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培养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班主任工作室以班主任思想建设、业务提高、事务操作指导为主要内容,以名班主任为效应,以形成优秀班主任团队为宗旨,创建学习型班主任队伍,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的活动平台,创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优良育人氛围,整体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崇高感。
二、培养目标 1.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旨在扩大名班主任效应,引领一批优秀班主任在规范管理班级的基础上,向个性化、艺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做好带队伍、抓项目、做展示、出成果等工作,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平台。 2.工作室将立足校、市内中青年优秀班主任,根据成员各自特点,提出发展性的定位建议,建立导、帮、带的开放型模式,进一步提升优秀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3.通过工作室成员两年时间的共同努力,通过以点带面的途径,建设“德育高地”,搭建起班主任交流、学习、研讨、提升的平台,加大本工作室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及辐射功能。 4.建立并逐步完善一整套管理培育机制,搭建网络交流信息平台,将本工作室工作开发成一个可持续、可延伸的班主任学员工作支持系统,更好、更多地服务于广大班主任队伍。
三、培训制度 为了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工作室成员需遵守下列制度。 1.工作室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本学期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2.工作室学习制度: (1)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学期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2)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需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3.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德育研讨活动。 (2)工作室建立“每学期一主题”研讨制度。
由工作室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月集体研究一次。 4.工作室工作制度 (1)制定培训措施。
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订工作室培训计划,组织、安排各次培训活动。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并有研究成果。
工作室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将研究成果发在工作室网站上。 (2)工作室网站、成员博客及电子档案资料要及时更新,开通评论、留言服务,公布成员电子邮箱等方式,确保交流效果。
工作室要及时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3)工作室成员需要以德育课题带动研究,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勤写心得体会与德育论文,积极投稿。
每学期上交2篇以上文章。 5.工作室考核制度 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学员共同参与。
(1)考核形式。每学期结束后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评。
考核的方式主要有:查看原始资料、听取成员的汇报、听取学生的评价、听取学校的评价、深入班级听班会课等现场观摩。 (2)考核内容。
主要从活动参与情况、工作室任务及相关科研课题完成情况、论文发表获奖、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考核结果。
每学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达到“优秀”者将给予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合格者则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进行流动,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6.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选择一个成员专职兼管。 (2)工作室成员的个人发展规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3)建立电子档案,纳入网络交流、管理平台。 四、培训途径 本工作室将以德育课题研究为主线,以优秀班主任为主体,以名班主任为主导,以学习、交流、研究为主要形式,提高班主任的道德、知识、能力、心理等综合素养,加速优秀班主任带头人的成长。
工作室拟采取“四六”模式:“导师培养、专家引领、自主研修、榜样示范”“四种”培养途径;“学习培训、班会观摩、教育叙事、课题研究、无主论坛、交流展示”“六种”研修方式。而“四种”途径贯穿于整个研修活动之中,并相互作用。
一个培养周期为2年。 1.“四种”培养途径 ⑴导师培养 工作室主持人应结合工作室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为成员制定、诊断、引领、评价专业发展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和教育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⑵专家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等形式,实施名家对话和高端引领,开展理论学习,以开阔学术视野,实现工作经验到教育思想的理性升华,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室网络平台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⑶自主研修 工作室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
论“名师工作室”可持续发展之方法与策略 “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展示的舞台、骨干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教育改革的论坛,由一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几个本领域具有“名师”潜质的成员组成,每年需培养学员数名,并具有“团队特征、名师内涵、区域功能”的要素,是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
作为名师工作室,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就应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借助高位平台,挖掘园所资源,发挥成员优势,根植项目研究,利用园际互动,注重名师交流,依托工程建设,建立个人档案,打造网络互动,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建设标准,丰富工作内涵 标准是目标、是准绳、是导则与规范。
名师工作室将紧紧围绕《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试行)》中的组织与管理、目标与责任、发展与引领、监测与评估4个维度15条指标,加强工作室各项机制建设,本着“关注幼教前沿,根植实践探索,重视典型引领,立足服务一线,构建学习团体,促进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以工作例会、专家培训、读书交流、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课题研究、送课送培、竞赛评比等为主要形式的各项工作,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从而培育带动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协调各方关系,营造支持环境 工作室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协调各方关系营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自觉接受省名管办对工作室的运行、建设、业务指导、管理与考核的各项工作,在顶层的引领下行之有效的开展工作。
其次要与当地教育局做好请示、汇报、沟通与反馈工作,做到“找准定位不越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质量,赢得支持。三是要积极争取工作室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室工作条件,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图书资料,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四是要与成员、学员单位领导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做到主动、细致、热情。唯有营造民主与合作的工作环境,建立工作室内部团结和社会声誉方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三、借助高位平台,促进跨越提升 树立“统筹、协助、配合”的意识。首先要积极将“名校扶百校——连片教研”工作纳入工作室工作范畴。
