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落实年,也是我们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年,我们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全民创业、全面创新为强大动力,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战略”,按照“重创业,促富民,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基调,着力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城市,不断提升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同时齐心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合理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城市的细胞和前沿,正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纽带,整合资源、构建平台,联系上下、协调各方,架起架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实施“五个六”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聚焦六大板块、采取六条措施、强化六项制度、落实六个责任、实现六大提升。
聚焦六大板块。按照“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聚焦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六大板块,实施“示范、达标、提升”行动,以每年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建设10件实事为抓手,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晋位升级。
采取六条措施。紧紧围绕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采取创新培训、加大投入、强化帮扶、评星定级、完善考评、巡查监督六条措施,明确任务,协同发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晋位升级。
强化六项制度。 以“规范基层、夯实基础、强化保障”为目标,强化党内政治生活、民主集中制、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处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六项工作制度,规范党组织运行,建立健全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长效机制。
落实六个责任。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落实党委(党组)、党组织书记、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政法部门责任,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实现六大提升。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抓基层、打基础上驰而不息,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整体素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层治理能力、群众满意度六大提升。
汉中市的“三市建设”具体内容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
三市建设是围绕贯彻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小康、追赶超越的总体性要求结合汉中实际提出的具体性目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汉中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遵循。 扩展内容: 中共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 关于把汉中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战略目标对于汉中的意义,王建军说,我们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按照全面提标、全面提速、全面提质“三个全面”要求,制定了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战略框架图。
一是拉高标杆明确战略任务,提出了“一个加强、六个超越、八个追赶”的战略任务。“一个加强”: 即创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市,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六个超越”:即到2021年,全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进位。“八个追赶”:即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追平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系统推进六大战略布局,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进工业翻番、农业倍增、全域旅游工程,夯实追赶超越产业根基,建设经济繁荣的真美汉中;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构建绿色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彰显追赶超越发展底色,建设宜居宜业的真美汉中;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推进文化振兴工程,加快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业特色化,凝聚追赶超越精神动力,建设文明和谐的真美汉中;实施项目拉动战略,推进千亿投资工程,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做强追赶超越底盘支撑,建设充满后劲的真美汉中;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工程,实现产城互动、城乡一体,建设精致灵动的真美汉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追赶超越持久动力,建设活力开放的真美汉中。 三是筑牢三大项目支撑体系,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构建追赶超越全面性布局、骨干性项目支撑体系;倾力打造“一环两城三园四极”十大重大项目,构建追赶超越战略性布局、突破性项目支撑体系;分年度实施若干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环保类、文化事业类、民生类等大项目或实事好事,构建群体性布局、基础性项目支撑体系,加快形成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中国网-汉中:追赶超越建“三市” 精准脱贫奔小康。
你好!这是一篇乳源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五大工程的经验材料,你可以参考下。
近年来,乳源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创新工作方式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加强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薄弱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党建示范点建设特色明显,基层支部普遍实现晋位升级;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发展经济、化解矛盾、党建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整治赶超:基层支部增活力 新年伊始,记者在乳源采访时了解到,该县组织部门近年来采取党员群众评议、支部自评、上级党组织评定三结合方式,对全县9个镇102个村党支部进行地毯式摸查,认真为每个支部“把脉会诊”,进行分类定级,并按照“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原则制定晋位升级方案,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水平。经过两年实践,已对全县31个薄弱村进行整治,创建了党建示范点20个,基层支部普遍实现晋位升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在去年11月进行的村级班子换届考察中,全县115个村、社区民主测评支部班子得票“好”占70%以上的有94个,占81.7%;村(居)委会班子得票“好”占70%以上的有87个,占75.7%;党员群众对现任村级班子的反映普遍较好,推荐人选中93.8%仍是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 示范点建设特色鲜明。
按照“一村一品牌”思路,注重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基础党支部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加强分类指导,在全县成功打造20多个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精品”和“样版”党建综合示范点。如乳城镇云门村通过成立苗圃协会及其党支部,引导党员能人为村民提供技术和销售指导,成为党员创业带富党建示范点;游溪镇大寮坑村通过党代表带头提议兴建“八一”瑶族新村、带头推动项目落实、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成为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桂头镇杨溪村通过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使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办事更方便,成为党员为民服务党建示范点等等。
薄弱村面貌明显改观。两年来,全县先后“拉网式”倒排出31个薄弱村。
针对查找出的“软、散、穷、乱”等问题,成立整顿转化工作组,选派“第一书记”,实行“一村一策”,由党群部门帮“软、散”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对症下药、分类施治。如一六镇东粉村个别村干部年龄偏大,安于现状,谋发展的眼光和激情不够,“两委”班子威信不高、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
为了帮其带强班子,驻村工作组协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年初承诺、年内践诺、年终评诺工作机制,对村干部履职践诺过程进行考核监督,用惠民成果来树立威信。通过这种工作机制,东粉村完成大坪到老合掌夫石下等村道硬底化工程、启动了造价超过1000万的高元村50户整村推进工程,目前已完成了规划、设计、拆迁和征地等前期工作。
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逐步树立了村干部威信,村“两委”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洛阳镇月坪村存在“两委”部分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
为此,镇党委、政府督促村干部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利用镇招商引资的契机,引进乳源卓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月坪村开发建设五彩谷特色农业观光园项目,基地面向当地村民招工,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2013年“8·16”洪灾中,月坪村“两委”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巡堤坝、疏河道,精心组织,连夜转移群众400多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村干部们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大布镇坪山村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收入,利用扶贫资金40万元入股电站,将200亩山林出租给承包商使用,同时引进老板投资电站收取费用,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达7万元,摆脱了村集体收入不足的困境。一六镇一六村通过扩大西瓜种植规模、申请“田心”西瓜商标,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人均实现增收1000元,有力地改变了穷村的面貌。
城乡结对:“零距离”产生凝聚力 乳源以深入开展“三实一满意”(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让群众满意)下基层、转作风活动为抓手,以“365党代表工作站”为平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村(社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记“驻村手记”、建“民忧档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城乡结对全覆盖。
结合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织省、市相关挂扶单位、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全县115个村(社区),开展“一帮一”或“几帮一”的结对共建活动。选派驻村干部180多名,组织6931名干部与7016户群众结成对子,开展“五帮四送”活动,即帮助薄弱村赶超、帮助党员创业致富、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培养“领头雁”、帮助完善活动。
下一篇:学校党建带群建(党建带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