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永恒理念,是党的建设的不变主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为了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表现出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个别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基层党员,尤其是有些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明确。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必须让广大基层党员和基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服务理念,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是我党在清醒认识党所处的历史地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性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紧迫问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理论学习和改革创新,进一步开拓服务新思路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与改革创新能力,更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和转变工作方式的关键所在,是党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和政治保障。 没有理论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也不可能开拓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思路。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服务大局的意识是否强烈,将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和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当前,国内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解决好基层面临的各种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的领导干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指导意见》要求:“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指导意见》要求把党建工作作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意义深远而重大。 只有加强和完善企业党的工作,才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一,新党章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是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有利于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实现正确决策;二是有利于与上级党组织沟通联系,协调各种关系;三是有利于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权益,增强企业合力;四是有利于形成国家、企业、职工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切实增强做好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国有企业在向混合所有制方向改制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利益关系,如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职工、战略投资人、国有企业的经营团队等。 如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以改革为契机,国企与改革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共同发展,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方向引领作用,在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伊始,企业党组织便应当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从政治角度在可研论证、方案编制等方面进行方向把握,确保改革路径的选择和方案的编制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方向引领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统一思想,协调各方,平衡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确保改革平稳推进;三是要保障国企党组织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优化与完善,要从理论和政策的高度来认真对待改革过程中党的建设这一严肃的政治命题。
只有加强和完善企业党的工作,才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决防止国有企业在混合所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就要在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还要特别注重改革后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为强化监督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意见》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 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 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既往的探索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
成功的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实践证明,要稳妥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才能确保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只有加强和完善企业党的工作,才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要保证投资人的利益;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也要保证原有职工的正当权益。
二者的合法利益,都应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得到平等的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而其过程却复杂曲折。
主要问题是改革涉及的职工人数多,有些企业还有历史遗留问题,如债务等。改革越向前,越深人,矛盾和问题就会越多,需要支付的改革成本也就越高。
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想办法、出思路、定政策,这是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政府及管理者比较重视的往往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从实际推进和操作来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直以来有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而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还在于能不能有效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引发新的矛盾,使改革得不到顺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涵是国企通过引人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非国资等其他经济类资本,在此前提下,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简单来说就是要维护好以下四点权益:一是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利;二是维护好职工的发展权利;三是维护好困难职工基本生活权利;四是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利。 必须通过党的工作提前进人,维护好职工、群众的。
一是加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领导。深入学习领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下功夫提高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能力,把以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贯穿到各项工作中,认真解决基层风气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联系人员思想实际搞教育,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小熔炉”。
二是克服领导“包办一切”的错误倾向,坚持依靠组织开展工作。抓好民主集中制的学习教育,培养党员参与集体领导的意识。健全集体领导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正确实施集体领导。建立定期分析和讲评集体领导的制度,不断加强党组织集体领导。
三是改变党员教育管理的“滞后现象”,在发挥能动性、先进性上下功夫。及时根据环境变化、思想变化,进行预防性教育。切实发挥党员的作用,对满足于“洁身自好”、当“自保户”的党员,应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大力发扬敢于批评的优良传统,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
四是防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的“短期行为”,做好提高整体素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把好选配关,支部书记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抓好支部书记上岗前后的培训和“传帮带”。加强对支部书记的管理教育,适时安排学习教育和思想整顿。
五是彻底纠正抓先帮后工作中的“功利主义”做法,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打牢基础。严格实行责任制,纠正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努力营造说实话、报真情、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风气。
