是抓队伍建设,提升内在素养。
以充实司法所人员力量为重点,将近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并拟向社会招聘社区矫正协理员充实进司法所工作队伍。积极选送司法所人员参加省、市两级培训,每月召开司法所工作例会,促进提高业务能力。
定期组织司法所人员深入到企业、学校、社区,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树立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
原司法所长,现出租车司机胡球干回答您:司法所也值得对规范化建设吗?还人模狗样的装样子,可笑。
孔子云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孟子曰莫装纯装纯遭人轮;老子曰莫装拽装拽遭驴甩。司法所是国家的重复机构,早就该取消了。
司法所,没职没权没实用,甚至办公经费都没有。是国家的一个重复机构——调解有调委会和法院,判决有法院,治安有派出所,两劳回归人员已恢复自由权你司法所无权干涉,还挂恬不知耻的高调“管理”呀。
社区矫正是公安派出所扔掉的垃圾。想升职那叫做痴心妄想。
说是公务员根本没有晋升的机会;说是干警根本没有警衔及工资。到了司法所,还不如死了好哩。
我早已经改行跑出租车了。
一是认真谋划部署,在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上抓规范。
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在拓展领域、有效覆盖上抓规范。坚持创新发展与规范完善、建设管理与作用发挥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把人民调解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企业生产第一线。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抓规范。
制定管理指导意见和教育培训规划,规范人民调解员选拔任用,把熟悉法律政策、熟谙社情民意、善做群众工作、热爱调解事业的各界人士吸纳到调解员队伍中来。深入开展法律政策、执业纪律、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人民调解员三年培训规划》,并建立首席调解员制度,开展行业性调委会调解员分类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实行平时抽查与定期抽查、走访调查与电话调查、案卷评查与工作督查“三结合”,了解和掌握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在创新机制、协调联动上抓规范。在内部管理工作上,统一建立岗位责任、纠纷登记、纠纷排查、重大纠纷集体研究、信息报告、回访等十项工作制度;建立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调处制度以及预防、预测、预警措施。
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建设。健全专家资源联合、调解服务联网、区域协作联防工作模式,加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与法律援助中心、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之间的信息互通,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的无偿服务。
五是坚持依法调解,在严格程序、提升效能上抓规范。在开展人民调解活动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早排查、早介入,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原则,依法开展人民调解活动,推进纠纷调解程序合法、协议合法,会同法院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业务指导,统一制定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规范纠纷受理、登记、调查、调解、协议书制作、回访以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程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服务“五水共治”和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同时,加强纠纷形势分析研判,提出预防化解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加强基础保障,在办公场所、设施建设上抓规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物资经费保障。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 报告》,在回顾2015年主要工作时指出,2015年检察机关坚持从 严治检,坚持不懈抓队伍、抓规范、抓基层,强化自身建设,深入推 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1。 从严从实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 伍。
由人民群众推荐、评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弘扬彭少勇 等全国模范检察官先进事迹。研究制定各业务岗位检察官素质能 力基本标准。
加强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分院建设,建立检察业务教 育培训特色基地,建设中国检察网络学院,推进专业化职业化教育 培训。 最高人民检察院培训1。
4万余人次。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检 察官培养,在乌鲁木齐和林芝分别建成维汉、藏汉双语检察人才培 养基地。
2。 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用一年时间,集中整治自身司 法不规范问题。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近两年办理的案件逐 案排查,让不规范行为“见人、见事、见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阶段连续三次组织对各省区市检察院全覆盖的督导检查,对148 起司法不规范案件挂牌督办,对32起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通报。
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颁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禁令、涉案财 物管理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规定,以及违法行使职权行为 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规定。 3。
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防止“灯下黑” 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主体 责任。制定纪律作风禁令,紧盯司法办案,紧盯八小时外,持续整 治“四风”突出问题,公开通报检察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 对10个省市部分检察院执行办案纪律情况进行督察。
严肃查处 违纪违法检察人员465人,同比上升15。 1%,其中最局人民检察院 4人。
4。 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 把增强执行力作为基层建设重点,确保政令畅通。
健全基层 检察院抽样评估制度。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深人推进电子检务工 程,建设司法办案、检务公开等六大信息平台。
制定实施做好西藏 和四省藏区检察工作与检察援藏工作20条意见、加强检察援疆工 作34条措施。规范推进派出检察室建设,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夯 实基层基础。
推进法治城区、法治经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深化提升村(居)合同监管、项目竞标工作,加强规范化运作能力,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二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成历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镇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三是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法德齐进建设,加强律师法律讲师团、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六支队伍”建设,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开展法治街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等创建活动,提高“法治六进”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组织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案件。五是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六是夯实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根基,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为引领,加大对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经费等装备配备的支持力度,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 报告》,在部署2015年检察工作安排时指出,检察机关2015年将 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 作,着力解决自身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健全规范司法的程序、 标准和责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依法收集、 固定、审查和运用证据,加强对命案和主要靠言词证据定罪案件的 审查,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违反法律程序的案件“带病” 进入起诉、审判程序。
切实保障律师依法行使执业权利,认真听取 律师提出的无罪、罪轻等意见。建立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 员违法行使职权的纠正机制和记录、通报、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