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队(北大学生考古)
admin
2022-11-15 11:47:21
0

  “既然选择了考古,那就要一条道走到底,而且要走得精彩纷呈。”有“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之称的三星堆遗址是年轻人心中的“网红”,一起“出圈”的还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

  长期以来,考古都被看作冷门专业和艰苦岗位,但在冉宏林看来,“俯首于田间地头是自己无悔的选择,新一代考古人正在用青春的力量发掘着中华文明瑰宝”。回想起在三星堆遗址发掘过程中迸发出的“创新火花”,冉宏林觉得和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有着莫大关系。

  在三星堆祭祀遗址区的新一轮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北京大学的考古队负责8号坑的发掘工作。俯身于悬空操作台,定位坐标、拍摄、记录……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何晓歌是唯一全程参与北京大学在8号坑田野工作的学生。她说,“在田野里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实物资料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其中最主要的研究途径就是通过田野考古的发掘调查获得文物资料、文化遗存,这是考古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许多重大考古发现的基础。

  早在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就在河北邯郸独立开展了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形成了包括两个半月的田野发掘、半个月的调查、一个月的室内整理和编写实习报告等工作流程的“北大模式”,如今已成国内高校考古学科广泛采用的田野考古教学模式。

  60多年来,北大田野考古教学去了河南洛阳王湾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山西曲沃天马-曲村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宁夏盐池张家场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山东临淄桐林遗址……

  从翻山越岭到运用无人机、遥感测绘等技术手段,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眼中,考古工作方式虽日新月异,但北大考古人对田野的热爱依旧炽热,“一代代北大考古人行走在田野上,新生代的90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北大精神”。

  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并不会每天遇到很多“宝贝”,破碎的陶片才是常客

  谈到考古,你会想到什么?也许很多人会被“可可爱爱”的三星堆青铜器吸引,会对纪录片中神秘的考古遗址好奇,也会被博物馆展览里摆放的精美展品所震撼,但真实的考古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今年9月,一批北大考古师生来到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吴安琨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发现未知,找到新事物,可以带来很强烈的获得感”,第一次进行田野考古实习的他还有些新鲜和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自己“守护”的探方进行挖掘工作。

  在发掘期间,这支田野考古实践队主要工作是,在各自负责的探方里不断进行刮面,寻找判断一级单位,再对器物进行清理、画图记录,最后通过探方日记的形式把发掘过程记录下来。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很快吴安琨便遇到了最具挑战性的事。“进行刮面时,经常遇到土质土色难以辨别的情况,无论刮面多少次,都无法清晰找到不同单位之间的界限,那个时候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何晓歌也遇到过相似的困惑。曾经,为了寻找一段古城墙,她跟随钻探队在野外勘探了半个多月,每天起早贪黑,却一无所获。“考古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也许在别人眼中我们寻找的是废土,但推进科学研究的精神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我们前进”。每一次自我怀疑,换来的是考古队把探勘范围拉得更大,直到顺着线索找到古城墙。

  对吴安琨来说,他只有一遍一遍地刮面,一遍一遍地找界限,“这是一个静下心来去寻找考古工作意义的过程”。

  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并不会每天遇到很多“宝贝”,破碎的陶片才是常客。一片陶片、一片瓦片,每一片都需要清洗拼对,也许可以拼凑成功,也许孤立零散……

  “在田野里,我们看到地层,亲手摸到器物,去刮面、画线,历史就在我们手中一点一点呈现。”20岁的何心玥是前往山东临淄的考古队员之一,对她来说,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考古挖掘看似是一件枯燥单调的活儿,却让她非常享受历史在自己手中划过的感觉。

  曾经,冉宏林也担心过年轻人对精细化发掘的作业方式有想法,希望赶紧亲手发掘出能进博物馆珍品区的“大宝贝”。后来,看到师弟师妹们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还常常对发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和钻研,冉宏林仿佛看到了当初参加田野考古实习的自己,“考古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保持踏实平和是北大的传统,也是中国考古的力量”。

  “青年考古人要耐得住性子,还原全面、真实、鲜活的中华文明。”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看来,考古挖掘工作是一项不可逆的科学研究过程,只有考古工作者最大限度地提取保留属于这个遗址的各类历史信息,才能够将历史文化价值阐释清楚,“这个过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许每个人做的只是考古历程中的一小步,但日复一日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推动学科发展一大步”。

  “只有真正喜欢,才会去选择并坚持下去”

  “培养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育人目标。在考古人用双手触碰历史的实践中,保护文物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也被唤醒。

  有人说考古太枯燥,有人说考古太辛苦,为什么选择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下地挖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对何心玥来说,田野考古像是一项寻找解开历史密码的探索历程,“我们是一群既朴实又浪漫的人”。

  古今交融,把人生融入历史长河,同样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薛雅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薛雅丽的家乡是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从小就喜欢逛博物馆的她,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感兴趣,“纵观历史脉络,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但通过考古和历史我们就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走向何方”。

  前段时间,在临淄桐林遗址实践的考古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大考古学1961级校友王明达。早在1965年,还在参加毕业实习的王明达与自己的老师、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发现了这片遗址。几十年过去,00后新生代考古人在这片土地上倾听着老前辈诉说往事。

  “学生们翻开泛黄的考古笔记,一页又一页的字迹里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信念和传承。”秦岭说。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考古工作的印象是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但在北大田野考古队师生们看来,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在田野里探源中华文明的日子,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取出文物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往往需要考古人员长时间趴在架子上工作,何晓歌就因为长期维持跪趴状态损伤了膝盖,导致一条腿完全无法弯曲。为了继续坚持在考古一线,她还自创了一套“圆规式起立”的姿势,以一条腿为圆心,另一条不能弯曲的腿旋转带动身体站立起来……

