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为军服务(找护理病人的护工)
admin
2022-09-05 09:04:37
0

  阅读提示

  目前,护工行业存在专业性不足、服务质量难以监督和保障、收费标准缺乏规范等问题,很多人对护工服务心存忧虑。一方面,专业人士建议,应该对护工行业建立统一完善的监督标准和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多地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或将成为陪护主力军。

  早晨5点,在辽宁沈阳某医院一间病房,护工李姐正在给老人洗漱,随后是翻身、叩背、吸痰、做雾化,然后又将流食通过胃管灌注到老人胃里。做完这些,已经早晨6点多,此时老人再次入睡,李姐开始打扫病房。

  近年来,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让本就紧缺的护理资源更加紧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万,仅这一群体对健康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就有着很高的期待。在此背景下,像李姐这样的护工便成为许多患者家属的重要帮手,受雇在医院和家庭等场景中,为老人、病人提供陪护服务。

  但是,把病人交给护工后家属就能放心了吗?记者了解到,请护工这件事让不少人感到烦恼,一方面担心护工专业性不足,服务质量难以监督和保障;另一方面收费标准缺乏规范。今年6月,北京市卫健委出台《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护工陪护、雇佣服务实行患者自愿原则,相关服务要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护工的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护工多缺乏专业性和有效监管

  李姐照顾的老人有3个儿女,其中两位身体状况不佳,另一位工作忙,他们都难以长期承担陪护重任。2020年4月,李姐的出现,让老人一家松了口气。

  55岁的李姐,做护工3年多。她告诉记者,刚入行时她加入过一家劳务派遣机构,后来有了稳定的客源,决定单干。她的陪护技能主要靠跟同行学,平时也会在网上学一些。

  来自深圳宝安区的陈冲,在养老服务业有着多年从业经验。他在《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中表示,理想的护工要掌握专业的日常陪护技能、基础医疗知识和基本操作,还要有人文精神,懂得关心关爱被陪护者,但现实情况是护工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流动性大。

  “而且护工行业无准入资格,多为‘零经验上岗’,缺乏系统性、专业化培训。”陈冲说。

  此外,据陈冲了解,护工多为患者及家属自行聘用,与劳务派遣机构或家政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但是正由于此,医疗机构对护工执业缺乏监管,护工费用乱收、一名护工超额陪护多名患者等现象常见。

  行业需建立统一监督标准和评价体系

  护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陪护服务需求缺口,但从长期看,解决护工行业相关问题,保障患者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加强行业监管。

  为适应公众的健康需求,全国层面近年来推出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2019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2020年1月,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薛惠元在《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政策为规范护工管理提供了宏观指导,但仍需注意的是,现今护工市场管理仍然繁杂,涉及护工公司、医院等多方,另有部分护工属于个体进行工作,政策举措的落实效果可能会有折扣。

  薛惠元认为,行业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建立统一完善的监督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步伐需尽快跟上。“医院要与第三方机构理顺责任关系,制定护工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动态评估监督机制,此外,在兼顾护工收入和患者负担基础上,探索制定更为合理的服务价格标准。”

  专业护理员或成未来陪护主力军

  近两年,为补齐护工行业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北京、重庆、福建等地陆续出台举措,提出将包含护工在内的社会劳动者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支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是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采取规范化培训,将护工升级为专业护理员。

  李姐表示,希望有专门为护工提供的免费学习培训机会。“我很乐意参加学习,也想通过技能认证,这对往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据了解,今年8月,福建已经开始组织实施“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患者无须家属陪护或聘请护工,而是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提供24小时不间断陪护、生活照料等服务。护理员由医院统一聘用管理,费用由财政、医保、患者多方共同承担。

  另有专业人士表示,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可以将护理体系分为护理员、助理护理、医疗护理和护理科学研究等不同层次,各层次的培训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并建立相应的职业上升通道。此外,还应该落实护理员由医疗机构统一聘用和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并完善医疗护理员的职业认证制度。

  此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康养服务与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副主任陈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现有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万多人,按照1:3失能人口照护比来算,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可能在千万级别。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扩大老年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需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加速扩大“出海”产业化规... 位于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也被称作“外滩钟楼”,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每逢整点,它都会敲响外滩钟声。...
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数据,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超额完成5.4万个的年度...
苏北小城:满城尽带黄金“甲” 新春伊始,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手工穿戴甲市场刮起了一阵“蛇年风”。一家名为图婳美甲的店铺内,蛇...
黄浦江畔的“AI超级工厂”,如...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在AI领域的重大突破,引领全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AI洗礼。作为上...
今年春运期间离穗和抵穗人员约1...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23日发布数据,2025年春运期间(1月14日至2月22日,共40天),离穗和...
【环球财经】出口民调显示联盟党... 转自:新华社新华财经柏林2月23日电(记者邰思聪 李超)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于当地...
8微米双面光电池箔实现量产 记者23日从河南省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神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新材”)最新研发的8...
2月24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建瓯:育苗尽显科技范 全自动播种机精准落籽,数百万株蔬菜幼苗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舒展新绿……春寒料峭,但建瓯市各个育苗日光温室...
系统认知升级+战略技术升级+A... 来源:管理智慧开班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中国·北京报名条件本课程适合有意提升数智化领导力...
去北京六环外赶集 2月15日,北京市昌平区辛庄村,一位听障烘焙师在市集上销售自制面包。(本文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人社日课·2月24日】社保代... 转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关注
摩根资产管理张一格:低波“固收... 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入“1时代”,纯债收益率的迅速下行使得稳健型的投资者难以适应,从其他多元资...
黄石松:借鉴国际经验增加医养结... 转自:经济日报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是动态...
模速空间成立500天:一个年轻... 刚落幕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为期三天的“模速空间”专场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搭建了面积超2000...
默茨宣布获胜 朔尔茨承认失利 ...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资料图)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于当地时间...
苹果iOS 18.4为CarP... IT之家 2 月 24 日消息,苹果公司日前发布了 iOS 18.4 的首个测试版,其中包含了一个看...
定了!价格大降 继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检验项目价格规范治理后,又一重要价格治理成果,为300多万需要化疗及长期输液...
在线客服不在线 洗赔规定点不开... 转自:千龙网市民赵女士向本报反映,近日她通过一家名为“UCC国际洗衣”的微信服务号预订了上门取送的洗...
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重要引... 转自:千龙网如今的“演艺之都”,“观演”概念日益拓展,想看一出好戏,地标性大剧场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