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意见 为了充分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城市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社区党支部开展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试点工作,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就近、方便”和党员自愿的原则,重新调整社区党小组的设置模式,以楼群、院落、单位、巷道为单位,成立在职党员党小组,实施双重管理,灵活开展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党员队伍,为促进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原则 实施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目标是:社区在职党员全部纳入党小组活动范围,8小时以外接受社区教育管理,增强党性观念,推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在社区的覆盖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加快国际旅游城建设步伐。
实施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整体思路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居民,发挥优势,共驻共建的原则,努力开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明共建、事务共管、稳定共保”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2)管理模式上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科学合理划分党小组,以党小组为主体组织开展活动;(3)管理方法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社区实际和社区每个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专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4)管理途径上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组织纪律性强,工作推动力度大的优势,动员社区在职党员投身三个文明建设;(5)管理机制上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统分结合,小型分散的原则,8小时以内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教育管理,8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管理,单位以支部集中活动为主,社区以党小组分散活动为主。
三、具体内容 按照“小社区、大社会”和“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分布情况和活动特点,在试点工作中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建党小组。以住宅楼群、院落、单元、巷道、小区为依托,根据在职党员意愿,科学合理划分党小组,把在职党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 2、组织开展活动。
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活动,以党小组为单位,按照“就近、方便、灵活、多样”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党性实践活动,调动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进行民主测评。组织居民群众定期测评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情况,主要包括在职党员社会公德、自身形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作为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据; 4、实施监督检查。
聘请党性强、有责任心、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群众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收集信息,沟通情况,全面了解在职党员业余时间的活动表现; 5、实行双向反馈。召开社区单位联席会议,社区党小组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社区党支部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进行综合评价,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所在党支部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内的学习、工作情况向社区党支部通报,综合“全天候”管理情况,作为评优树模、考核奖惩、考察晋升的主要依据。
四、工作程序 1、调查摸底,亮明党员身份。试点社区党支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党员情况、所在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思想状况“五清楚”,在此基础上,填写《社区在职党员情况登记表》,为科学设置党小组、实施双重管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向每个在职党员讲清实施双重管理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2、征求意见,科学划分党小组。
采取党员个人意愿与组织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征求在职党员意见,经社区支部研究讨论,划分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党小组,原则上同一居住地的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即可成立一个党小组,同一居住地的党员人数达到20人以上的可划分为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人数基本控制在3-15人之间。 3、整章建制,组织开展活动。
新设置的党小组,由社区党支部召集党小组全体党员会议,民主选举产生党小组组长。新的党小组成立后,要及时确定工作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和规章制度。
根据双重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相关制度。 五、注意事项 以居住地设置在职党员党小组和实施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是加强社区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探索,试点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施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试点工作既要强调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各社区党支部。
新的形势任务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执政使命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组织基础,承担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企业、城市街道社区、学校、机关等社会基层组织内部建立了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利益实现途径多样化;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社会事务,不再直接包揽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收益分配。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与人民群众利益的结合方式,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2。
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有战斗力的,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大批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积累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经验。
但是也要看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严峻的;伴随着改革进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也是复杂的、艰巨的。 当前,全市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不少与新的形势任务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些党组织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与社会基层组织中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党员队伍的变化与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与新时期**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缺乏物质保障。 这些问题,影响党组织有效履行领导核心、政治核心职能,影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加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任务、工作方式、自身建设、工作条件等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11月18日,伴随着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服务平台的启动,时尚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同步亮相,正式对外开放运营,服务小镇企业、人才、党员群众等。
据了解,这是广东省特色小镇示范点党群服务中心,也是省首家时尚领域党群服务中心。时尚小镇党群服务中心“靓丽”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很时尚,很宽敞”,当日,现场参加“龙华区时尚设计师提升发展之道”培训的设计师们大为赞叹。
小镇党群服务中心面积700平方米,主题为“时尚党建 做新时代弄潮儿”。“何为时尚党建?即时尚领域内的党建,以及服务时尚小镇企业、人才、党员群众等”,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道,据介绍,“做新时代弄潮儿”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亮出时尚党建的目标态度,要打造时尚小镇党建品牌;二是突出时尚党建的特点。
时尚小镇年轻党员、设计师、模特、员工多,走在时尚潮流前沿,另外,“中国女装看深圳 深圳女装看大浪”,时尚小镇正成为中国时尚“弄潮儿”。三是发出时尚党建的倡导。
长征时,红军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5岁,不怕苦不怕死,保存了革命种子。新时代,每个人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为新征程做出自己一份力量。
社区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重视不够。
一些部门的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抓手。有的虽然有安排、有部署,但在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够。
(二)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三)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比较薄弱。
表现为:一是社区党支部发展党员困难较大。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
加上一些地方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流动党员管理上比较薄弱。
(四)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许多社区虽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有不少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层层负责和专人负责等责任制。 (五)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目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扩展资料: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50人以下的基层单位,都应当设立党支部。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简称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
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支部建在连上”的时代价值 百度百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