通过开展“讲、访、帮、促”活动,加强园际交流合作,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形成优势互补样态,实现双赢共建格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其次是主动承担“全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从课程设置、专家遴选、培训组织、过程监测、成效总结等方面搭建主持人、成员、学员发展阶梯,历练工作室成长。
以借助高位平台,提升内涵建设,放大辐射力度,来促进跨越发展。 四、挖掘园所资源,推动队伍建设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
名师工作室所在园所通常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或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均为省内知名幼儿园,在工作室成员、学员的跟岗研修工作安排中,可树立“在学校、基于学校、利用学校、服务学校”的意识,将工作室的建设与该园的发展进行一体化打造,有效整合与利用该园课题组、教研组、年级组和省级骨干、市级名师、市级骨干、市级兼职教研员等优质资源开展研修工作。压力促进动力、动力达成担当、担当助推成长。
工作室在整合利用以上资源的同时,极大的激活了承担任务教师的能量,在丰富研修课程内容促进成员学员成长的同时,该园教师的专业化也得以历练与生根,为建设学习型团队、研究型团队、示范性团队搭建桥梁。 五、发挥成员优势,提升专业素能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它的运作模式应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应是集体责任。
有效整合工作室成员资源,树立“团结协作、教学相长”的意识,结合她们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行责任划分。一是安排他们负责每期二至三位学员的跟岗研修指导工作,全方位重视学员的参与和体验,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从学员优质课展示、课题阶段性成果与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确保学员跟岗研修效果达成。
二是让他们担任每期学员培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承担培训任务时不断锤炼自身的基本功。三是工作室成员又影响、带动其所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参与研修活动,促进其专业发展。
通过工作室开放、互动、合作的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促进一大批骨干的素能提升。 六、注重名师交流,实现文化互渗 主动与省内外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取得联系,定期开展名师论坛、公开教学、课题研讨、竞赛评比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均是名师工作室教师们拓展视野、引进新观念和新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
在“请进来,送出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以传播,从而达到相互借鉴,共生互长,文化渗透,个性灵动的目的。 七、建立个人档案,助推自我成长 工作室主持人、成员与学员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进程(登。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2)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 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
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 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 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
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 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⒈ 构筑发展愿景。
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 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 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
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
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
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
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 构筑发展愿景。
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 策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
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
我们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价值。
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
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
私营企业抓党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共性特搜索点 坚持融入中心,推动和服务生产经营工作。
按照“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方法,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每个环节,使企业党建工作增加了生命力和活力。澄合矿业公司王村煤矿坚持开展基层区队党支部书记示范区创建活动,以“争创四强、争作四优”为载体,激励和调动了全矿所有支部和党员为企业科学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走出了煤矿企业“创先争优”的新路子。
始终把握关键,坚持做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抓班子、带队伍”、“建文化、塑形象”、“搞活动、聚人气”是澄合矿业公司党建工作一个亮点。
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澄合公司带出了团结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韩城矿业公司以“明任务、树信念,种文化、养习惯,重学习、强素质,争先进、讲奉献,转作风、抓落实,进管理、强效果。
”为党建总体要求,提升了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黄陵矿业公司抓班子建设、干部管理、支部建设,侧重抓重点,重点抓,抓出了企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强化核心引领,准确把握企业党建工作方向。推行众人文化,固化日常活动,坚持经验和传承,抓思想文化、班子队伍、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工团稳定等是集团兄弟单位抓党建工作的共性。
近年来,他们深入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丰富创先争优载体、推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公推公选党风廉政政设标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题年教育年活动等等,始终准确把握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向,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二、几点启示 一是建立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企业党建工作是通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发展。目前,陕煤建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公司近年来经历了煤矿企业破产重组、主体产业划转等重大变革,各单位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基于这种历史背景,各级党组织要以当前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尽快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完善党的组织机构,把党组织建到生产区队班组,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时要坚持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开展好党的各项活动。二是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事实证明,党建工作必须融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与企业中心工作目标同向、措施同定、工作同步、齐心协力,思想上时刻想着“中心”,工作中处处融入“中心”,检验工作依据“中心”,才能避免空对空、两张皮的现象。随着陕煤建司施工产业、煤炭销售、后期服务、物资供应等业务相继划陕煤化集团,发展以煤炭生产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经济战略的确定,各单位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框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围绕老矿扩能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根据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业务能力竞赛”等活动,延伸工作触角,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公司转型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
