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11月22日,“就在淄博”红星美凯龙商圈站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来现场的企业都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优质企业,有不少化工类企业,跟我的专业对口,薪资待遇也不错。”求职者张宁宁早早来到会场,已选中两家意向企业,希望求职成功。(11月26日《山东工人报》)
据报道,本次招聘会由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聚焦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优选当地120家重点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等岗位400多个,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求职需求。截至目前,该市已举办商超站、区(县)站系列招聘21场次,提供岗位8635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553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百姓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打造百姓身边的“就业集市”,以“群众少跑路、服务送上门” 为服务方式,旨在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的时空限制,将公共就业服务下沉至社区、乡镇、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让公共就业服务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上门”,用充满烟火气的热心服务破解一些地方实际存在的“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让企业招到适配人才,让求职者找到合适岗位,有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笔者以为,打造百姓身边的“就业集市”,好就好在让公共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也更有温度。这不仅是公共就业服务形式的创新,更是公共就业服务理念的更新和升级。期待更多地方借鉴这种模式,将“就业集市”打造成常态化的服务品牌,让公共就业服务如冬日暖阳照进每一位求职者心里,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持久动力。
□周家和
下一篇:雾凇(外二首)