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例子: 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中越显重要。
哈密地区非公党工委在地委、行署的领导和自治区非公党工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2012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强基础固根本,以良好的党建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推进哈密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哈密地区非公经济党建基本情况 哈密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两县一市非公党工委成立于2010年7月。
地区两级非公党工委结合地区企业规模实际,突出重点,在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基础上,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中的区域。 一手抓完善规范提高和作用发挥,一手抓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全面推进“两个覆盖”,真正发挥了党工委的作用。
截止到2012年10月,全地区非公经济组织固定正常经营企业920家(规模以上企业55家,规模以下企业865家,其中: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2人以上党员)企业143家(规模以上企业55家,规模以下企业88家),建立党组织128个;哈密地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100%,规模以下的非公企业具备组建条件的组建率为100%。 共有党委2个、党总支2个,122个独立党支部、3个联合支部。
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1427个(其中工会556个,共青团组织315个,妇联556),选派党建指导员116名。哈密地区非公党员已达1141名,其中哈密市839名、巴里坤县150名、伊吾县152名,今年新发展党员35名。
哈密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46家(规模以上40家,规模以下806家),从业人员14400人,党员839人。有114家企业组建了108个党组织(106家单独组建,8家企业联合组建2个党组织)。
规模以上40家企业实现党组织覆盖率100%,规模以下企业中有74家建立党组织68个,732家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挂靠在83个社区或企业党组织实行工作代管,并派遣90名党建指导员、171名党建联络员到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今年发展新党员16人。 巴里坤县,共有非公企业54家,规模以上14家,规模以下40家。
从业人员3172人,党员150人,有28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15家单独组建,5家联合组建1个党组织,8家与乡镇社区挂靠组建)建立党支部16个。派遣21名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今年发展新党员6名。
伊吾县,共有非公企业20家,从业人员3271人,党员152人,有1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广汇,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13个),鸿业化工有党员2人,党组织正在筹建中。派遣党建指导员5人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今年新发展党员13人。
二、哈密地区非公经济党工委工作开展情况 (一)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抓主线、抓重点。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系会议制度。
逐步形成以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统战、非公有制积极组织党工委、工商、宣传、经贸、税务、环保、质监、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执纪执法部门、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为成员单位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合理健康快速发展。 联合工商局在非公企业年检时,对非公企业进行党组织、党员情况的全面摸底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建立动态数据库;与地委组织部、基层办、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联合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改进党建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地区非公党工委联合组织部门、工、青、妇群团组织对非公企业党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7次调研、召开座谈会6次,编发工作简报15期;地区党工委于11月于地委组织部组成党建考核组,在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的带领下对各县市非公党工委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价。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促党建、促发展。
为保证地区非公党工委正常开展工作,地委组织部每年给地区非公党工委划拨12万元工作经费。各县市委组织部也不断加大对非公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为每个党组织配备办公用具,帮助新建党组织建立活动阵地。
哈密市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优势,围绕企业发展,灵活创设党建活动载体,投入18万元为51家非公企业建立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党组织教育平台。 (三)建数据库,准确掌握,数据清、覆盖清。
按照“六清”( 既:民企数量清;党员分布分类清;党组织建立现状清;党员统计建档清;再建党组织发挥作用清;党组织和党员隶属关系清)的要求深入街道、社区、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熟悉了本地区非公企业分布情况和企业党建情况,指派专人建档立制,建立地区非公党建动态数据库,根据党建进展不断补充完善。 截至目前,已建立哈密地区注册非公企业数据库、正常固定经营非公企业数据库、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情况数据库、非公企业工青妇组织组建情况数据库,党工委根据基层组织每月上报的数据不断完善数据库,将其建设为哈密地区非公经济的“户籍”站,真。
非公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内容很多,一言难以蔽之,提供一个大体要旨:
一是健全组织。在非公有制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做到非公经济到哪里,党的组织覆盖到哪里。
二是发展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对象是企业主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三是开展活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四是凝聚人心。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将非公组织的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和党员周围,在非公组织形成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具体做法,结合所在非公组织实际,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来做。
强化组织领导 龙城区委对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定期举行例会研究,在每次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都把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在领导力量上,由区委书记负总责,明确区委非公企业工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园区全部成立了非公企业工委,对所辖非公企业实施归口管理。全区38名正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户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对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要求务必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
加强协调调度 龙城区委认真落实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双覆盖”工作。区委组织部设立台账,对259户企业的“双覆盖”工作实行销号管理,并在园区推行党建工作“五同步”工作法,即企业登记注册同步宣传党的政策、厂房建设同步规划活动阵地、招聘人员同步招收党员员工、筹备管理团队同步考虑党组织书记人选、竣工投产同步建立党组织。
通过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建等方式,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单独组建率达70%以上。加大投入力度 为实现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龙城区通过派、选、聘等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还配备了专职副书记。
同时,实行“六建六送”,即建支部送支部牌、建活动室送活动室牌、建阵地送党旗、建宣传栏送图板、建阅览室送党建书籍、建制度送软件。对非公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还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情况予以补贴。
为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党员开展活动无场所问题,去年,区里用党费在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豪德贸易广场等建立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配备了图书、文体用品,装备了代表委员工作室等,深受党员群众欢迎。促进提质升级 龙城区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党代表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并提出意见、建议,适时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参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同时,对各园区党建工作排名在后三位的党组织,通过县级领导帮扶、区直部门对口指导、调整党组织书记等手段进行整顿,对提升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坚持示范带动 龙城区在全区重点选树了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朝阳宏达机械公司等党建工作示范点,对这些非公企业实施“一对一”指导包扶。
近年来,3户非公企业党组织获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名党支部书记获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8名党支部书记担任省、市、区三级“两代表一委员”,5名党员获省、市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创新活动载体 本着“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业主支持”的原则,积极在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动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互动双赢。
号召党员亮身份、比奉献、树形象,为全区非公企业党员配发党徽。在坚持常年开展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等活动的基础上,区委还统一在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聚合力、增活力、添动力、建新功”以及企业、区直部门和村三联系活动,为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3年来,党员累计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200多条,党员带头完成技改攻关项目27个,创直接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真情奉献社会。
园区非公企业援建希望小学1所,为灾民及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合计1200多万元,无偿献血2万多毫升,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万人。
非公有制企业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着经济的增长,扩大了就业,同时也活跃了市场并满足着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何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党建是附带的工作,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
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三是企业资产的非公有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
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薄弱。目前负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党员在非公企业职工中占的比例较少,造成党组织在企业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的非公企业主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认识不够,存在着典型的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对党建工作支持不够,抓得不紧,党建工作随意性大。
二、加快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步伐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认识。一是进一步增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从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二是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要树立“以有为赢有位,在其位谋有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所有人员的政治核心。
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抓好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从机关干部中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和指导非公党组织做好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
健全各项机制,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能力。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三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非公企业科学发展项目考核体系,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党组织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