  不过,这在何晓歌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对于考古人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的老师连膝盖软骨都磨伤了还在坚持考古”。

  何晓歌记得曾有人说,田野考古就像一个分水岭,青年学生只有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田野实习,才能找到是否坚定选择考古这条路的答案。幸运的是,何晓歌在田野考古实习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核”,“只有真正喜欢考古,才可以成为最终坚持下去的人”。

  “这些年轻人坐起冷板凳来相当可以”是冉宏林对新生代考古工作者的评价。在他看来,北大考古人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方法和理念,更有踏实平和的心态,以及探求文明奥秘的执着精神。

  “每一个考古人的最终目标是把科学研究做好”。如今,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比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秦岭看来,相较于考古所带来的历史意义,一切客观条件的艰苦都微不足道,“考古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推陈出新。只有真正热爱,不断思考和创新,才能去发展这门学科,去阐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田野感受中国,责任感成为永恒的课程”

  “田野考古是一个集体项目,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学习如何完成集体性工作。”张海是前往临淄进行田野考古实习的带队教师,他发现,在校园生活里,以班级为整体的活动并不多,导致一些学生对班级和集体的概念模糊,“在田野考古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重新凝聚成了一个真实有效的集体”。

  组建工地管理组、库房组、后勤组、伙食组、物资组……在考古工地现场,学生们加入不同的“战线”,共同维护起了整个团队的运转。

  在考古工地,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负责挖土的工人,他们往往是在农闲时节加入考古队做些零活儿的当地村民。对于青年考古队员来说,学会与自己探方里的挖土工人打交道是一门“大学问”。

  “挖土工人很容易被忽视,但正是他们和考古队员共同配合才能汇聚起考古力量,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在秦岭看来,田野考古更重要的意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接触中国社会的机会,“考古工地就像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基层群众接触”。

  工作间歇,学生会去老乡家中做客、帮助当地老人网购、体验农村生活的变化、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情况……慢慢地,实践队与村民之间产生了一种天然链接。

  “以青年的视角,向公众传达正确、全面的考古知识”,在北京大学的田野考古实习中,学生们还承担着一项公众考古任务,考古队员会前往当地小学讲解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在当地社区的考古艺术创作活动、由考古队学生负责每个月的工地参观活动……

  这段时间,吴安琨就承担起了带领小学生参观考古工地的任务。什么是探方、什么是灰坑……吴安琨把自己一点一滴的考古生活分享给当地儿童,“让考古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同样是考古专业学生的另一份责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考古工作了,我们也看到了考古工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秦岭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很多村民从对考古工作一无所知,甚至是抵触,逐渐转变成了理解、包容和加入,“由青年学生带动村民、儿童感受到考古工作与中国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这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从课堂到发掘现场,从工地到所在村落,从实习队到反哺中小学校园……学生们透过考古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也承担起了中国考古知识普及和发展的责任。张海觉得,田野考古实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必须成为考古学家,但无论选择哪个岗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永恒的成长课题”。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在沈睿文看来,随着考古学逐渐“变热”,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已非常广泛,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改行,但田野考古实习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田野考古特别需要团队精神、吃苦精神,会成为每一位青年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洪城环境4月10日现1笔大宗交...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4月10日,洪城...
春天的风,为啥这么大? 4月10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国科军工4月10日现4笔大宗交...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4月10日,国科...
4月26日起面试,湖南发布公务... 稿源:掌上长沙2025-04-10 17:22   长沙晚报掌...
全国邮政管理系统处级领导干部任... 近日,国家邮政局在陕西西安举办的全国邮政管理系统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开班。培训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安踏集团宣布收购德国狼爪   4月10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宣布,将全资收购起源于德国的世界领先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
仙桃三楚友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 仙桃三楚友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由于产品说明书与备案说明书不一致等原因,仙桃三楚友康医药科技有限公...
丽臣实业: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公... 证券日报网讯丽臣实业4月1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美国有少量的出口业务,营收占比不...
“一片绿叶”,如何撬动恩施百亿... 恩施茶香正飘出大山,试图闯荡出属于自己的“江湖”。3月24日,2025年恩施玉露茶商大会在湖北省恩施...
帮退票、狠压价、带进场……为啥... 近日,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关于二手交易平台上“奇葩”服务的讨论,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购买的“奇...
豪鹏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 人民财讯4月10日电,豪鹏科技(001283)4月1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
又一场“回忆杀”!陈明“等你爱... 观海新闻自大麦App获悉,歌手陈明“等你爱我”2025巡回演唱会青岛站已上架。7月12日,她将在位于...
马斯克 xAI 推出Grok ... IT之家 4 月 10 日消息,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于今年 2 月 17 日发布了其...
唐山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提示! 转自: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市教育考试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温馨提示2025年上半年高等教...
中材国际(600970.SH)... 格隆汇4月10日丨中材国际(600970.SH)公布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新签合同金额合计2,7...
降温6~8℃!济宁发布大风黄色...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气象台2025年04月10日17时05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受气旋和强冷空气影响,...
汇嘉时代:一季度净利润5370... 格隆汇4月10日|汇嘉时代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快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
“对等关税”后,美国人生活变贵...   美国总统特朗普打出的“关税子弹”,最终射中的,恐怕是普通美国老百姓。  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的...
2025年上海市支付结算工作会... 格隆汇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召开2025年上海市支付结算工作会议。会议强调,2025年...
立讯精密辟谣考虑在美国建厂 近日,有报道称,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在4月9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如果客户有特别要求会考虑在印度布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