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永恒理念,是党的建设的不变主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为了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表现出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个别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基层党员,尤其是有些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明确。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必须让广大基层党员和基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服务理念,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是我党在清醒认识党所处的历史地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性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紧迫问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理论学习和改革创新,进一步开拓服务新思路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与改革创新能力,更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和转变工作方式的关键所在,是党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和政治保障。 没有理论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也不可能开拓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思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服务大局的意识是否强烈,将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和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当前,国内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解决好基层面临的各种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的领导干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一、明确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带领职工群体谋利益、奔小康,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只有做到“欲而不贪,大公无私,有好的心境和态度”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从政,人格修养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的战斗力。
二、正确把握基层党的建设的特征,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建工作,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改进作风,贴近实际,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保证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建立保先教育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手抓”、“两个轮子”一起转。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大对党员教育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选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突破薄弱环节,坚持党要管党的方针,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真正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下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结合具体实际,紧密同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
基层党建工作是基层一线的实践创造性工作点多而繁锁,围绕近接学习贯彻十八大这条主线,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基层经济工作和深化改革中的难点,职工关注的热点,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个支部,一个保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努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多了解基层的实情,多体察群众的需求,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平等交流中激发职工群众参与的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基层组织建设要自觉适应形势,拓宽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领域和渠道,致使基层党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群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拓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
基层党建工作点多面广,必须抓住机遇,选准工作切入点,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是维护和代表群众利益的一项党内严肃性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就会迎刃而解,就会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培育新人,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即使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对策,为您转载下面资料,仅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制和发展,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的趋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软化。有的企业认为抓党建应该以经济利益为主,有时间抓一抓,没时间放一放,没有精力抓党建,基础建设薄弱;有的企业组织活动无经费、无场所、无器材、无内容,活动难开展;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职工思想缓散,组织功能弱化,党员作用难发挥,优秀青年等待观望,党员的培养发展出现断层,甚至存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有的企业行政领导兼任党委(支部)书记,主抓生产经营,对党建工作既无经验,也无精力,组织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既不开党委(支部)会,也不开董事会,主要领导说了算,组织机构濒临瘫痪;有的企业党务干部政工职称不享受待遇,酬薪明显低于同级别的经营管理人员,致使部分优秀党务人才流失,即使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也不安心,不尽心;有些企业改制,机构精减,人员分流,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成为重点,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
二是组织功能弱化。党的基层组织应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企业改制后,特别是企业性质改变后,企业只注重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却不愿在党建工作上下功夫。
有的认为企业应以经济利益为主,党建工作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党组织成了企业的附属机构,党建工作变“矮”了;有的认为企业重大问题应由董事会决策,而忽视了组织的存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难以实现,党委(支部)职能变“瘦”了;有的认为企业抓党建与抓经营相冲突,重生产,轻党建,党课教育难落实,党内活动难开展,党组织变“虚”了;有的认为企业设了组织就得设职位,政治工作是虚的,经济效益才是真的,党建工作变“多”了,等等。这些消极思想、模糊认识的存在,极易形成党政关系不顺、组织功能弱化、党建工作无力等问题,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不顺,党建务“虚”,行政务“实”,党组织从事的是“软”工作,经营部门创收是“硬”指标,组织活动与行政管理两夹皮,导致组织参与决策难、监督难、活动难。
三是党性观念淡化。随着国有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下岗分流、自谋出路的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数量不断增多,教育管理难度增大。
有些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因受教育经费、活动场所的限制,组织活动难开展;有些企业根据下岗分流党员分布情况,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至党员居住地,但由于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衔接不到位,有些街道、社区不愿接纳 “外来党员”;有些企业的党员分流后,外出务工地点不确定,随意流动性大,党组织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有些企业的下岗分流党员长期外出务工,不与组织联系,党组织不好管理;有些企业的党员下岗分流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对组织失去信心,党性观念淡薄,不愿参加活动;有些企业的组织部门教育管理滞后,没有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导致下岗分流和退休党员没了“家”,成了“三不”党员。 四是处理问题简化。
在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由于部分党员因岗位调整,个人利益发生变化,下岗分流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关个人生活的重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聚众上访,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有的企业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元,而一线员工工资较低,收入差距拉大;有的企业改制重组或变相入股,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分流下岗;有的企业重要岗位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复杂,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好处;有的企业在重大工程招投标、大额度资金使用、大宗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重大问题上搞“个人说了算”,兹生腐败问题等等,职工群众对此反映较大。
二、主要对策 (一)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国有企业一般设有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领导机构,作为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国有企业,党组织虽不是以经营管理为主的行政领导核心,却是政治领导核心,起着把握大局、统领全局、指航引路的作用,如果没有组织的把关与监督,就容易形成“集权领导”、搞“一人说了算”,领导班子就握不紧拳头,拧不成绳,组织没有凝聚力,工作没有战斗力,说话没有感召力。
因此,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编配班子成员和党务人员,把政治觉悟高、党性观念强、思想道德纯、自身形象好的干部调配到党务部门工作。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做到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障,组织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做大做强企业。
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多方沟通,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班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班子成员找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党内。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企党支部工作:
第一,党政齐心合力把经营工作做好,是搞好党建工作的根本。
