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飞驰的列车,将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入普洱的绿水青山。“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223.4亿元。
打造“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普洱更加具象化。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93亿元,比2021年1081.89亿元增加107.04亿元。“十四五”期间,37.46万人入普旅居,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较“十三五”分别增长60.04%、56.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7%,“绝版普洱·香遇世界”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五年来,全市在公共文化供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消费提质增效、旅游服务创优提质等多领域抓机遇、创品牌、聚人气,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文旅融合开创新局面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拉祜族群众在舞台上,弹奏着吉他,唱着歌谣、跳着芦笙舞、摆舞。游客们沉浸在这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感受着非遗的魅力。
老达保歌舞表演 赵梦芸 摄五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同步推进,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550件,较“十三五”增长28.9%。《农民院士》《摆出一个春天》《景迈有嘉木》等文艺精品先后登上全国舞台,获得广泛好评。全市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2万余场,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全市建成非遗工坊37家,为游客提供非遗体验服务,带动就业2.5万余人次,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通过旅游市场的带动,747项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博物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10个备案博物馆“十四五”期间接待观众293.07万人次,较“十三五”增长32.6%。“文物里的普洱”“非遗里的普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博热、非遗热成为普洱文旅市场的新亮点。
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
华灯初上,茶马古城里游人如织。而在刚刚建成的1735·奥莱小镇,游客们在新开业的商铺间体验着购物与文旅融合的新乐趣。“十四五”期间,普洱市持续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市精准谋划文旅项目105个,积极对接80多家目标企业,签订框架协议22个、合作与投资协议35个,落地投资超50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普洱文旅产业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住宿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白马山熙康云舍、云缦营、松赞绿谷、温德姆、六时康养、建华国际、景迈假日等30余家高品质酒店,成功引入华住、锦江、洲际等知名酒店品牌19家,其中17家已投入运营。全市宾馆酒店数量从2022年的2151家增加至2545家,增长18.32%。
倚象山半山酒店 子涵 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为普洱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020年的2.4天延长至3.12天,旅游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90.89亿元,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业态呈现新气象
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持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十四五”期间,普洱市通过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培育多元业态,有效提升了文旅产品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培育A级旅游景区29个,较“十三五”末增长190%,其中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21个。新增云南省旅游名镇3个、省级金牌旅游村7个、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8个,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产品体系。
乡村旅游发展特色鲜明。创新培育思茅区思茅街道老爪箐村“党建引领12345”、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曼海村“乡村CEO”带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紫马街“三融四联”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116.8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78.19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全市累计组织各类文旅活动2500余场次,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思茅马拉松、江城匹克球等赛事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神鱼节、火把节、泼水节、木鼓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特色鲜明。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普洱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神鱼节 陈永刚 摄新业态蓬勃发展。“咖旅融合”“茶旅融合”“体旅融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梦幻普洱·欢乐世界等新兴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全市限上住宿企业较“十三五”末增长63家,培育规上文体娱乐企业12家,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优质服务体现新温度
在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干净整洁,无障碍设施完善,志愿者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咨询帮助。“十四五”期间,普洱市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全市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56座,有效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导游讲解员队伍不断壮大,从2020年的166人增加至416人;旅行社数量从25家增加至39家,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住宿业态提质升级。等级旅游民宿增加至13家,其中,帕哎冷古茶庄园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实现了高品质民宿的重要突破。宾馆酒店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旅游市场监管有力。通过推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集中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涉旅投诉办结率始终保持100%,游客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文明旅游、诚信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的奋斗历程,普洱文旅产业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普洱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撰文:徐一丹 李孙波
资料:普洱市委宣传部
信息员:赵昕
编辑: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