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左侧写着千问,右侧标着夸克AI眼镜,11月27日,夸克两个系列六款单品的AI眼镜在这样的舞台上亮相。一同站在台前的,还有首次以千问应用负责人身份出场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
他开场的第一句就是千问App,再次分享公测一周的成绩:累计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千问App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步”,吴嘉同时补充,“AI最大的想象力是改变物理世界,在这一点上眼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穿戴式设备”。
千问和夸克交替出现的舞台之外,两者的广告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轮番登场,且都强调与阿里生态核心场景的绑定。在这场AI to C(面向消费者)的全面战役中,夸克这份实体答卷能否搅动市场?夸克AI眼镜与同属于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的新晋“网红”千问,谁是一哥?交卷之后才有答案。
两个系列六款单品
11月27日,天猫、抖音、京东等线上渠道正式开售夸克AI眼镜S1,该系列配有不同框型和颜色共三款单品,最低到手价为3799元。全国82个城市的604家线下门店将陆续提供配镜、产品体验及购买服务,门店地址可通过夸克AI眼镜微信服务号进行查询。
同日发布的G1系列更侧重时尚和轻便,目前在各平台开启预约,这个系列除提供两种框型选择之外,还配有太阳镜款,最低到手价1899元起。
硬件层面,夸克AI眼镜S1搭载双旗舰芯片,配有五个麦克风阵列加骨传导,可实现0.6秒的极速抓拍,3K视频录制,超分超帧后可输出4K视频。G1重量40克左右。除了不带显示,G1在芯片、声学、拍摄等硬件配置方面与S1一致。
科技类UP主何同学对夸克AI眼镜的重心后置很满意,他甚至在现场晃动头部展示眼镜的舒适感,续航能力、提词器、交互区等也是他点赞的功能和设计。
据介绍,夸克AI眼镜采用超细镜腿、超薄镜框的架构设计,外观上更接近普通眼镜。通过定制研发小型化扬声器、设计超窄一体化FPC(柔性电路板)等设计,使得镜腿仅7.5毫米,镜框仅3.3毫米,比行业主流薄25%左右。可换电设计支持用户拔下镜腿快速更换电池。
得到App罗振宇已经试戴了1个月夸克AI眼镜,“我拥有了自己最完备的数据,这是手机做不到的,也是手表做不到的”,据他透露,曾尝试用眼镜记录自己一整天的输入和输出。
物理世界首秀
吴嘉也介绍了眼镜的换电技术、仿生设计等,但更多解答了一下形而上的思考。
“我们认为AI眼镜是真正开启AI时代人机交互革命的智能设备,在这一点上它的重要性是不亚于手机的”,在他看来,“作为第一视角的一个头部设备,能够捕捉80%以上的人体感官输入,这是手机无法做到的。它能够成为用户的另外一双眼睛、耳朵和第二大脑,从而成为整个人机交互系统的感官中枢。在上面所搭载的千问AI助手,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懂用户,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给用户提供价值。”
不过,这种连接来的并不是由夸克首创,目前市场上的AI眼镜几乎没有不和大模型挂钩的,也没有不提助手能力的。
放大到全球,Google在十多年前就推出了Google Project Glass,将微型显示屏嵌入镜片,可实现拍照、导航等功能,尽管引发全球关注,但最终未能走进大众市场。此后,AI眼镜如同一个“轮回项目”:从Meta联手雷朋推出多代智能眼镜、苹果已发布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设备,以及被曝光的智能眼镜,到国内小米、华为的试水,AI眼镜赛道又走向舞台中央。
正因如此,当阿里高调入场时,业内反应复杂。创业公司传来两种声音,“大厂投入和耐心有限,不足为惧”“非常敬畏,它们可能在蛰伏”。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直言不讳:“智能眼镜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条死路。”他认为,从谷歌到Meta,再到小米,没有一家真正做出有水花的产品。但他也承认,“有时候只有尝试了才知道行不行”。
“一哥”之外
尽管争议不断,2025年仍被视为中国AI硬件发展的重要节点,AI眼镜是忽视不了的形态。
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国际品牌在消费级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厂商通过积极的营销投入与渠道拓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据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预测,2026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91.5万台,市场正式迈入规模化增长新阶段。智能眼镜正从独立的智能设备,演进为用户个人终端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给出一组数据,预计2026年,智能眼镜市场中端侧支持AI的占比将超过30%,语音助手支持大模型的占比将超过75%,为复杂任务提供支撑。
机会也在同行面前展开,近日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杨震宣布将在2026年发布PICO新品。
“我们相信,未来每一副眼镜都会是 AI 眼镜,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副 AI 眼镜。”吴嘉表示。
夸克不断强调的优势在于集成:夸克AI眼镜中的千问AI助手已深度融合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飞猪、阿里商旅等阿里生态核心场景。
“如果非要说谁是一哥,那肯定是千问。”王超认为。面对同样的问题,阿里相关人士并未回应。
来源:北京商报
上一篇:聚变 跃升!描绘高质量发展动能
下一篇:明宇制药商业化闯关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