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荣浩 每经编辑|陈梦妤
这段时间,深圳市罗湖区布心花园多栋老房子响起了久违的装修声。作为一个两三年前就已搬空的旧改项目,如今的场面显得有些违和。
11月2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或记者)在布心花园现场看到,多户居民在对房屋进行重新装修,原本已拆掉的窗户和防盗栏也被重新装上。
布心花园位于罗湖区东湖街道,多数房源建成于20世纪80~90年代,整体楼龄普遍超过30年。
早在2020年年初,布心花园一、二、四区就被列入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2021年11月,项目取得《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项目规划的审批通知》。2022年8月,明昇集团正式成为市场主体。
项目原本计划于2024年开始拆除,但仅拆除部分楼宇后,拆迁突然停滞。部分业主向每经记者反馈,今年4月,开发商深圳市明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昇公司,明昇集团旗下公司)突然停发拆迁安置费;到11月,部分业主选择搬回原址。
11月24日上午,每经记者从东湖街道城建办处了解到,因明昇公司存在一些案件纠纷,银行出于内部风控考虑,冻结了明昇公司部分账户,且正在对相关贷款进行重新审核,目前区住建局正督促开发商跟银行沟通安置费发放事宜。
而对于近期陆续有居民重新搬回布心花园居住,上述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这是业主的个人行为,街道办不建议大家重新搬回去居住,也未发布过让居民回搬的相关通知。
居民的安置费何时发放?项目后续推进进展如何?11月24日,每经记者多次致电明昇集团官网公布的深圳分公司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同日下午,每经记者以布心花园居民身份来到明昇公司在布心花园项目部,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与政府推荐的企业洽谈合作,将引入新的资方,预计年底前会出结果。
“项目其实一直在银行有贷款,只是银行从风控角度不予放贷;若与央企合作谈妥,等央企入驻后,银行贷款下来了,拖欠的安置费会一并补齐。”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补充道。
11月23日,布心花园多户居民正在打包行李,准备重新入住。
余女士向每经记者表示,未与开发商签订搬迁协议的大概有200户,从11月开始,陆续有业主选择重新搬回来居住。
“现在搬回来的业主还不算多,更多人是在观望,如果开发商在年底前没解决安置费问题,可能搬回来的人会更多。”余女士说,“整个小区是2900多户,目前还在小区居住的(应该)不足300户”。
这场“逆行”的背后,是业主们对旧改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的无奈。
受访者供图据业主向每经记者展示的房屋搬迁补偿安置协议:“自建设期起算日起40个月内,原则上甲方应完成补偿物业的建设,并根据国家和深圳市的相关规定取得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换言之,若开发商2024年顺利完成拆迁,预计最迟2026年就能住进回迁房。
但出乎业主预料的是,如今搬出来两三年了,项目仅在去年拆除了少数楼栋。多位业主也向每经记者证实,今年4月后便再未收到开发商的安置费。
“安置费停了,现在只能先搬回来了。”一位正在搬家的业主向记者无奈地表示。
余女士告诉记者,她只有一套房,主要用来养老,因担忧拆迁不及预期,所以未与开发商签订协议。
明昇集团官网显示,公司自2016年向粤港澳大湾区扩张,先后拓展了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多个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旧改方面,过去20年,在政府指导下,明昇集团在福建、湖南等地累计完成了占地10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布心花园目前的居住环境相对恶劣,部分楼房的门窗已被拆,钢结构暴露在外,一期随处可见建筑垃圾堆放以及垃圾被焚烧的情况。
面对布心花园旧改项目的停滞困境,多方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有业主代表向每经记者表示,11月5日,东湖街道办组织召开了沟通会,业主代表与政府部门就项目推进中的系列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业主们集中反映了长期未收到过渡安置费、生活困难加剧、沟通渠道缺失、危房回迁安全隐患、未签约业主管理混乱及开发商履约不力等核心诉求。
在此次沟通会上,相关部门回应业主称,项目因房地产市场下行、资金链紧张、银行放款审核延迟等原因陷入停滞,目前正积极协调引入国企或央企作为新资方盘活项目,并研究统一的搬迁补偿标准。
目前正在密集洽谈不少于两家国企作为潜在接盘方,方案包括整体接手、部分承接或注资支持等方式,但尚未有成熟可行的方案。同时,职能部门强调不会放弃该项目,将深度介入新资方谈判,确保其承担过渡费用并接受监督。
受访者供图而对于业主们关心的安置费发放问题,此前有业主向罗湖民意速办平台反映,得到的答复为“经多方协调,已完成部分过渡安置费的发放,剩余过渡安置费发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后续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将会同东湖街道办持续加大城市更新项目拖欠过渡安置费等问题的处置力度,妥善解决被拆迁群众过渡安置费拖欠问题”。
11月24日下午,合一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宇向每经记者表示,“拆迁停滞、安置费拖欠”并非个案,其根源在于城市更新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而破局之关键在于城市更新各方利益再平衡。
“目前主要有六大纾困盘活模式,包括主体变更/转换改造实施主体、地方政府主导转换改造实施政策路径、央国企地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方、央地国企合作+清退原合作方、债转股及债权置换、破产重整及庭外重整等。”罗宇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