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营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 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将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列入公司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
以保证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为重点,确保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坚决走过程,要在固化日常活动,坚持传承和发扬方面做文章、想办法。 建立与生产经营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从而使经营工作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
当前,面对欧美债务危机等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煤炭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党建工作优势,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转型企业如何正确引导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投身到保证安全、增收创效、保障稳定中来,推动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是实施战略转型企业党组织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图解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
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
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
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
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
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
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因素 一、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不是与企业创办时间的长短、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技术条件的优劣等因素正相关,上述因素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根本;而企业独有的、以综合实力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之源。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就是核心生命力。具体讲,就是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是本企业独家拥有的,或者是在同行业中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其他企业如若模仿,不太可能成功或者需花费很大代价。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它包括了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的信用、信誉、形象、文化无一不囊括于其中。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协调力、组织力,是把不同的资源,有形的无形的,协调和整合起来,进行生产运作,获取利润。 (二)文化为什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1、文化是以价值标准、行为习惯为核心的概念,是人类能力高度发展的标志。
2、文化以其独特性为人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竞争资源。 第一,文化具有表达性,易于传播和沟通。
企业正是利用文化易于表达的特点推广和张扬自己的目标、主张、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第二,文化具有精神的惯性,易于代代传承。
美国文化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能够传三代的东西就能成为传统。一旦成为传统,就积淀为集体无意识。
无意识在深层次上支配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不假思索立即决定,立即发生。这实质上已将精神文化积淀为机制文化,只要机制文化不变,不论企业领导人如何更迭,他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机制文化中形成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精神文化。
第三,文化具有渗透性,易于交流、借鉴、融合。可以说渗透性文化孕育着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双赢的竞争精神。
第四,文化具有整合性,易于实施“软”控制。这种“软”控制缓慢地作用,但每天都能使个体获得新鲜的感觉和力量,建构起维持人们摘自觉意识的基础;这种“软”控制,实施起来很困难,但取得的效果牢不可破。
第五,文化具有精神的穿透性,易于塑造人的灵魂。 总之,文化赋予人们心灵一种精神力量,经过行为主体汲取、转换迸进发出的生产操作力、组织管理力,是自觉的、能动的、倍加的;沉淀在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中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则在深层次上协调并支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使之持久和传承。
这也正是别人难以模仿、难以照搬、难以替代的“人气”,而“人气”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3、文化力与企业物质力相结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价值观和精神层面上以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的作用影响和调节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的支持和援助;使个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整个文化价值体系或组织文化的方向保持一致。这就是文化对个体及至群体的支配性和协调性力量,也就是文化力量。
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将众多的员工发动起来,凝聚起来,将成为企业无比巨大的行动力量。积淀在该企业成员生命中别人买不走、个人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力与物质力的融合。
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因素 (一)最突出体现在文化能滋养人文精神,使人理性,有利于建立新型生产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采购、生产、销售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维系生产者、供应者、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诚实可靠性和信用度,成为经济交往中的通行证,使企业的经济伦理观、商业道德观,从隐性形态转变为显形因素。
1、把人文精神引入企业决策中,有利于坚定企业决策的民本性。 始终坚持把民众当作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服务对象、满足对象,才能使我国企业的文化特质与该企业从事的行业特性、事业性质相适应,并给予顺向推动。
2、把人文精神引入人际交往中,有利于企业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给人们带来好心情、好感觉,工作热情自然高涨,工作态度自然投入。
文化可以通过提升人文精神成为调整人际关系,维系新型生产关系的交际灵魂。 3、把人文精神引入企业顾客服务中,有利于企业建立新型的顾客管理,做到顾客至上。