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仅凭理想和信念就能调动起人们冲天干劲的时代了,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更加看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我们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也迫使员工不得不更多地考虑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现在的党组织如果不能深刻洞察社会的变化,还象以前那样一味只和员工讲理想、讲奉献,讲加入党组织多么多么光荣,这些空洞的说教是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国有只有把经营工作搞好了,维护好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切实地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对员工产生吸引力。只有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党组织开展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争取把优秀的员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无论怎么说,一间濒临破产的,是体现不出党组织的先进性的,也是留不住优秀的员工的。因此,经营工作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党建工作效果的先决条件。国有的党组织必须紧紧把握住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和行政班子齐心合力搞好生产经营工作,才是搞好党建工作的根本。
第二,抓好文化建设工作能有力地推进党建工作。
每个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的价值观、信念、为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以及为达致目标所需要的态度、勇气和手段、和员工对顾客的态度、对员工的态度、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员工之间的相处等等多个方面。优秀的必有优秀的文化,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也必有一种优秀的文化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内营造一种积极的、进取的、向上的、和谐的、有责任感的文化,是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壮大、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党组织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如果能够因应社会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更新观念,利用文化建设这一新时期大家所推崇的新型思想工作载体,把党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以职工群众所乐于接受的形式加以贯彻落实,必将提高党组织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增强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威望,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
第三,必须结合改革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党组织(支部)的设置,才能确保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
基层党支部是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战斗堡垒。党支部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因此,合理设置党的基层党支部,是搞好党建工作的保证。国企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提高竞争力,一般都经历了比较大的改革和推进了人员精减工作,并且这一过程到现在为止还在不断进行中。党组织的设置,也必须适应改革的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与行政的变化同步,这样才能在深化内部改革的时候,配合行政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配合行政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的各项改革措施能平稳地推进,维护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有利于推进的各项行政工作,以服务好和员工为目的,适时进行合理调整,才能确保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四,选择好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是党建工作效果的保证。
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落实。因此,只有把对党和有着深厚感情,对党建工作有极大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党员同志,安排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才能确保党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保证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切工作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务工作在很多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向,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甚至在待遇上也遇到了不公平对待的情况。而且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比以往更加复杂,不少人的思想中功利主义和个人价值观战胜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种情况下,把党性强、素质高、对党建工作有热情的党员同志提拔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才能带动其他党员同志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挑战,党组织必须因应时代的发展,大胆创新党务工作方式,以更贴近时代的工作方法,更切合年轻一代人员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党建工作,才能使的党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想深入研究和解决深化改革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认识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第一,思想观念创新,抓思路。一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现目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突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这个时代主题,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
第二,工作内容创新,抓队伍。一是要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当前一部分党务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针对队伍结构不合理、党的观念淡薄等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等途径,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前形势、贴近党员实际的党员队伍建设新路子。
第三,工作方法创新,抓规范。一是在活动内容上创新。要重视教育,把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与业务知识的培训相统一。开展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知识、技术、业务的学习和竞赛,培养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并把在党的活动中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术和业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创新。要通过发挥党支部、党组织和**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党的意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严格管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活动载体创新,抓素质。一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在实践中考验党员,在实践中锻炼党员,在实践中提升党员素质。我们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上级党委部署的主题活动外,还要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公开承诺制”、“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活动,给党员展示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平台,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本领显出来,作用看出来,形象树起来。二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杜绝党建主题活动简单化、表层化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贴紧生产经营和岗位工作,做到内容具体,标准清晰,使党员真正有责任、有目标、有压力,真正进入状态。
第五,培养方式创新,抓能力。一是党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双向培养”方式可有效提高党员工作能力,全方位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增强党员业务本领,使党员在生产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双向培养”方式,对“经营管理岗位的党员、专业技术岗位的党员、生产操作岗位的党员”,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实施培养方案,进行分层推进党员业务素质培养。
第六,活动方式创新,抓效果。一是在活动形式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性的活动和必要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小型、分散、业余为主的活动与必要的大型、集中活动结合起来。二是在工作手段上。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运用现代的工作手段,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传媒,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设置网页,开展网上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改变和解决使用传统模式开展思想教育的“讲浅了没有人听,讲深了说不清”的矛盾与困惑,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在党组织活动效果的评判标准上。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活动次数、参加人数多少来评判的形式化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业务、生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标准。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时代特点,既要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实践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