如果说服务是一种资源,服务是企业资源的消费,服务是重要的竞争手段,那么当今市场服务层面的竞争越来越伸延到对顾客的软服务,包括个性化服务、跟踪性服务、零距离的贴身服务中。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越完善,对顾客的人性化服务就越到位。
以亲切、热情、周到的人文精神开路的贴身服务最终贴近了顾客的心。企业和顾客之间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二)最根本体现在文化已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引领先进的生产力迅猛发展。 1、知识参与了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知识经济化引起了生产力革命。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科技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以跃升到第一位;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生产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知识形态出现的生产力引起了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战略。
一是做好政治宣传工作。
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管,照章纳税。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在思想政治、道德、法规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引导他们处理好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关系。
二是通过影响企业决策促进服务企业发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党组织作用,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
三是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各种非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或意识形态争夺思想阵地、群众阵地。
四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和团结广大职工群众,逐步全面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文化水平、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为企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五是依法维护各方的合法正当权利。六是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 行为作斗争。
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主人和广大职工群众,掌握并运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自觉 地监督和抵制任何侵犯、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违法乱纪行为。
半年来,生产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作会精神,融入公司中心工作,不断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确保公司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完成,现将半年支部工作总结如下: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2011年是我党成立90周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一年。党支部更加注重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抓好党史教育,突出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全年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创先争优”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及机关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及时理顺职工情绪,对职工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召开支委会会议分析解决,确保了队伍的稳定。二、坚持正常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党支部始终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了会议准备工作充分,主题突出,记录完整。按时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认真收集党内外群众意见,会议主题突出,与会人员个人书面准备充分,会上积极发言,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党支部能认真的向全体党员报告会议查找出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积极主动地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务求达到理想效果。
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根据总支安排,组织党员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发展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了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做到有人负责,定期了解情况,积极教育培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依照程序发展党员,今年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党员对自己一年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总结、剖析,也认真聆听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和评价,明确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四、开展特色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创建和党员责任区活动,推进支部建设。
为融入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任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机制,形成党组织建设与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支部结合实际,制定了特色党支部活动方案。
通过创建特色党支部,推进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把“两强两好四领先”主题活动落到实处、推向深入,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安全生产、强化基础管理的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支部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六、下半年年工作打算 7、在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全方位参与、多角度审视、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确实起到舆论导引正确,思想工作及时,为保安全、谋稳定、促发展起到坚强的政治保障作用。
一、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由于农行是老单位,企业职工来自四面八方,思想意识和个人素质不尽一致,如何统一思想,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并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关心职工群众冷暖。
三、围绕工作任务,培育企业精神。促进目标实现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就要培育出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全员的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加强责任建设,制度文化同行。责任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可分离,与每一个单位的生存、发展都密切相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企业,这是一个光辉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艰辛的历史进程。实现这个目标,推进这一进程,就是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履行责任的奋斗过程。让我们甄别消极混乱的意识,摒弃损公害己的行为;让我们深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让我们听从责任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